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提升媒体“四力”为目标,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融合平台

2020-12-07宁文茹

传媒 2020年15期
关键词:四力媒体融合

宁文茹

摘要:新媒体时代,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都面临着变革。“北京时间”作为互联网发展下半场才举旗进入新媒体竞争领域的新型媒体,凭着对时代期待的深刻领会、对风口级应用的及时把握、对自身发展的准确定位,初步构建了平台级新媒体的运营格局,形成了一份有价值的媒体深度融合的独特样本。

关键词:新型主流媒体 媒体融合 “北京时间”

“北京时间”成立于2016年,是北京市级融媒体平台之一。“北京时间”以全形态融合、多终端联动、多媒体融合的手段创新,秉承新型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理念,以扎实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功夫,实现“四力”采编、“四全”传播,生产出一系列引爆全网的内容,使得“北京时间”报道内容在各类网络平台上呈现出高关注、强传播、热点赞的传播效果,实现了新型主流媒体在全新网络舆论场中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多重突破。

一、以生产和传播手段创新,赢取话语权竞争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先机

“北京时间”不断创新重大主题、重大事件报道模式,全景直播与新闻短视频成为“北京时间”具有显著识别度的内容风格,24小时直播频道成为网络空间另类却富有生命力的内容集聚平台。同时,“北京时间”以持久的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全新表达方式,利用数据可视化、海内外内容云聚合、微博短视频、H5集纳等新手段进一步赢取网络空间舆论竞争主动权和市场竞争的先机。

1.开创了多视角立体化报道重大事件和主题的全景直播模式。在举世瞩目的杭州G20峰会的报道中,“北京时间”开创了突破传媒想象空间、以多点同步直播为特征的多视角、立体化全景直播,成为传媒业界公认的一种现象级报道模式,在原创报道量、直播量、流量和用户互动量等多个指标上刷新了同类报道的记录。

在此后的重大主题和重大事件报道中,全景直播成为标准配置。“北京时间”将每一次重大主题报道和重大事件报道视作自我挑战并实现自我超越的机会。在策划“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这一重大历史活动的报道时,“北京时间”报道团队又一次给自己设立了标杆: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这一饱含中国智慧的重大历史事件放在大历史格局中加以报道,让网络用户看到新型主流媒体的历史格局和文化厚度。

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报道中,充分展示了新型主流媒体跨越媒体界限的全形态报道形式、全天候全覆盖报道模式、宏大主题与个性化融合报道视角的巨大优势,突破内容生产极限,开创性地运用全新传媒报道模式进行“一带一路”峰会报道。“北京时间”推出史上最长的中欧班列100小时慢直播,以其独特的视角、丰富的信息量、饱满的历史感激发了众多网友的穿越热情;推出用大历史观构建的《跨越时空的对话》72小时大直播,突破演播室连续直播的记录,为用户呈现了一场互联网传播史上不间断直播时间最长、信息密度最高的直播报道;推出全景记录态的长时段大历史事件报道模式,将重点时段报道与前期预热报道无缝对接,突破报道延续周期,全方位策划报道内容,形成跨度达一个月之久的多层次、多形态、多地点的全景报道。“北京时间”发起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报道直播场次超过220场,直播时长超过240小时,高端访谈20多位专家和外国大使。多条独家报道、独家直播与高端访谈的视频内容被各大网站转载,成为高峰论报道直播场次最多、直播时长最长的媒体。

2.开创了系列新闻短视频矩阵化传播的新模式。新闻短视频的发力和突破是“北京时间”在内容生产方面最具与时俱进品质的选择。小人物的暖心瞬间、大事件的精彩一刻、国际场景的波诡云谲、灾难现场的扣人心弦,都尽在“北京时间”发布的短视频中。

自十九大报道开始,“北京时间”创造性地将适合碎片化传播的短视频以矩阵化方式配合,形成流动的整体感,“北京时间”探索策划了15个系列多种类、多模式、多主题的短视频,既有微电影叙事式、精品纪录片式短视频,也有记者手记式、人物内心独白式短视频,还有新闻现场纪录式、场景+群像心语式短视频。微电影叙事式系列短视频《祖国力MAX》以海外视角呈现中国崛起,纪录片式系列短视频《时间故事,中国力量》则以纪录片方式呈现普通中国人心中“中国强则我强”的切身感受,各类短视频多重呼应,形成全方位报道十九大的短视频矩阵。

