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背景下国际传播的新体系与新实践

2020-12-07杜潇枭

传媒 2020年12期
关键词:融合

杜潇枭

摘要: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中国网始终秉持“以先进技术赋能、以内容建设为本”的理念,对新闻品质着力深耕、对全媒体矩阵全面布局,明确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和路径措施,在建构融媒体时代国际传播体系方面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实践,形成了资源共享、架构科学、协作高效的融媒体传播新模式,为完善融媒体时代国际传播的新体系提出了新范例。

关键词:中国网 媒体融合 全媒体国际传播 5G

在5G网络生态环境下,媒体融合如何继续深入推进,以适应网民的信息需求,将是主流媒体需要积极探讨的新课题。中国网建网20年来,深耕新闻内容,坚守专业价值,拓展服务渠道,积极探索媒体融合,全面布局全媒体矩阵,在建构融媒体时代国际传播新体系方面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实践。

一、把握规律守正创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作为国家国际传播的重要力量,中国网始终秉持“以先进技术赋能、以内容建设为本”的理念,在内容生产、平台渠道、传播推广等方面着力践行网络媒体融合发展理念,积极打造成态势多样、技术先进、具有公信力、影响力、传播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1.传承发展国际传播事业,履行主流媒体职责使命。中国网成立于2000年,是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中国网以10种语言11个文版24小时面向全球发布信息,访问用户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国家级多语种对外传播平台。中国网内容丰富、产品多元,初步形成了通过“中国3分钟”栏目表达中国观点,通过“帧像”“世相”栏目记录中国发展变化,通过“Hi中国人”栏目讲述中国故事,通过“中国范儿”栏目展示中国文化魅力,通过“碰词儿”栏目推介中国特色话语体系,通过“China Q&A”“中日热点大家谈”“彭瑞话中国”等多语种栏目促进中外交流的国际微传播格局。中国网注重强化思想引领,践行社会责任,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创新主体宣传,回应国际关切,积极履行主流媒体的职责与使命,不断扩大在网络空间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2.深耕内容创新表达,“学习”报道成效显著。当今世界,传播载体日新月异、传播生态不断变化,广大网民对优质内容的需求也是主流媒体固守坚持的,引领公众精神领域的始终是主流价值,对公平公正的期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中国人民不变的追求。中国网努力探索创新形式,深入解读习近平新时代思想理论,制作发布视频节目《中国智慧》《学习V客》等共150期,其中《四个关键词读懂习近平对文化文艺界、哲学社会科学界新要求》入选中宣部《新闻阅评》。“中国习观”栏目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等内容策划完成原创稿件、图解、手绘微视频等近100篇,栏目累计传播总量达4亿次。中国网发起的微博话题#中国精神#阅读量达2300万,打造文化自信“心”名片。持续更新“传习录”栏目,成功举办题为“青春·爱国·报国奉献——“青年传习社”走进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活动,成功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扩大地域覆盖面、扩大人群覆盖面、扩大内容覆盖面”的理念。

3.积极利用信息科技成果,构建新型主流媒体传播格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主流媒体都非常重视在传播中体现新技术新应用的作用,在2019年全国两会报道中,中国网推出一系列高科技新媒体产品,实现了生产的个性化、呈現的可视化、传播的互动化。中国网将权威内容与多形态传播方法深入结合,推出了H5产品《绘就你的2019美好生活〡政府工作报告特别策划》,对《2019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内容进行及时梳理加工,采用手绘的视觉效果,通过触屏拍照等互动形式,将报告中的数字成绩以生活场景的形象画面直观地向读者展示,生动体现了我国各行业各领域发展成果。据中国网统计,该H5产品全渠道浏览量超过2000万次。中国网发布的手绘漫画微视频《一封邮件带你读懂2018年中国政府工作成绩——给爷爷的一封信》(英文),通过一位在北京居住生活的外国人给爷爷发邮件写信的方式,反映当下中国百姓日常生活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新颖的角度和形式阐释2018年中国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2019年发展方向,据中国网统计视频观看量达41万次,互动22万次。中国网推出的融媒体产品《AI唱报告给你听》由H5、竖版视频、图文稿件三种形态稿件组成,涵盖网民互动答题、AI生成歌曲等新鲜元素,呈现“以流行歌曲唱报告”的效果,全渠道浏览量超206万次。该音乐视频还被引入学生课堂,被评论为“音乐好听、内容实在,容易记、好领会”。中国网推出的H5产品《立法监督 幸福保障 2019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解读》,以数字图表的形式直观呈现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引导网民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场景的构建,为受众营造虚拟空间感,极大地增强产品的现场感、代入感、贴近感、科技感,激发了受众的共情共鸣和分享热情,奠定了产品广泛传播的基础。

