APP下载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农媒总编走基层 乡村振兴中原行”系列活动之走进南召、民权、信阳

2020-12-08策划范小红王泽远张克宣杨学识杨秋意

农家参谋 2020年10期
关键词:民权县

策划_范小红 王泽远 张克宣 杨学识 杨秋意

本刊记者_张阿蒙

编者按

为深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宣传报道河南在决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本刊联合河南日报农村版、河南广播电视台新农村频道、河南广播电视台农村广播、农业农村农民杂志社等媒体,组织开展“农媒总编走基层乡村振兴中原行”主题采访报道活动。8月26日至9月17日,采访团相继走进南召县、民权县、信阳市。

南召:唱山歌、念林经,“林+N”走出特色扶贫路

树亭、树瓶、树长廊,党旗铺在稻田上;水清、岸绿、花海潮,熊猫懒懒晒太阳……这些场景在南召县国储林基地建设项目区随处可见,早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南召县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是南召县因地制宜发展林业经济、打造生态南召的重要举措,总投资15.37亿元,现有林改培面积4.5万亩,中幼林抚育面积20万亩。目前,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支付给贫困农户现金400余万元,带动当地近30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南召县委书记刘永国接受专访团采访

近年来,南召县立足山区林业资源优势,“唱山歌”“念林经”,初步探索出“林+苗”“林+果”“林+药”“林+菌”“林+游”“林+禽”“林+蚕”等“林+N”的特色产业扶贫模式,大力推进林苗景、林果药、林蚕菌、林养游四个“一体化”林业特色扶贫路径,真正实现了储良材、强生态、富民生,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建设国储林与多元化发展产业的生态带贫发展新路径。

南召县七彩景观稻田

南召县铁佛寺村石头村舞蹈表演队民俗表演

“咱们贫下中农一定要擦亮眼,咱学学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团结起来打垮敌人,咱们革命意志坚,这一篇咱记心间,革命的大旗咱们要扛在肩呐,跟着党走永向前……”伴着铿锵有力地音乐,跳着韵味十足的舞蹈,唱着《老两口学毛选》的歌词,云阳镇铁佛寺村石头村游客广场上,村舞蹈表演队正在欢迎记者一行的到来。

铁佛寺村地处云阳东南部的九里山下,石头村(自然村)位于铁佛寺村的石货(窝)坑组。铁佛寺村(包括石头村)共保存着42套上百年的石头房屋,现存房屋100余间。村里依托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投资8000多万元,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打造特色景观,建成了千年紫藤小广场、玻璃栈道,打造了旅游观光公路、七彩滑道、悬崖秋千、水上漫步等娱乐设施。如今的石头村已成为旅游旺地,石楼门、石板路、石院墙,石碾、石磙、石磨盘,走在干净整洁的村道,水车转动声、土特产叫卖声、游人欢笑声交织回荡在一起,让石头村这块未经雕琢的原石焕发出了耀眼的光彩。

南召县素有“中国玉兰之乡”称号,南召玉兰园坐落于云阳镇山头村,由南召县锦天园林绿化公司投资1亿多元精心打造,园区以“引领南召玉兰经济”“玉兰精准扶贫”“预防未富返贫”为使命,着重玉兰新品种的研发培育和南召玉兰品种的集中展示,产业延伸至生态旅游、苗木花卉生产、购销。2013年来,玉兰园建成玉兰核心展示区1000余亩,种植玉兰苗木50多种,辅以其他景观树种,总计20万棵,绿色覆盖率在95%以上,形成了集农业生产经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综合园林。

南召锦天园林公司依托玉兰园,发挥专业优势,联合全县150余家苗木合作社,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每年带动农户销售苗木5000多万棵,仅此一项可带动苗农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很好地把产业带动和精准扶贫结合起来。

以花卉苗木为基础、以玉兰花木为主导的一大批具有竞争力、创造力的农企正在走出一条规划引领、科技促进、品牌打造、产业融合的科学发展之路,未来还要抒写更大的文章。

南召县玉兰生态园一角

采访团一行参观恒利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南召县委书记刘永国接受专访时说:“我们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不断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农民实现现代化的进程,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民权:黄河故道话振兴

水面晚霞相映照,一湾绿水向东流。走进民权县任庄村,满眼的嫩绿让人目明心爽,小河环村而过,古朴的民居依势而建,清新脱俗的悠闲生活,独特亲近的水乡风情,无不让人感受到这“故道小江南”的无限诗意。

