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氏之子》教学案例

2020-12-08刘杰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杨氏夫子家禽

◎刘杰

一、案例背景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我们教学古代优秀作品时,往往对照着教学参考和平时自己的理解去进行教学,总是以为学生能读、能背、能讲意思,就达到了教学目标,其实这种想法比较片面与狭隘。

二、案例描述

杨氏之子(第二课时)

(一)出示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杨氏之子》。

(二)再次感知

1.课件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齐读(注意节奏)

生:齐读

2.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生:略

3.逐句理解

其中讲“到此是君家果”时,教师进行了详细理解。

师:这句是孔君平的话,它更深的意思是什么?

生回答。

师小结:他的话是借着杨氏的姓和杨梅的“杨”,拿他们的姓氏来取笑杨氏之子。

讲到最后一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哪个词能体现杨氏之子反应快?

生:应声。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生:这句话杨氏之子也拿姓氏做文章,孔君平姓孔,孔雀也有“孔”字……

师:停一下,请听清我的问题,我是让你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没听过孔雀是你家的鸟?

师:请坐,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下,杨氏之子这样说的深层意思?

生:讨论,并作答。

师: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的未闻能去掉吗,读读看(出示:“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和“孔雀是夫子家禽”两句)进行对比读,

师指出去掉了不能体现杨氏之子的礼貌与委婉。

(三)总结全文并齐读

(四)展示交流

师:昨天请大家收集的关于“语言”的精彩语句。

生:语言像……

三、案例分析

这位教师在教学时,先已把字、词的意思做了理解,在第二课教学时,她深度挖掘了教材,把文言文中学生不易懂的部分进行了强调。学生从而弄懂了这篇文章。

但是对于文言文教学而言,我们不只是让孩子们只去弄懂一篇文章,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教他们方法,给他们勇气,让他们通过不断实践掌握文言文的精要,能触类旁通。

(一)擅读悟道

案例中,学生读文的方式只限于齐读,学生声音虽然听整齐,但是没有生气,也就没有了文言文该有的韵味。读文言文的最好办法还是个读,最好整体读文,不破坏文章的整体感。

1.悟特点。读中要引导他们去体会现代白话文与文言文的区别。现代白话文(或是口语)语言通俗易懂,但往往有许多铺垫,才能说到重点,显得委婉且冗长。相较而言,文言文行文简练,只几个字,就能够表达出很多层意思,让人读后能感到意味深远。

2.悟人物。读文言文时,还得讲究抑扬顿挫。在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情感后,对于重点词、字,一定要强调到位、读到位。案例中,孔君平是位“夫子”,说话的语气是种文雅之气,杨氏之子是个九岁孩子,说话很稚气、活泼。如果针对他们的对话,读出的语气符合人物身份特点,将会让学生诵其语,识其人。

3.悟真实。学生往往对直观的事记忆犹新,也能在真实的情景中有异样的发现。学生对文言文的表面的字义有了一定的理解后,如果能够利用课本剧演一演,学生对人物的身份的定位、故事情节的把握就更准确了。

(二)勤思优答

言为心声,教师的每一次提问都是在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当他们考虑不周时,教师能在学法、语言、思考维度上给予必要的指导,对于学生学习来说往往是事半功倍的。

在案例中,教师问:“‘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是什么意思?”学生的回答虽然不是老师所需要的,但是他却更深入地说出了杨氏之子之所以这样回答的更深的原因,可惜老师果断喊停 了。学生对于文言文能简单理解已经不容易,能理解到这个高度更难得。

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时,只需要给他们所需要的时代背景、人物概况,让他们根据文章大胆地推想,不拘泥于文本,不封闭他们的创新与再创造。只要是本课有关的,他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对于出格的表达,老师只需要适当引导就可以。

教师也要在课堂中注意:一定要与孩子平等、深入交流。学生就会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教师交流,对所授知识接受更容易,他一个人会了,全班的人也都会了,比老师挨着一个一个地教,更有效。这样的话,其他有奇思妙想的学生也会乐于交流,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学效果更理想了。

(三)慧眼识文

收集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案例中,老师对学生知识面进行了拓展,让他们在课前收集了关于“语言”的句子,要求课堂进行展示。但是,老师给的收集范围太广,以至于学生收集的材料和教学思路格格不入。

在学生收集时,一是针对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收集,明确收集内容。案例中,主要是理解古人运用机智语言进行有力有理有节地反驳。所以在收集时,应该提醒学生可以收集文言文中、生活用品中、电影电视中那些机智的反驳。这种机智的对白在《三国演义》《红楼梦》中处处皆是。还可以收集关于古代孩子日常的文言故事。如《伤仲咏》《孔融让梨》等。二是要求学生亲自上台展示,并且说清几个问题,为什么只收集这个?能读吗?收集的语句中,你自己理解最深刻是什么?争取达到“一个人一种收集方法,一个人一种见解”。

综上所述,古代优秀文章,尤其是文言文对于教师、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难题。只要我们能应用合理的方法,不断探索,我国的古老文化必定会在新的探索者手中迸发异样的光芒。

猜你喜欢

杨氏夫子家禽
提高家禽孵化率的有效措施
如何防范家禽钙磷缺乏症
夏季散养家禽缓解热应激的喂养策略
家禽病快速确诊要领
Fort Besieged
心通长宇,道贯广宙
浅议海源阁杨氏藏书贡献
一个坏官员导致冤假错案
夫子亦“愚”
消失的金粟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