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式研究

2020-12-07王俊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0年11期
关键词:理论课习近平特色

王俊

[摘 要]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培养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崭新使命,增强高校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认知、政治认同、情感共鸣,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价值旨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向度为起点,探讨将其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维度和理论逻辑,顺应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色化、人本化、现代化、生活化、国际化发展走向,构建“四个自信”引领的特色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本化学习模式、以多元融合的现代化育人模式、以新时代美好生活语言故事构建强大传播力的话语模式、以国际化的视野透视未来发展需求的育才模式,培育用心、用情、用力育人育才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11-0084-0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当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转型升级发展的时代理论答卷,凸显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成功模式,以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如何坚持好和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命题,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了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全面改进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针对性、有效性的系统性纲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向度为起点,探讨其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维度和理论逻辑,符合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色化、人本化、现代化、生活化、国际化发展走向的育人模式,构建用心、用情、用力育人育才的有效路径。

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向度

自十九大以来,在一系列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的基础之上,结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时代命题、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立足中国人民恢复大国强国愿景的伟大梦想、扎根现代化需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筑牢初心使命下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伟大工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新境界,提升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高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行动指南和思想统领,是对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时代命题的时代答卷。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中国之基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再出发,是对党带领中国人民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面回顾和总结,是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整体的把舵和定向。经济全面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人民群众对高品质、高效率生产生活资源配置的美好新期待;加快转化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构建,由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的文化软实力和话语传播模式,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产生活的美好新要求;接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健全人民民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人民群众对政治参与民主建设的美好新趋向;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重大民生工程,精准脱贫政策与反贫困机制双轮驱动,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实现,人民群众对民生诉求的美好新愿望;推动中国生态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推动绿色生产力的聚焦,形成美丽中国的制度基础,构建健康、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生命基石,人民群众对生命健康的美好新诉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根中国大地,顺应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厚植人民情怀,以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方面的新定位,回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战略目标,回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选择,是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征程的系统化、理论化、体系化的中国话语、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模式。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之应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思想之先声,立时空之潮头,通古今之变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斗争的精彩故事,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时代精神,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梦想的集体智慧,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工程的执政模式。面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潮的艰难险境,面对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联合压迫和围堵,面對人类社会全面进步和自我解放的伟大目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方法、观点,系统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的成功经验和运动规律,以史为鉴,以史明鉴,探索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新境界,担负起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道路探索的历史重任,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模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在十八大以来形成的执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思路,体现了党中央深刻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创新和思想升华[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启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社会主义新篇章。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之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矛盾、新阶段,反映了时代的新变化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现象。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成功模式和典型聚焦在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历程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事业的成功典范,散发着人类事业全面进步和全球命运与共的伟大情怀。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思想家和战略家的宏大视野和伟大情怀,立足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曲折历程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想回答了如何应对全球生态恶化、资源枯竭、环境破坏、东西局部冲突、南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典型问题,为全球发展进入新时代提供了思想指引和共建方案。