任庄村以“天人合一、田园风、故道情”为资源利用主题,以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水生态安全为核心,不断加强水生态保护和环境修复,相继建成了长亭花廊、月季坡、梨花园、竹林园、莲花湖等一批生态景点,规整了鱼塘和藕池,开挖了生态景观河、种植了莲藕,天蓝、水绿,一派好景象。

同样整洁优美的村庄,在花园乡赵洪坡村、绿洲街道元唐村、人和镇郭庄村一样能看到。这是民权县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坚持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的结果。

民权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团结接受采访团专访

近年来,民权县按照要求,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点上深入、面上铺开,全县19个乡(镇、街道办)集镇区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529个行政村日常保洁全覆盖、农村户厕改造全县完成85%以上,被推荐参加农业农村部的“厕所革命”典型范例遴选,在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督察期间,被作为全国先进典型报道。建成24个国家森林乡村,数量居商丘市第一位。已创建“四美乡村”51个,“美丽小镇”10个,“美丽庭院”19393个。花园乡赵洪坡村、北关镇王公庄村和白云寺镇白云寺村被认定为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人和镇葡萄主题公园被认定为省级休闲观光园区,绿洲街道办事处被认定为省级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一幅原生态的自然大美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

民权县不仅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也非常悠久。1938年年底,中共民权县第一个党支部在双塔镇秣坡村诞生。双塔镇秣坡村位于民权、杞县和兰考三县接合部,作为全县红色教育基地,秣坡村规划设计了初心广场、文化大礼堂、宣誓广场、民权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民权县党史纪念馆等,致力于把双塔镇秣坡村建设成为民权、河南乃至全国的一张红色教育的靓丽名片。在已经建成的初心广场上,巨幅红字“民权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秣坡”在阳光下散发着熠熠光辉,游客源源不断地前来参观。

村居环境优美的任庄村

任庄文化艺术中心

民权县绿洲街道亓堂村新村风貌

民权县科协主席孙伟在葡萄种植基地为《农村农业农民》杂志社总编辑杨秋意、农家参谋杂志社社长范小红介绍民权县葡萄种植情况

从秣坡村浓厚的红色底蕴中走出来,双塔镇镇长梁付营带领采访团来到了中国海关扶贫基地和民权县人民武装部扶贫基地的大棚。望着大棚内长势旺盛的芦笋,梁付营激动地向大家介绍道:“这种芦笋很好种植,一年种植多年受益,一般可采10-15年,每亩2000株左右,每年春笋、夏笋、秋笋共采摘3茬,采收期100天左右,像这种7分地的大棚,一家贫困户管理一个棚,每棚采收1000千克,一年轻松收入1.2万元-1.5万元。”看着550亩578座连成片的大棚,“一村一品”的产业规模令采访团啧啧称赞。

“一村一品”让人称赞,三产融合更是令人惊讶。人和镇双飞产业园以双飞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依托,集科技示范、种植养殖、休闲观光为一体,建有葡萄长廊3500米、温室大棚50个、标准化圈舍65栋、1000立方米气池1个,葡萄酒堡1座,形成“一廊五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生态观光、田园采摘、葡萄酒文化体验等特色项目,吸引游客前来采摘、观光、体验。带动了周边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脱贫致富。

早上9点,在商丘海关驻民权办事处的跨境电商孵化中心上班的村民辛惠早早来到办公室,开始通过电脑在亚马逊平台上架自己选中的货品。“像一个这么大的钥匙链,我们进价15元人民币,通过跨境电商能卖到15欧元。”辛惠说,她上个月成交106单,纯利润在1.2万元左右。

近年来,民权县委县政府通过北京海关协调亚马逊中国区总部,给民权数十家跨境电商企业负责人进行免费培训,推动成立民权县跨境电商孵化中心,培育从事跨境电商人员200余人。并协调海关总署科技司捐赠电脑100台,在民权县组建跨境业务学习培训室。为了解决跨境支付,县委县政府通过总署数据中心联系阿里巴巴以及菜鸟物流板块,打通了中小微企业跨境支付的“最后一公里”。

民权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团结说:“民权县委县政府紧紧按照国家部署和要求,及时制订了乡村振兴整体规划,按照要求实现产业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和文化振兴,围绕这五大振兴做工作。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战略,我们要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地走好每一步,把工作做扎实一些。”

民权县秣坡村初心广场上的巨幅红字

农家参谋杂志社社长范小红向工作人员了解跨境电商运营情况

红军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罗山县何家冲村

何家冲新时代讲习所

信阳:红色为底,绿色为辅,铺就多彩小康路

绵延八百里的大别山是一座革命的山、一座红色的山、一座英雄的山。地处大别山区的河南信阳,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和“将军的故乡”。

