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提升大学生学术精神的大学仪式构建初探

2020-12-08徐玥喻万里蒋福玲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治学仪式学术

◎徐玥 喻万里 蒋福玲

学术探索的对话性与学生独立的机会是大学的标志,大学生是一批具有智识取向的高阶知识分子,他们理应成为学术的合作者和践行者,以严谨治学、守正创新、自由探索的学术精神潜心于学术生活,“为学术而学术”、“为真理而真理” 。

然而,当前大学生学术精神的缺失已经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一、大学生学术精神缺失的主要表现

(一)缺乏严谨治学的态度

他们沉迷于网络、玩乐,不重视专业学习,对学习应付了事的现象极为普遍,消极的“迷茫族”、乐观的“享乐派”和堕落的“放任派”比比皆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大有人在,旷课是稀松平常的事,上课睡觉玩手机的现象也很普遍,而坐在图书馆内的学生却寥寥无几,学习风气不浓。

(二)缺乏守正创新的精神

大学生诚信意识堪忧,作业、论文抄袭、考试作弊的行为随处可见,难以守正创新。一个班的作业可能只需要一个学生做了,其他学生的答案可能就是千篇一律的。而需要完成的论文,只要在网上搜索一下,就可以将他人已发表或未公开发表作品的全部或部分据为己有。为了通过“抄袭率”,有的学生就请“枪手”代写论文。考试方面,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监考制度,不仅对考场纪律有严格规定,而且对监考老师的职责也有严格的考核,但相当部分学生把考试作弊作为取得好成绩的捷径手段,学生的作弊方式更是层出不穷,无奇不有,作弊的手段也是防不胜防,并且作弊现象由个别迅速发展成为群体或团体作弊。

(三)缺乏自由探索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大学生眼中,学术是崇高的,神秘的,艰苦的,学术的主体是大学的教授或专家,离自己比较遥远。大部分学生缺乏学术意识与探索精神,认为“上大学并非为了追求学术”,很少有学生有强烈的学术追求,对如何做科研,更是一团雾水,学校也缺乏良好的学生学术环境来支撑学生开展学术研究。

大学生学术精神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阻碍了高校学风建设的良性运行,同时,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学术事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现在的学术精神缺失,将直接影响未来学术界学术精神的状况。如何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学术精神,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二、大学仪式对提升大学生学术精神的积极意义

笔者关注到,诸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颁奖典礼、入党仪式、表彰大会、节日庆典等大学仪式庄严神圣,充满正能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敬畏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和学术精神的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仪式是人类最古老、最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的重点研究领域。从19世纪末到21世纪,关于仪式的研究成果已经浩如烟海。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开创了近代学术史上对宗教和仪式社会功能研究的先河。加拿大仪式学家格兰姆斯、德国的人类学家阿劳德·凡·盖妮普等都是研究仪式学较有名的学者。在当代人类学研究中,“仪式已被作为一种将社会的强制性标准转换为个人的愿望、创造社会化情绪、引起角色转换、提供治疗效应、制定社会行为的神话宪章、重新整合对立社群的工具来加以分析”。

关于仪式的教育功能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末。德国学者克里斯托弗·乌尔夫对教育活动中的仪式进行了探讨,指出了仪式对教育和社会化过程的推动作用、仪式的模仿学习过程、仪式的跨文化学习功能以及仪式研究的方法论。中国研究者徐立峰、鲍婷、范楠楠从道德教育的角度探讨了学校仪式的教育意义。学者倪辉从道德教育的视角对大学仪式的形态、特征和功能进行了探讨,指出仪式是充满德性的生活,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经历,它提供了道德教育的场域,素材,并孕育了道德教育的情感。

综上可知,仪式能带给人情绪体验,带来精神的移情、发泄或依附等效用,导致一种心理投射系统的形成,它会强化仪式所表达之意义的可信度;仪式可视为一种主体或自我、人格的建构过程,它牵涉到人与自我、他人以及超自然关系的重整,能使仪式所表达的社会关系获得确定性。

人类不仅有出于狂热的宗教激情的宗教仪典,其他非宗教的、相对冷静的仪式,同样会引发仪式参与者的生理和心理超常状态。大学仪式就是一种相对冷静、寓意深远的活动,它能激发大学生对于无尽真理的敬畏、对求知的渴望和对学术的向往,从而获得学术精神,并让自己得到升华。

大学的精神通过仪式浓缩和释放、大学的文化通过仪式展演和传播,甚至仪式成为大学的一种制度生活,它所创造的时空成为制度性的时空(比如说周期性出现的升旗仪式、校庆仪式等)。仪式还是一种隐性课程,在这门课程里,规范与价值观被传授和学习。大学仪式,对大学生的道德,尤其是价值观念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能为学生的身份意识的获得、学术兴趣的激发、学术动力的提升以及学术精神的涵养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三、基于提升大学生学术精神的仪式体系构建

(一)深入挖掘校园文化的价值内核,构建浸润式仪式体系,涵养严谨治学的学术精神

大学仪式要充分利用独特的大学校园文化底蕴,深入挖掘和整合有效资源,构建系统化、浸润式的仪式体系,营造仪式与专业教学相得益彰的共同体氛围,让大学生在润物无声的仪式过程中,涵养严谨治学的学术精神。

首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的传统文化资源,凝练特色,形成系统仪式体系。通过带有传统特色的各类仪式活动,营造特定的仪式教育情境与氛围,利用特定文化符号充分进行阐释和传递,并在其中融入现代元素,对接大学生的现实需求,改变单一的价值观强制输入方式,尊重学生个性和思想多样性特征,以宽容之心引导大学生养成社会主流价值观、领悟和涵养严谨治学的精神。其次,要明确仪式“严谨治学”的教育主题,增强教育方向引领。大学仪式体系要将“严谨治学”的主线贯穿始终,在充分挖掘、凝练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确定细分主题,营造良好的治学氛围。

(二)注重时代性与人本性,构建开放性仪式体系,彰显守正创新的学术价值

仪式教育功能的实现与其内容的时效性以及参与者的响应状态密切相关。

首先,仪式教育内容要适应形势要求,体现创新性和时代性,构建开放系统。仪式活动既要继承传统,又要融入时代元素,守正创新,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感,奏响时代强音。其次,仪式教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亲近学生,注重仪式教育的实践性,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才能产生影响力。第三,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从仪式体系的构建设计到具体执行,都应让学生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主人翁意识,进而对仪式教育传递的内容与价值观念产生认同。

(三)注重形式与内涵的融合,构建高效的仪式体系,激励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

大学仪式要将内容和形式进行充分融合,通过精神内涵的设定、场所的选择、环节的设计、氛围的引导等,最大程度的让学生产生精神共鸣,激励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

首先,采用多种途径传递仪式内容。如主题讲解、案例分享、交流互动、参与实践等,引起情感共鸣,激发学生自由探索的欲望。同时,可通过人文情感的渗透方式,达到以情感人和实践育人的教育效果,如主要通过创设学术环境、营造探索氛围、培养进取精神等将理论与精神结合,达到提升学生学术精神的目标。 第三,要拓宽仪式教育宣传渠道,加强仪式前的造势和仪式后的宣传,营造良好的探索进取氛围。

猜你喜欢

治学仪式学术
从《中庸》治学观浅谈党史学习的方法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中国实践的学术在场
仪式感
仪式感重要吗?
分期付款
分期付款
Talking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