系列新闻短视频矩阵自此成为“北京时间”重大报道的标配。中非合作论坛报道中“北京时间”共推出了16个系列短视频,从不同侧面呈现中非合作与峰会精神,形成独具特色的新媒体传播风貌,为用户提供了最具效率的新闻获取手段,被多家媒体广泛转载。“北京时间”新闻短视频的矩阵化传播,为主流价值的多形态、多角度共振表达探索了新的路径,成为重大报道立体化呈现的另一利器,为主流价值观的有效传播贡献了力量。

3.以创新的传播手段丰富重大事件和重大主题呈现方式。“北京时间”在传播手段创新方面的努力并没止步于新闻直播与短视频的娴熟运用。以创新的传播手段让极微短视频成为主流价值传播的有效平台,让数据可视化新闻、H5页面新闻、微博微信平台的社交化传播,“北京时间”的新闻传播手段和呈现方式在不断丰富。

在短视频品类下,抖音引发的小视频、Vlog引发的第一视角参与式短视频成为网络影响力不断提升的新形态。“北京时间”以新媒体特有的敏感和永不停歇的创新意识,让短视频“短些!再短些!”成为可能。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浦东站的重大报道中,“北京时间”在内容传播方式上采取了全新的战术配置:微纪录短视频+极短微视频组合,形成病毒式传播效果。每一集微纪录短视频虽然短,但事件性强,故事性强,话题性强,每一集短视频进一步拆分为几个更短的、具有话题感和网感的微视频,让网友们在喜闻乐见中实现病毒式传播。这种一长多短的拆分传播方式,让每一条极微纪录短视频点击量大大提高,传播面更为广泛,比如《浦东机场的微笑姐火了》系列短视频在各大短视频客户端的播放量达到1300多萬,比以往有大幅度的提升。而改革开放四十年另一个微纪录短视频《我在浦东修文物》的极微纪录短视频《文物修复师这种直男如何收拾行李?》等都达到了10万+的播放量,有效地拓展了主题报道的传播覆盖面。

二、以专业确保品质,提升新型主流媒体融合平台的传播力和引导力

“北京时间”作为一家以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为主要影响力建构平台的新型主流媒体,自成立以来,始终将传播手段创新作为自身在喧嚣的互联网中赢取舆论竞争主动权的不二法门,坚守新闻专业主义传统,重大事件绝不缺位,在全景直播、新闻短视频领域努力树立行业标准。以新手段争时效,以专业性保品质,不断提升平台级新型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公信力。

1.第一时间呈现新闻现场,坚守新闻直播专业性。作为一家以专业性原创内容新闻直播和视频为主打的互联网资讯平台,“北京时间”用近于严苛的专业尺度努力为新闻直播制定标准。当人们普遍认为网络短视频生产流程简单、制作门槛低的时候,“北京时间”坚信,无论发布平台和模式怎样改变,“内容”永远是核心竞争力,必须坚持专业的制作水准。

在重大事件发生时,“北京时间”总是在第一时间以新型主流媒体的报道方式和传播手段加以报道。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庆典报道中,“北京时间”前方记者与后方团队实时联动,争分夺秒,以最快的速度将国庆阅兵现场零距离呈现给海内外网友。短视频直击国庆大阅兵,带给网友更加直观、更有参与感的沉浸体验;图文报道纵深挖掘,揭秘国庆阅兵背后的故事,完成了多篇有温度、有深度、有厚度的图文报道,如《现场手记:我在天安门广场,亲历这场盛世大典!》记者从凌晨3点钟的北京开始,用生动细腻、饱含深情的文字,讲述这场盛典背后的点点滴滴。“北京时间”也关注着国际舆论场里的中国国庆,采访了来自西班牙、菲律宾、巴基斯坦、墨西哥等十余个国家的资深记者,让网友们看到老外们眼中腾飞的中国。《守望共和国》独家策划精品短视频系列,以“小切口”“小镜头”透视“守望共和国”的大主题,该系列在微博、微信、学习强国客户端等各个平台的头条重要位置推送,还被公安部官微、公众号中国警方在线,中央政法委官微中国长安网等大量新媒体转载,形成叠加的传播效应。