二、“借筒传声”助力主流价值广泛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呈跨越式建设发展态势,移动网络便捷稳定、通信资费不断下调、客户端推广普及,在用户体验升级的同时,传播方式也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今日头条、抖音、哔哩哔哩、快手等平台层出不穷,主流媒体在造船出海的同时,也要善于借船出海,将新型商业平台拿来为我所用,扩大主流舆论影响力,拓宽产品发布渠道,锻炼人才队伍,提高内容建设能力。

可以预判,5G将带动连接新型网络世界,加速传播将成为一种新范式,传播平台和形态不断迭代升级,中国网主动出击,遵循新规律追踪新变化紧跟新发展,主动打造对外传播新阵地。

1.搭建移动直播沟通桥梁,统筹国内国外资源,实时高效全息呈现。中国网建立了以中国网客户端等自有传播平台为基础,微博、微信、抖音、今日头条等商业平台官方账号为补充的矩阵式传播渠道。2019年,中国网客户端直播849场,在自媒体头条直播平台发起直播635场。在微博平台,原创#中国网直播两会#话题阅读量突破2亿,讨论数达1.1万。完成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发布会和集体采访等重大主题直播11场,通过中、英、法等9个文版在客户端、微博、微信、今日头条、Facebook平台等进行图文、视频同步直播。2019年,中国网在今日头条政务直播上播放量超过100万次的有20余场,其中围绕“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 海上阅兵现场直击”的直播头条播放量达到1000万次,创造了中国网直播播放量最高纪录。世园会开幕采用移动直播与360度Vlog看会,新技术新形式吸引了海外网友的注意力。中国网“探索中国”栏目制作的“中华文化古迹名录”系列节目在Facebook平台的账号以及中国网英文客户端同步直播,累积吸引超过2000万人观看,是文化旅游对外传播的创新尝试。

2.紧跟时政、题材多样,多语种短视频矩阵助力精准传播。经过探索和实践,中国网短视频制作能力日趋成熟。中国网现象级栏目“中国3分钟”携手英国普罗派乐卫视覆盖欧洲45国和全英超过1200万家庭,2019年阅读量累计超6亿次,播放量超过3474万次,互动量超过335万次,互动量比去年同期(166万次)翻一番。多语种节目“第三只眼睛看中国”系列产品《老外们的中国年》获得2019年度“新春走基层”活动增强“四力”的优秀作品。“彭瑞话中国”覆盖总量超2300万,主持人秘鲁籍专家彭瑞并因此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体验中国”中英文系列视频节目曾有一期是《在贵州深山体验直播卖货》,有网友评论说:“这是我看过的最有趣的视频之一,既轻松又生动。”“Hi中国人”栏目对“中国人在他鄉”系列节目进行挖掘,调整形式,打造了系列Vlog轻量级产品,完成产品“出海”前期工作,独家选题《尹奕〡流浪猫地下城守护者》一经发布,被日本富士电视台跟踪报道。中国网内容题材多样,主动拓宽短视频分发渠道,传播效果显著。

3.多语种海外社交媒体账号群建设取得新突破,总粉丝数实现跨越式增长。中国网优化升级社交媒体平台布局,截至2019年12月,在境外社交平台已开设10个账号,粉丝数超过7900万。其中,Facebook官方账号(中国网全球主页)粉丝数超过3100万。中国网在领英平台的账号粉丝数已超过11万人,连续三年获得领英最In内容营销奖。与快手视频共同设置话题,鼓励网民参与创作,并在海外平台同步推送。其中围绕中国传统文化、手工艺、创新发明、中国风景名胜等方面的短视频总阅读人数达1亿人,视频观看量达4000万次。多语种海外社交媒体账号群的建设丰富了中国网外宣短视频的分发模式和渠道,有力支撑了新闻舆论阵地的有效延伸,构建了新型主流媒体的融媒体传播格局,为占据主流舆论场争取了主动,创造了条件。