二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维度

新时代00后大学生群体的鲜明个性特征、独特群体禀赋、信息化社会印记、市场化思维倾向等青年大学生的成长运动轨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管理对象研究的新课题;新时代中国梦和强国梦的实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理论阐释力与现实宣传力的崭新使命;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学体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主导效应的新任务。新时代00后大学生群体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教育对象,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场域范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话语体系建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价值旨归。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鲜明特色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已悄然从95后转换成00后群体,00后群体所独有的群体禀赋和社会印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之一。只有积极回应,深入把握新时代大学生时代特性和鲜明个性的运动规律,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回归。00后大学生是伴随互联网发展的融媒体群体,其成长位于信息风暴的交汇中心,众声喧哗的众创时空、人机交流远离现实的虚拟人设、网络话语洪流的裹挟、互联网美文的“人生导师”,为00后大学生打开了成长时代的新时空、新视野、新思维,同时也带来了“高认知”与“低能力”并存的冲突,缺少人生成长过程中拔节孕穗期的磨砺和核心能力素养培养。互联网+时代,我们正前所未有地面临着并真实地进入到这能够一瞬间构造一切又一瞬间摧毁一切的媒介世界[3]。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承载着时代变迁的深刻烙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化标签,主要表现为:一是个性化成长,个体差异化放大,个人发展需求增多,情感较为稚嫩,是个性化的一代;二是处于拔节孕穗的关键期,缺少人生成长阵痛的磨砺和考验,批判性思维和逆向思维活跃,是可塑性强的一代;三是生活作息不规律,随性而为,自制力较弱,意志尚显脆弱,是夜行性倾向的一代;四是受网络影响深,对网络依赖强,心理尚未成熟,是网络原住民的一代;五是价值趋向务实性,有成为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倾向,价值观处于不稳定期,是市场经济思维支配的一代;六是思维视野开阔,从全球化生存维度观察生活,知识体系认知面广但缺乏深度和厚度,是经济全球化原住民的一代。00后大学生群体作为青年一代的典型代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之一,也是研究对象之一,更是实践的主体受众群体。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崭新使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思想,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健康形态,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新发展理念、全面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新思想,是引导大学生科学认识全球大变局、理性观察新时代、正确对待自我新发展的强大力量。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其崭新使命。习近平指出,要理直气壮的开好思政课,思政课不能削弱,只能加强。因此,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术自信、话语自信、课程自信、学科自信,“铸”马克思主义之魂,“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成为铸造为人民服务之魂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认同的“凝聚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公民素养的“培训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精神动力的“蓄积池”。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要紧紧树立三个目标导向。从理论阐释和宣传教育上做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结合与升华,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提升理论创造的初心阐释力,提高三个问题的价值力,增强教学活动的说服力,增加学生融入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认同力。

(三)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领域扩展

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把好关是底线,育好人是本职,铸好魂是核心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强化思想引导,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为抓手,以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为协同,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为牵引,以提高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教学效果为落脚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大理论、现实问题为切入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的广度、深度、厚度为基本途径,发挥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学体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建设、学术体系研究、话语体系传播、教学体系转化,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理论说服力和传播影响力。优质的内容是媒体融合发展永远不变的核心[5]。融媒体时代,需要发挥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价值导向,明确人才培养的价值所指,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量场的综合效应,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力,注意发挥各学科专业课程的社会主义先进属性和昂扬向上的正能量,同时以内容为王,提高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硬核实力,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知识与现实、验证与操作的有效结合,提升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教学效果的完成度,以专业化的教学水平培养专业化的人才。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6]。课程思政的新知识不仅要满足融媒体时代学生个体成长多元化需求,也应守好中国魂,育好中国人,厚植国家民族情怀,深植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承载时代创新精神,接续伟大事业动力,育人育心育德育信仰。