2.用最有效的传播手段架设沟通的桥梁。在关系到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报道中,“北京时间”更是自觉采用最有效的传播手段在政府和公众之间架设理解的桥梁,引导公众准确理解重大决策对社会总体福利的提升。在中宣部“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改革开放40年深圳站大型报道中,“北京时间”以纵深的历史眼光、开阔的国际格局,跨越时空多层剖析,形成多部既有视频媒体专业性又有新型互联网传播“网感”的作品。综述式政论短视频《时间加速|以岁月的名义致敬未来》将70年代以来的国际背景和改革开放后行进中的中国相连接,在世界风云变幻中呈现中国改革开放以及深圳特区探索所具有的对深圳、对中国以及对世界的宏大意义,也在这种强烈的历史对比中呈现激荡人心的力量。短视频《人工智能时代来临 深圳这样定义未来》以“一镜到底”的视觉符号呈现“酷炫”科技,凸显创新之城深圳的内在动力,同时也呈现出中国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实现了弯道超车,多个领域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成就。

3.在重大国际事件报道中不缺位,不失声。在国际新闻报道方面,“北京时间”不缺位、不失声,将国际新闻事件的内容以最符合移动互联时代的呈现方式和传播手段加以处理,形成网络平台上独具风格的内容产品。无论是叙利亚战争、英国脱欧,还是巴黎圣母院痛遭大火、亚马逊和非洲雨林的火灾……“北京时间”平台上都有最贴近网民期待的内容呈现,因此也培养了一批“北京时间”风格国际新闻报道的“忠实粉”。而对涉及中国公民的国际事件,多部门合作采制的融合视频、直播和图文深度稿的多形態综合报道,影响力更为突出,《“非常对不起”,美国高校副校长拥抱莹颖家人致歉》等都赢得超高网民关注度并激发各类媒体的转发热情。

三、以爆款产品提升网络影响力,实现重大报道流量和引导力的双重突破

全国两会历来是信息高地,也是公众注意力的聚焦点。在2019年全国两会报道中,“北京时间”以娴熟的新媒体内容生产手段和多平台传播技巧,以社会热点与两会热点对接,以微观视角关注宏大主题,与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相对接,生产出一系列引爆全网的内容,使得“北京时间”两会报道内容在各类网络平台上呈现出高关注、强传播、热点赞的传播效果,提升了两会主流价值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北京时间”制作的两会新闻短视频多次登上各类网络平台话题榜,多次出现微博单日点击量破500万、1000万的爆款产品,成为引领网络舆论走向的重要力量,实现新型主流媒体在全新网络舆论场中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的多重突破。

两会热点对接社会热点,专业化的内容生产力形成有效的网络传播力。在所有媒体2019年全国两会短视频报道中,“北京时间”的两会原创短视频占据了媒体短视频报道微博流量前三名,点击量分别达到1367万、576万、508万,强势的网络传播力形成了有效的网络引导力,其中三条两会短视频进入微博热搜榜。独家原创短视频《全国政协委员李健:给高职大专学生增设副学士学位》在网络引发热议,一度排在微博热搜榜第二名,新浪微博24小时总点击量达到1409万,微博话题#建议给大专学生增设副学士学位#阅读量达到1.8亿,另外该视频在腾讯平台上点击量达到131万。“北京时间”推出了8集系列微纪录短视频《追梦路上,中国力量》,用纪录片的镜头语言讲述中国新时代里追梦人在各自岗位上真实的奋斗故事。这种主流观点民间表达的形式,从小切口、小人物来展现当下中国精神;用新媒体、融媒体的方式传播正能量,在众多两会报道中独树一帜。