三、拥抱5G提升核心竞争力,相融相加打造政务新媒体

自媒体时代,媒体的边界在消融,一切皆可为媒体。媒体融合除了包括传统纸媒和网络媒体的融合、主流媒体平台互相交流融合外,还应探索突破领域区隔,主动融合更丰富的社会、商业、政府等资源,拓展思路扩大格局,主动开展领域融合、界别融合。未来,5G将与所有终端智能化连接,AI和移动互联网将逐渐在众多界别建构新型智慧生态,主流新媒体平台应努力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着力自身发展建设,重塑国际传播业务、重整国际传播流程、重构国际传播格局,发挥优势,积极肩负职责使命,中国网政务新媒体正在向提质增效、创新融合的阶段努力迈进。

1.品牌产品发挥优势,助力打造政务新媒体。中国网一直秉承“围绕融合发展,打造国际传播第一网”的理念服务政务,把受众需求放在首位,目标一致“同频共振”。中国网具备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责任感以及多年的多语种国际传播经验,有能力与政务机构开展战略合作,并肩推动品牌政务新媒体产品建设。

做新媒体要用脑更要用心。新媒体的“新”不仅是呈现方式的新,更需着力的是“不忘初心”的“心”。中国网深耕原创政务产品,“中国发布”头条号粉丝数增加至20万,其中5篇稿件获中宣部“新春走基层”优秀作品奖。“帧像”“世相”专栏坚持人物深度故事,推出“2019春运故事系列”,受到铁路总公司的高度肯定。依托国新办及各大部委新闻资源成功开辟“政视频”短视频内容品牌。“中国有数”工作室与最高中国法院合作,成为首届世界执行大会官方合作媒体,H5产品《立法监督

幸福保障 2019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解读》一经推出就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网议库平台与中国网政协频道积极开展专题报道,迭代升级平台至3.0版,优化了数据库建设。

2.内容运营优势助力地方外宣建设,展现地方特色,力求叠加效应。中国网依托自身成熟的新媒体平台建设模式和丰富的建设经验,积极助力各级政府机构、大型企事业单位建设官网和各类社交媒体账户,成为国家级对外传播矩阵的有效补充。

中国网创新发展,探索跨领域融合,将内容运营审核、抓取聚合发布作为常态主运营业务,通过为政府机构提供内容运营、为商业平台提供内容审核,双向融合,积极投身到其他行业的对外传播中。中国网的影响力在新的社会化内容分工中被重新构建,2019年9月与北京市委宣传部合作建立海外社交媒体官方账号,在Facebook、Twitter、YouTube、Instagram四个主流境外社交媒体平台建立了“探索北京”Discover Beijing账号,呈现北京的古都文化等文化建设成果。“中国有数”工作室坚持开展地方政府机构可视化数据项目建设的地方外宣服务,目前已与陕西省、浙江省等11个省份和地区政府部门建立了合作关系。在“2019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上,中国网参与全部13个分站赛的报道宣传,收集作品超过3000件,在各地引发讲好中国故事热潮,活动不仅展现了媒体融合的力量,更成了全媒体时代融合力量赋能政务传播的范例。未来,中国网将借助新技术继续赋能实践,延伸视角触角,进一步提升地方外宣的创造力、服务力,继续聚焦服务政府的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3.分析研判助力舆情引导,服务政府决策参考。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在信息时代更加备受关注。中国网搭建监测和评估体系,运用新技术线上线下联动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提供分析报告,为党政机关提供决策参考。中国网积极参与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项目活动,重点打造中国好网民双微互动平台,助力党政机关主动设置议题,提高网民对政务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系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主任编辑

参考文献

[1]唐维红,王韬,邹菁.导向为魂 内容为王 创新为要——人民网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新闻与写作,2019(08).

[2]高丁博.多语种全媒体矩阵传播的新实践——中国网两会对外报道的一些做法和思考[J].对外传播,2019(04).

猜你喜欢

融合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刚柔并济
多彩融合
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与反思——以《价格变动的影响》“融合课”为例
公益广告
破次元
阅读理解
融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