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2020-12-08

魅力中国 2020年28期
关键词:化学学科德育

(河北省承德市第二中学,河北 承德 067000)

“学校每一位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无论哪个科目。教学中既要注重智力的培养,同时又要注意德育渗透。德育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中至关重要,因为思想是能力的前导。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光源。”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把德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在化学学科中进行德育的“植入”看起来有点难度,但是据笔者长时间实践,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可以去做:

一、追寻学科历程,探求德育因素

有句话说得很形象:“培养学生,如果身体不好,是废品;如果智育不好,是次品;如果德育不好,是危险品。”说明学生功课再好,如果品德不好也是失败的教育。因此德育在青少年的成长中起着灵魂和导向的作用,它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动力,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化学学科的历史上,很多重要的学科事件是实施德育的良好契机。比如通过给学生重点介绍中国是世界上对化学工艺发明和使用最早的国家之一,许多发明创造对推进世界精神文明和科学进步是有卓越贡献的,这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在近现代化学史上,我国的化学家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建国后,我国在化学工业上成果显著。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介绍国外的化学史,使学生明白科学是相连的,是不分国度的,希望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将来能为我国在全世界化学史上做出更可喜的贡献。在国外化学史上,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始人道尔顿,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他的原子说对化学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瑞典化学家舍勒原来是一个药店的学徒,由于他顽强的学习精神,刻苦钻研,求真理,顽强不屈,结果发现了许多气体并合成了许多有机物。如氟单质的制取,其间有不少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很多人中毒,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科学家们还是前赴后继,毫不退缩,严肃认真,敢于创新。

通过对化学学科历史的介绍,教育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畏困难、勇于探索、大胆质疑、尊重知识、实事求是、团结协作、坚持追求真理的信念。

二、学习业界精英,树立德育标杆

作为化学界的精英人物,化学家的事迹成为我们在学科中渗透德育的生动载体。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博士,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留美十年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七七”事变,天津沦陷,侯德榜态度坚决,断然拒绝与对手合作,在他的努力下,经过多次的摸索和试验,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取了荣誉。1972 年以后,侯德榜日渐病重,行动不便,仍多次要求下厂视察,帮助解决技术问题,还多次邀请科技人员到家里开会,讨论小联碱技术的完善与发展问题,呕心沥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丹麦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在二战时期被迫离开被德国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重返祖国的决心,他把诺贝尔金质奖章溶于王水隐藏起来,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那瓶溶有奖章的王水溶液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但未被发现。战争结束之后,玻尔又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诺贝尔奖章,重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的无线热爱。启普是荷兰的一名药物商人,曾经学过一些化学。他根据前人制作的制取硫化氢气体的简易装置,设计出一种可以随时使反应发生或停止的气体发生装置,后人为纪念他,将他发明的装置叫做启普发生器。通过科学家的这些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的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这样的方法很生动很具体,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创设良好氛围,提高德育实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创造多边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学习化学知识,同时受到德育的熏陶。要努力创设学生能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挑战权威,培养学生“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精神,发展逆向思维和异象思维、发散思维。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这是一种培养学生成功的有效办法。重视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针对不同的学生,巧妙地创造成功情境,使各类学生都能体验成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锻炼学生的毅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结合化学的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有利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和素质的提高。

中学生蕴藏着极为丰富和巨大的创造潜能,关键是我们的教育能否营造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能否为他们创设发展的空间,提供更多发挥其创造潜能的机会。通过对化学课堂的德育渗透,因势利导,循序点化,能使课堂丰富有趣。在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的过程中,师生进行感情沟通,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中长期创设情境、随机渗透德育教育,能陶冶和熏陶学生,使其通文悟道,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准确表达和灵活运用知识并发展智能,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和道德,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形成,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中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教师要利用各种有效的契机,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一名知识丰富、道德高尚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化学学科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学科新书导览】
《中国德育》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超学科”来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