“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这是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时所说的话。一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考察调研,一年来,河南人民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嘱托争出彩,埋头苦干勇争先。

信阳是革命老区,是无数先烈们曾经奋斗过的地方,无论是鄂豫皖革命纪念馆,还是何家冲,似乎都向大家昭示着那曾经属于信阳的峥嵘岁月。

何家冲位于大别山西端的鸡笼山西北坡,是一条隐匿在大别山腹地中长约4公里的山沟。85年前,红二十五军从这里孤军远征,艰苦转战,率先抵达陕北,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结束长征、会师陕北作出了重大贡献,在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独具特色的光辉一页。

青山环野立,一水抱村流。昔日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何家冲,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一幢幢明清古建筑风格的豫南古民居错落有致,充满韵味。四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村前是清凌凌的河水,村中央那棵800多年树龄的古银杏阅尽沧桑、静静伫立。一棵树就是一个故事,一口井就是一份纪念。85载斗转星移,何家冲人小心翼翼地珍藏着红二十五军在西进长征时留下的一点一滴。

随着红色旅游项目和红色教育培训的开发,何家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外地人知晓和了解,以红色文化为背景,当地丰富的农业资源、矿产资源也开始走出大山,流通到全国各地,为老区人民换回了不菲的收入。如今,这片英雄和神奇的土地,不仅仅作为红军长征出发地焕发出青春和活力,而且也作为人们精神的出发地,成为红色旅游的精品线路,逐步受到人们的推崇,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何家冲学院初心堂

何家冲村中央苍劲的老银杏树

何家冲村即将收割的水稻

徽派风格的东岳客栈

四方景家庭农场党支部书记杨长太向镜头前的粉丝们介绍光山特色农产品

昔日的村民在家门口挣上了工资

“我们四方景庭的大米都是稻虾米,味道软中带香,粒粒饱满。”9月16日,在首届光山传统文化艺术节中,“光山好去处”个性化邮票首发暨公益直播带货活动也在同步举行,镜头前,四方景家庭农场党支部书记杨长太正忙着向直播间的粉丝们介绍农副产品。而在隔壁的打包间,更是一派忙碌,快递单源源不断地从机器中传出,贴过邮寄单的充气塑料袋摆了一地,五位年长的阿姨分工明确,充气、贴单、打包、封箱,门外还有几位员工把县里产的香油一箱箱搬到打包间。“我们中午12点多开始干,今天晚上估计要加班了。”大妈一边飞速地包装着香油,一边抬头说道。

在其他几个直播间内,年轻的主播们也正在风风火火地带货,这热闹的场景让杨长太很是欣慰。杨长太过去一直在外务工,2012年回乡搞苗木花卉种植,因为没有技术,不仅赔光了积蓄,还外欠了几万元的债务,成了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不服输、能吃苦的杨长太,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帮助下,努力学技术,找市场,2014年当年实现苗木花卉销售收入15万元,不仅还清了外债,还成功脱了贫。

如今,他不仅办了家庭农场,还是村里的电商带头人,他所创办的四方景家庭农场已经带动了50户贫困户,农忙的时候在这儿务工的村民可达120人。今年受疫情影响,采茶期很多人都没有外出打工,杨长太就组织他们去采摘茶叶,多的一天能挣100多元,少的也能挣五六十元。

“总书记来后的这一年,我的思想有了新变化,光是自己富了不行,得带上乡亲们一起,才叫真正的富。”杨长太站在一望无际的水稻种植基地,对着绿油油的麦田,一脸满足地说道。“作为一名党员,我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会更加努力,带动更多的父老乡亲发展生态农业,通过电商平台,把我们的农副产品销售出去,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共同致富奔小康。我始终相信总书记说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红色,是信阳看不见的扎实底色;绿色,是信阳看得见的一抹亮色。

昔日,一寸山河一寸血;今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以大别山精神为旗帜,老区信阳正积极传承红色基因,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铺就多彩小康路,绘就发展新画卷。

猜你喜欢

民权县
河南民权县:基层巡察紧盯民生解民忧
人退心不退,余热常发挥
抗击疫情 武术人在行动
民权县第五小学进行开学前家访活动
开拓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开拓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基于小波分析的民权县降水量周期规律研究
民权县科协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平台
民权县计生协开展“青春无限、关爱健康”徒步健身活动
河南民权获授长寿之乡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