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吟诵之花绽放异彩

2020-12-08

魅力中国 2020年28期
关键词:古诗古诗词小学生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将口中心小学,福建 南平 353000)

古诗是中国浩瀚文化星空中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汉语言特点最完美的结合,是中华民族精神气质最完美的呈现。然而,如何把古诗的美呈现在当代小学生的面前,如何让小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呢?笔者认为,吟诵不失为一种极为适当的方法!

吟诵是我国传统的读书的方式之一,也是传统中国人精神世界中曾经拥有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历代学堂教学都以吟诵为主,并以日诵万言为美谈。在古代,从孩童时代的蒙学教育开始,就习惯沿用吟诵的学习和读书方法。韩愈在《进学解》中就提到:“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古人之所以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丰富的文学积累,吟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叶嘉莹先生在她的《谈古典诗歌中兴发感动之特质与吟诵之传统》一文中指出:中国古典诗歌之生命,原是伴随着吟诵之传统而成长起来的传统文化中,属于个人性的吟诵是陶醉在自我精神世界里的审美体验,作为教育手段的吟诵不仅是独自的美学体验,还要经由美学体验走向母语的“内心”,获得跨越时空的同感。

一、讲解吟诵规律,进行诵读教学

绝大部分的小学生都喜欢唱歌。练习古诗词吟诵实际上就跟练习唱歌一样,当我们学会了吟诵古诗词,就会发现,原来吟诵古诗词就和唱歌一样好听,而且能把古诗词记得更牢固。一开始小学生并不能够自己进行高水平的吟诵练习,所以要掌握一些吟诵的基本规则。在教学时,我先为学生们简单讲解一下吟诵的规则,如平长仄短,依字行腔等等,照“平长仄短”的规律来朗读古诗,不是能更好地再现古诗的音韵之美,引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吗? 我先教会学生吟诵的具体方法:“平”指平声字,包括现在普通话中除去由古入声字变来的全部阴平和阳平的字;“仄”指上声、去声和入声的字。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平仄音律简化,让学生以汉语拼音的四声为准,读音为一声、二声的归入平声,三声、四声的归入仄声。平声拖长音节,仄声声停气不停,缩短发音。五言诗句看第2、4 句和末尾字,七言诗句看第2、4、6 句和末尾字,如果这些字是平声,朗读时拖长音节;如果这些字是仄声,朗读时声停气不停。这些吟诵的基本规则,我在教学古诗时,会先复习学过的吟诵规则,再循序渐进地补充一些新规则,让学生逐步掌握吟诵规律,既达到吟诵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上杨万里的《小池》的时候,在吟诵教学阶段,我先让学生复习有关吟诵的基本规则。然后为学生播放配有背景音乐的诗歌吟诵语音,让学生们模仿练习[1]。让学生们仔细体会诗词中每一个词语、每一个整句都是怎么诵读的。在学生们听了两三遍以后,就让小学生们小声地跟着语音一起诵读,跟上其中的节奏,模仿其吟诵的语气,慢慢地体会到教师所讲的吟诵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吟诵水平,以有助于把握整首诗的内容。