全国两会上的“外交”主题记者会历来是中外媒体和中国公众关注的焦点。“北京时间”抓取记者提问中的看点,制成短小精悍的短视频。短视频在“北京时间”官网、微博、秒拍等多平台发布后,收获了近千万的高流量和超高的转评及点赞量。尤其是《中国外交官使用侵略性语言?王毅笑了:国强必霸压根不是我们的选择》,全网观看量超过500万,还被纳入当天的微博热门话题#这就是中国外交#,被多家媒体转载。

四、以融合推进创新,拓展新型主流媒体平台的影响力

新时代的传播手段创新不能无视全新的传媒生态,或者说,正是新媒体传播生态使传播手段创新变得越来越迫切。“北京时间”既是新媒体生态的原住民,也是新媒体生态下传播手段创新的实践者和探路者。在融媒体框架下,“北京时间”与电视、广播深度融合,同时也为台网融合探索了新路径。保有电视台媒体基因的“北京时间”深知自身肩负的媒体融合探索者的责任,同时也清晰地认知到,只有不断创新的传播手段才能适应媒体融合的实践需要。在各类大型主题报道中,“北京时间”与北京电视台、北京电台紧密牵手,在电视大屏、广播及PC端、APP端,形成多终端联动的渠道资源优势,进一步强化多角度呈现、多形态融合的全景直播手段的传播影响力,将传统媒体的权威优势与新媒体灵活多变、新颖高效、互动性好的传播特点发挥到极致,全媒体深度融合、多平台连接会场内外,以最快速度、最广覆盖在全媒体多终端平台上及时传播主流声音,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从《跨界歌王》《天涯共此时》等重要节目的深度合作、多屏联动、整合营销,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五个频率七档经典栏目在“北京时间”同步视频直播,“北京时间”与广电媒体合作越来越密切,传统广电内容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北京时间”与《中国青年报》、光明网等不同形态媒体间在重大主题报道中探索跨界融合之路,让全景直播和短视频矩阵两种传播手段的传播能量得到充分释放,形成强大的网络影响力。特别是在世园会、亚洲文明大会等报道中,“北京时间”与全国战略合作云媒体同步联动,以全景直播、短视频矩阵、深度图文稿等呈现视角多样、形态丰富、风格统一的全景报道。多形态媒体融合模式初步形成,多种创新的传播手段协同运用,既为这些创新手段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了可贵的实践基础,也为“北京时间”在更大范围内的媒体融合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经验。

而作为一家新型主流媒体,“北京时间”充分利用自身的平台优势,以开放、共享、互动的互联网思维,超越媒体自身边界,同時也超越媒体形态边界和地域边界的内容生产协同,极大地提升了内容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同时也为传播手段创新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实践舞台。

5G所推动的大视频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一技术变革的关键期,能够构建用户视频内容入口者,方能有机会傲视群雄。作为一家有清晰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的新型主流媒体,以媒体“四力”为本,保持对互联网发展“风口”的敏感,并将感知到的发展机会转化为自我突破的方向,这是“北京时间”对传播手段创新始终保持的警惕性自觉。从慢直播到专业直播、全景直播,从云记者到云“中央厨房”,从新闻短视频到系列短视频矩阵化传播,“北京时间”通过持续不断的传播手段创新和完善,有效地提升了一家负责任的新型主流媒体在互联网环境中的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和影响力。在新技术不断更新的时代,主流媒体只有不断创新表达方式、不断提升内容品质才能不辜负这个时代的期待,也只有不断创新表达方式才能赢得网络受众持久的信赖与忠诚,才能够赢得移动互联时代的竞争优势。

作者系北京时间副总经理

参考文献

[1]戴元初.新闻短视频的进化逻辑与未来空间[J].视听界,2019(04).

[2]李蕾.媒体融合:探索与思考——以北京市属媒体的媒介融合实践为例[J].传媒,2018(06).

猜你喜欢

四力媒体融合
新媒体时代如何提升新闻舆论“四力”
巧解四力平衡问题——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养成
用创新激活主流媒体的内容“四力”
网络时代做好编辑需练就“四力”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