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施工合同索赔法律的有效性探究

2020-12-07

魅力中国 2020年17期
关键词:承包方建筑行业施工单位

(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现阶段,建筑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建设项目数量激增,建筑行业之间的竞争逐渐激烈,为此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筑行业涉及广泛,为了能够保障建设工程质量,使建设双方的权利和责任更为规范,能够协力共同促进工程的顺利开展,就需要利用施工合同作为工程建设的前提和依据。因此,建筑行业需要有效提升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水平,同时重视强化施工合同索赔法律意识。

一、建设施工合同的概念和特点

(一)施工合同的概念

建设施工合同是指为了确保双方商议好的工程能够更好完成,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责任和义务进行划分的协议。双方要以施工合同为准则,施工单位按照标准完成工程任务,建设单位根据协定给予工程价款。通常我们将合同中的建设企业称之为甲方,选择的施工单位称之为乙方,甲方将施工作业委托乙方完成,并且约定好工程款项,同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了甲乙双方的责权利和义务关系,合同属于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1]。合同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规定和要求,双方要自愿签订,同时需要承担相应责任。

(二)施工合同的特点

建设工程的施工合同相比于普通意义的合同存在较大的差异。施工合同的对象通常为各类建筑工程,因此对于从业人员具有一定要求,需要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和专业设备设施,同时承包方施工单位需要具备相应资质,同时还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因此合同的执行期限必须要比施工周期长,主要是考虑前期工程和方案设计以及施工中的不可抗力因素,以及建设单位和相关单位验收所耗费的时间。施工合同通常存在较为复杂的法律关系。其中主要的法律关系主要为:甲方和乙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施工单位和职工的劳务关系;其他合作企业的业务合同等。

二、建设施工合同索赔法律的有效性问题

(一)施工合同索赔的含义

施工合同索赔,指的是除了合同中规定的款项以外,还存在额外的损失,合同的一方对另一方表达的索赔的要求。这些损失通常不是因为合同双方本身造成的,而是因为出现了双方都无法预知的情况,比如不可抗力、极端天气、地质变化或是其他因素导致的,合同中的一方以我国法律法规为依据提出索赔的诉求,这属于一种正当权利[2]。

(二)施工合同索赔法律的特点

我国相关文件对具体情况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如果工期因为不可抗力导致延后时,建设单位需要督促加快工程进度,由建设单位承担因此产生的额外费用。如果承包方的索赔没有得到回复时,可以提出仲裁、申诉,没有结论前,可以将其作为可期待利益。同时采取索赔一方要承担举证等相关责任。根据规定,在施工过程如果施工方进行合同索赔时,需要在28 天内向施工的过程监理提交赔偿相关说明,同时根据民事诉讼法谁主张谁举证要求进行举证。

(三)施工合同索赔证据类型

建设双方的往来函件记录、会议记录和工程签证,也就是施工中双方对于合同签订的补充协议;索赔相关的证明材料,主要包括双方签订的正规合同、工程签证等;索赔相关证据,包括建设项目成本报表、财务报表、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价值信息材料等;损失相关证据[3]。

三、施工单位避免被索赔要点

(一)建筑工程质量是建设项目的核心,关系到建设方和使用方的切实利益。因此施工方需要严格按照标准完成建筑项目[4]。如果合同执行时,承包方违反了合同规定,存在质量问题或是隐蔽工程等问题,就可能被建设方索赔,因此施工方需要严格保证工程质量,能够有效避免被索赔。

(二)实际施工中,因为实际条件和环境的变化,导致工程延长或缩短是较为常见。如果出现索赔,最重要是确定和划分责任。通常建设方的索赔理由为:未按确定期限开工、材料和设备滞后、施工人员资质和数量不符合要求、施工管理能力不符合要求等。这些问题中有一些是因为客观因素导致的,例如极端天气、前期对地质条件勘察存在错误、工程设计问题等,在施工时就会表现出来,因此需要明确负责人或是承担方。施工单位首先需要正确、全面认识到自身的责任,才能以此为依据做好项目施工,确保顺利开展项目,避免发生合同索赔问题。

结束语

建设施工过程中,需要提高对合同管理的重视度,并将合同管理作为工程项目的核心内容,这是保障建设双方权利的有效途径。相关人员需要以法律为依据,确定合同符合法律规定、具有法律效力,提升合同管理的有效性,能够最大化的保障自身权益。

猜你喜欢

承包方建筑行业施工单位
谈营改增对建筑行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研究
气凝胶节能材料在建筑行业应用研究及进展
施工单位工程签证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疫情影响下我国建筑行业现状分析
FIDIC合同条件下承包商索赔问题研究
营改增对建筑行业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
施工单位成本管理存在问题探析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关于工程索赔博弈分析
国际工程造价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