二、理解诗歌情感,进行吟唱教学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感是诗的灵魂,如果没有对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就无法真正感受诗中所蕴含的意象、情趣之美。戴建荣认为,要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和情感共鸣,仅有读是不够的。中国古人在读诗时不仅“高声朗读,以昌其气”,还讲究“密咏恬吟,以玩其味”。在高声朗诵之后,古人又通过吟唱的方式,进一步入诗境、悟诗心、品诗味,这一点值得后人认真学习和借鉴。吟,是中国古诗特有的一种诵读方式。用现代的观点来看,吟是读者对诗境的“个性化解读”,对诗意的“个性化表达”。怎么吟?传统吟诗对今天的孩子来说十分陌生,在理解和接受上有难度。我们可以通过先读,再唱,为吟打好基础;再通过自己的示范,让孩子们从模仿开始,逐步了解和掌握吟诗的方法,从而感受到古诗的音韵之美。只有在学生熟读理解、有一定领悟的前提下,才能通过“吟”更深切、更具创造性地领悟诗的内涵,激发学古诗的兴趣。古诗词的吟诵并不是单单把诗中的语句读下来就可以了,小学生在读的时候需要具有一定的技巧性,读出其中的韵味,让人们感觉到一种美的享受。为了达到以上所描述的吟诵境界,在平时的教学训练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帮助小学生学会怎样去咬字押韵以外,还要帮助小学生读出诗韵与诗情,进而读出自己对诗词情感的感悟和理解。因此,教师在教授古诗、讲解吟诵技巧的时候,还需要对其中的文化、情感背景等进行细致的讲解,以带领学生诵出诗歌的魅力。当我在带领学生们练习吟诵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的时候,我简单地为学生们讲解一下吟诵技巧,但是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上。在这首诗中“我”来到青松白云间来“寻隐者”,向童子询问时,心情愉快;但得到的回答却是“言师采药去”,心情瞬间跌落;最后又被告知“只在此山中”,但具体不知道在哪儿,作者在萌生希望的同时又感到怅然若失。这首诗清楚地向学生们展现出了作者的情感变化起伏,每一句诗都蕴含着作者不同的心境,因此我们要帮助小学生进行理解,使其在吟诵的时候能够体现出这种情感的变化,最后让大家感受到作者贾岛对真隐者的钦慕之情[2]。

三、借助身体表达,传递个性情感

在吟唱中再结合手势及身体,还有助于巩固理解、积累内化。另外,在打手势这一环节中,学生展现即兴发挥的体态语,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个性发展也是有一定作用的。《诗·大序》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种境界:“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的确,当读、唱、吟都不足以表达内心迸发的情感时,孩子们怎能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呢? 把读、唱、吟、舞,这四个部分有机组合,互为支撑,融为一体,看似简单,却把孩子们学习古诗的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反复诵读中,既读懂诗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在教学《江南》时,我习惯性地用手势指挥学生吟诵时,发现,学生已“沉醉”于诗的意境中,学生摇头晃脑,得意忘形,陶醉于优美无穷的音韵和谐之境地,给人一种如醉如痴的特别享受。我怦然心动:孩子们是想用全身心来表达此时此刻的情感啊!戴建荣说:“童心就是诗心,孩子们喜欢,古诗才会有生命。”我深有同感,我们当老师的,不管怎么教,一定要让孩子们喜欢。孩子们喜欢学习,那学习不就成了和游戏、玩耍一样快乐的事了吗?

四、结合课外活动,给予展示平台

古诗词吟诵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并不是说学生掌握了吟诵技巧就能在短时间内使自己的吟诵水平达到很高的程度。小学生需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反复进行科学而大量的练习活动,慢慢培养出吟诵的语感,进而使自己的吟诵水平逐渐地得到提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将对学生的吟诵训练仅仅局限于课堂这短短的几十分钟,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们在课下开展一次长期的吟诵竞赛活动,给予小学生不断练习的动力,并给予展示的平台,以增强学生学习古诗词吟诵的兴趣。例如,当我们学习了一首诗的教学任务之后,可以为小学生们布置一个课下吟诵练习作业,让他们自由分成几个小组在课下的时候进行组内分析练习,然后小组投票选出吟诵的最好的学生。在下一次语文课的开始,教师要让各个小组的代表上台吟诵这首诗,由教师和全班同学对其进行评价,对于读得最好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奖励。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们推荐一些课外的诗词,让学生们做吟诵练习。比如,我会结合本校开展的六一表演活动和少年宫吟诵兴趣小组的活动,组织学生把古诗词的吟诵融入活动中,以表演的形势在舞台上展示出来,这种活动的方式可以激发出学生们的练习动力,从而帮助学生慢慢培养出吟诵语感,提高其吟诵水平。

总之,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采用吟诵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并在实践中获取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真正从能力层面习得古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同时古诗词的吟诵教学从小学阶段开始践行对我国基础教育及国学传统文化传承亦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古诗古诗词小学生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