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媒时代的新闻学专业建设

2020-12-07胡正荣

传媒 2020年9期
关键词:传播学网络化体系

胡正荣

新闻传播学学科与专业如何建设已经成为全球新闻传播学术与实践领域共同关注的核心话题之一,因为这关系到我们需要什么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等重大问题,关系到新闻传播学学术与实践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就新闻传播学学术圈而言,可能以下三件事至关重要。

宏观而言,要全面、准确、客观、深入认识和理解新闻传播学学科与专业发展的社会大生态。这是我们重构学科体系和专业体系的认识前提和实践条件。由信息技术带来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使社会形态日益全球化、本地化与网络化;经济形态也日益走向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政治形态更加突出信息和数据在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互联网已经改造和升级了社会、经济、政治生态,当然也对传播生态和媒体生态产生了重大而根本性的颠覆。

目前社会大生态日益呈现出中心化与去中心化并存,层级化与扁平化、网络化并存,共同体与族群分化并存的特征。在万物互联和人工智能社会中,去中心化的“共”日益变成社会秩序建构的核心动力,如共商、共享、共治等,人工智能还可能带来“去人类中心化”和“去人类控制化”;与此同时,利益的共生性和命运的联动性日渐增强,族群分化与传统治理体系中利益集团、區域乃至国家主义为中心的治理模式恰成反差,这正是复杂网络社会和风险社会的基本配置,血缘、地缘共同体淡漠化,价值共同体日益增加。

中观而言,新闻传播学学科与专业建设需要匹配当下和未来学术和实践的进步。全球学术大生态也呈现出大汇流和大融合的趋势,日益朝着问题导向、学科交叉、研究协同、方法融合等方向发展。当前人类的学科体系仍然是适应工业时代需要而划分并形成的,这种条分缕析的学科体系可以解决相当多的人类问题,但是到了网络时代,到了复杂社会,其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学科壁垒弊端凸显无遗。工业时代的学科体系如何适应信息网络、乃至智能时代的需要,是众多学科面临的共同问题。

学科与专业建设更需要适应社会需求以及新的传播生态。信息传播已经是社会治理的基本要件,因此,对信息传播人才,包括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存在于各个领域;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已经再造了传播流程,使得传播不再按照媒体划分,而要根据流程进行细分,这与我们当下的本科、研究生专业目录中的专业设置就产生了不对称;传播方式多元化也使得学生不一定非要进入各级各类机构,包括媒体机构,存在大量的自由职业者和自媒体。早在2005年美国12所一线新闻传播学院发布的《卡内基-奈特未来新闻教育计划》,就提出未来传播者需要具备5种能力:通识能力、 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职业道德、专业能力。我国对新闻传播人才需求也在改变,“全媒型、专家型、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专业型、国际化……”等,更加多元化。

微观而言,新闻传播学学科需要融合,专业需要再造。需要强调的是,学科与专业是既关联又不同的概念。学科是指一套知识体系,由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构成,相对超越于实体世界。学科回答的是理论问题,是面向精神层面进行的学术研究。而专业则是一套能力体系,由专业目标、课程以及人(师生)构成,面向实体世界。专业回答的是现实问题,是面向实践进行的人才能力培养。教育活动就是将学科的知识体系转化为专业的能力体系的中间环节,是知识转化行为。而互联网对教育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首先,教育理念要发生重大变革,如教育目的是知识,还是能力,或素质转化?教育主体只是老师吗?教育结果是人还是工具?教育过程是学校还是终身?等等,因此,开放的教育理念是核心。其次,学生的学习产出是教育的中心。最后,教师是基础。教师先进的学科体系构建,适合的教育转化能力等构成了新教育模式的基础。

具体而言,新闻传播学专业建设需要抓住学科融合、专业再造、课程更新、实践提升、教师优教这几个重点。面向智媒时代,新闻传播学学科与专业建设需要以问题为导向,以融合学科为目标,以交叉研究为方法,以垂直分化为专业培养手段。

作者系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教授、博导,第六、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猜你喜欢

传播学网络化体系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探析中西传播差异 彰显华夏传播魅力
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地铁车辆架、大修的管理研究
地铁网络化运营乘客信息需求阐述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传播学理论对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作用探讨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宽带网络经济视角下城市与农村云网络规划需求的短期负载预测研究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