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逻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反映时代发展需求,引领未来视野,更新世界认知,增添新内容;融媒体时代,信息化移动平台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工智能的应用和融入社会生活悄无声息但永不止步,需要创新传播途径,多元化融合交汇信息风暴,发挥主导作用,增添新形式;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目标和责任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事业代代相传,需要明确国家民族使命,铸就新时代青年的社会责任,导向新使命的价值选择。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因时而变,因势而成,顺势而为,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的宣传力和解释力,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崭新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问卷的最好诠释,只有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体系中,才能发出时代最强音。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所当然。如何做好三进工作,需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旨出发,解决好政治教育与知识习得相统一的问题[7]。从内容上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化的理论知识体系,新时代、新征程、新矛盾、新方略、新举措、新要求的论断和表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的有机结合,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创新性发展。深化当代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站位和情感认同,必须以学理性和政治性相统一为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涉及新时代世界观、科学思维方法、生态自然思想、社会治理体系等多方面的新成果。故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新内容。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形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处处体现着对时代问题的创新性思想光芒和真理性光辉卓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也要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融媒体时代,身处信息风暴中心的在校大学生渴望知识与认知的互动机制与逆向思考,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感染力和获得感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形式与内容是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传播形式服务于理论内容,传播形式与理论内容都要适应智能化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内容为王,以传播为主,形成强大的信息风暴力量。以融媒体时代的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推动雨课堂、学堂在线、蓝墨云班课等新形式教学应用,以包装时尚形象清新的新表达形式,吸引受教育对象共享、共商、共有知识认知的平台,形成教学互动成长的有效机制。以新时代的多元传播要素,助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形式,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达成度的有力抓手和关键载体。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使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更新,方法变革,更要服务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主义伟大事业,服务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于为人民谋幸福,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和信仰。一是应该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与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梦想相结合,引导大学生结合中国梦和强国梦的国家战略发展理念和未来发展要求,培养和提高个人发展的能力,将自身的美好生活梦想与党和国家的伟大复兴梦想融汇在一起,使自己成长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价值贡献的人,归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洪流。二是应当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与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结合起来,加深大学生对党中央新时代、新矛盾、新征程的顶层设计了解和道路制度情感认同,主动提升自己,适应我国新时代条件下的新方略、新举措、新要求。讲深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必须把它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野向前推进的整个背景下[8]。新时代强国梦想,从2020年到2050年分两个15年的奋斗目标和战略谋划,以及乡村振兴戰略、国家监察委员会等新举措;加强党的全面建设和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等十四个方面的新方略,最终都要汇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来。三是教师自身必须深刻理解和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用心、用情、用力育人育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的人讲信仰,让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者去开展教育,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的话语传播者、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坚定拥护支持者,更好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引领者和指路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又要有精益求精的业务能力。教师强,学生才能强;教师信,学生才会信;教师学,学生才跟学;教师悟,学生才发问。发挥教师育人的关键主体作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支撑。

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探究

净化灵魂,塑造信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担当民族复兴和现代化强国使命和时代责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旨归和初心使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搭建平台,构建路径,找准切入点,发挥硬核实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顺应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色化、人本化、现代化、生活化、国际化发展走向,倡导“四个自信”引领的特色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本化学习模式、以多元融合的现代化育人模式、以新时代美好生活语言故事构建强大传播力的话语模式、以国际化的视野透视未来发展需求的育才模式。

(一)以“四个自信”引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特色化发展模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中国梦为战略理念,以现代化强国为发展目标,以人民幸福为生活目标,凝聚共识汇聚人心浇筑道路,汇聚了亿万人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标志;开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转型发展的新战略和顶层设计,谋准了新的历史战略定位,绘就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蓝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标志;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推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完善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标志;以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健康中国等实践活动构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和平友好、互利共赢国际之路,提升中国的文化传播力和国际话语权,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对世界人民和平发展的价值引领和使命担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标志。“四个自信”统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以“四个自信”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仰体系转化,加快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研究、学科建设、教学创新、师资建设,构建特色鲜明和效果突出的学术自信、话语自信、课程自信、学科自信的强大育人体系,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特色化发展。

(二)发挥多元融合效应的现代化育人模式

积极发挥多元教学渠道的融合效应,从传统媒体时代的叠加作用,转型到融媒体时代的融合效应,“网络课程资源+课堂学习讨论”的深度融合,理论知识学习为任务,知识传播共享为目标,引导教学生态、课堂格局、学习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借助“互联网+教育信息平台”,移动化、快速化的传播方式和信息交互平台,让大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中提高理论水平,加深思维活动中对知识学习的深度、广度、厚度的掌握,以叠加作用转换为融合效应,提高综合效益,拓展不同教学模块台的功能,优化不同教学模块结构。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形成合力作用的系统,避免简单化[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充分利用形势政策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术讲座等传统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还要加强在青马工程社团、微信公众平台、学习强国论坛、社会公益实践、红色文化动漫传播、网络慕课等多元化渠道上下功夫,以生动活泼、吐故纳新、时尚美丽、清新可信、智能跨界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多元化隐性和显性教育的有机结合。推动新时代多元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的现代化发展和时代化印证,充分利用思政教育与课堂教学管理信息化、移动化工具优势,推动高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代化走向。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本化学习模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我国发展变革的全局,新一代青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参与者、见证者、建设者、亲历者、受益者,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最具有创造力的主体力量。坚持学生发展与时代发展相一致,充分调动学习主体顺应时代发展的积极性,促使大学生担使命、尽责任的主体价值选择,有力推动个体、社会、国家发展的有机结合,一体化联动,才能唤醒增强人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学生为主体,倡导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相匹配相适应,加深认识和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战略所指和对青年大学生人生发展的时代期望,提高青年大学生这一主体自我发展的人本情怀,突出学生主体的生活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实现主体价值和社会责任相统一,是大学生把握世界发展大势、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摸准行业发展脉搏、实现人生价值的理论高度、思维能力培养的必然要求。

(四)以新时代美好生活构建强大传播力的话语模式

将新时代美好生活理想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有机相结合,激励激发大学生将个人奋斗与中国发展相融合相统一。习近平同志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提出,“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奋斗者是新时代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基本象征,激发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信心和决心[10]。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更加广泛,从物质层面的衣食住行生态需要,将会逐渐扩大到精神层面的美丽健康愉悦的身心需求,这赋予了新时代对美好生活向往追求的新动力。在社会不断进步,人的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全体人民正努力奋斗在决胜小康的道路上、实现现代化强国道路上,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的红利正惠及更广泛的社会群体,人民群众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奋进,幸福感、获得感是通过务实重干、辛勤劳动获得的甜美果实,这样的美好生活,才是新时代人民所追求的幸福生活。身边的美好生活,是年轻大学生的向往与追求,是扎根在灵魂深处的生存渴望和生活愿景。思想政治理论课正是使用美好生活的新时代语言、故事和身边的案例,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彼此的精神殿堂,实现话语与情感的同频共振,构建具有强大传播力的话语模式。

(五)以国际化视野达成远见和智慧未来的育才模式

習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历程的正反经验教训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总结,是对世界各国文明成果的借鉴,其核心要义明确,指明如何坚持好和发展好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绘就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蓝图,为我们从宏大视野上,观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去与现在的纵向对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横向对比,更好的正视未来的发展道路,即将面临的发展问题、发展困难,体现了深谋远虑的远见卓识,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智慧,明确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彰显了民族复兴的决心和勇气。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发展表明,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的新拐点,未来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步伐,困难与阻挠、障碍与破坏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伟大工程、伟大斗争、伟大使命,以未来的发展需求,倒逼我们的智慧和远见,探索以现在如何应对未来,以未来怎样要求现在,未雨绸缪,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部力量,做好伟大斗争的准备,以远见、智慧、使命的思维,推动伟大斗争、伟大工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民族复兴梦和现代化强国梦,引导青年大学生以祖国的未来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国际社会的未来发展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国家民族情怀和责任担当,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未来的思维模式,成就未来的人生规划,以远见和智慧应对未来,助推实现民族复兴梦和现代化强国梦。

参考文献:

[1]肖贵清.科学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几个问题[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77-83.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包莉秋.论微时代下社会审美诉求的冲突与调适[J].求索,2013(07):226-228.

[4]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R/OL].新华网,2015-01-09.

[5]王鹏志.因势而谋,方能赢得先机[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11-26(007).

[6]魏强,周琳.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03):26-28.

[7]王建国.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12):04.

[8]孙熙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8(02):20.

[9]张毅翔.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和新要求[J].思想理论教育,2017(11):23.

[10]江畅.思想纵横: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N].人民日报,2018-01-24.

(责任编辑:张宏玉)

猜你喜欢

理论课习近平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标题党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习近平主席访欧成果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