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能“言”的舞蹈
——如何以“舞”说“事”,以“事”观“情”

2020-12-07侯倩河南大学音乐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5期
关键词:语汇调度舞台

◎ 侯倩 (河南大学音乐学院)

在舞蹈作品分析的课堂上笔者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当所有人看完一个叙事性舞蹈作品时,都会源源不断的说出这一作品发展的故事脉络以及会给每个动作语汇赋予所理解的意义标签,就如同看电影一般,能够很清晰的分析出这一作品想要表达的故事内涵和情感。而在笔者的潜意识里一直存在着舞蹈的特质是“长于抒情,拙于叙事”的概念,那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些舞蹈叙事作品总能让我们有话聊、它们是如何通过舞蹈动作语汇或者其他的手段来讲故事以及讲清故事、又是如何在叙事中表达人物情感、它的创作点又难在哪里……

一、以“舞”说“事”

所有艺术门类都是语言的艺术。无论是文学、戏剧还是舞蹈,他们拥有的相同叙事结构便是东方文化观念中的“起、承、转、合”。“起”要开门见山,“承”要承接论点,“转”即转折变化,“合”要总结综述,追求回响。这四个字反映出叙事的强大功能,也烘托出叙事的有效意义。正如于平所言,“任何有意义的叙事不仅是所叙之‘事’具有意义,而且是对事之‘叙’具有意义,都应具有相对的完整性,这一完整性的终结通常称为‘合’且要‘合’的圆匀”。而“舞”说“事”不仅仅只借助于身体动作语汇这一种渠道去串联故事主线,所以为了达到这个“合”,我们除运用最为基本的身体动作语言来编创叙事作品,也应该具备其他的叙事助力方式。

(一)以文学和电影作品为基础的叙事文本

舞蹈叙事与文学叙事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有些舞蹈叙事作品是以文学叙事文本来进行框架编创的,即借文本叙事力量通过舞蹈动作不费周折地把故事讲清楚。而借鉴电影手法进行舞蹈编创的作品,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可谓是首当其冲,该剧以发生于上海的真实历史事件为题材,从开场的演员亮相,到中间随剧情发展角色的渐次出现,皆采用电影中文本与镜头并进的手法,以一种独特的“影院式”舞剧形式表现,让人不禁感慨到仿佛在看“谍战剧”。所以一部好的文学或电影剧本不仅有现实题材的扎根,还能将舞蹈的呈现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和令人发思的深度。

(二)音乐叙事

从古至今舞蹈和音乐的关系可谓是“有乐而无舞,似盲者知音而不见;有舞而无乐,如哑者会意而不能言。”音乐的风格和曲调可以使人置身在音乐所带来的环境里从而产生不同的联想,音乐作为舞蹈配乐就可以理解为是视觉化了的旋律,而一部优秀的叙事舞蹈作品,最不可或缺的便是一曲合情合理的背景音乐,从而帮助塑造舞蹈形象且隐秘着叙述功能。

(三)身体叙事

舞蹈的身体叙事话语可以说是叙事舞蹈的核心,舞蹈语汇应与故事和谐共生,这就要求动作语汇必须准确,精准的把握所要塑造的人物特点,如果动作创作的不知所指、不明所以会导致作品“言行”不一。在编创动作语汇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加入生活化的动作以及学会巧用哑剧动作来辅助舞蹈叙述的功能表达。玛姬创编的现代舞作品《葛蓓莉娅》中有大量生活化动作的使用,让原本具有表演特性的舞台弥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当代人的精神面貌。而这些非舞蹈化的动作表演会帮你承担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情节发展的作用,不仅会加强动作的风格性和表现力,也会直接反映生活百态,使得作品展现有舞有戏,在不脱离舞蹈本体的基础上,直接达到叙事的目的。

(四)舞蹈调度的话语权,充分发挥空间的可塑性

舞蹈调度的研究根本上是人与人关系之间的叙述。空间在叙事舞蹈中的作用,直接决定叙事的清晰和深刻,将舞台切割、人物调动作用于空间,空间关系会直接反映叙事。最值得一提的是空间表现十分巧妙的舞蹈调度代表——舞剧《雷和雨》,其中的一幕“六人圆圈舞”,在圆形调度上进行流动与穿梭、集中与分散,从而将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巧妙表现出来,也勾勒出六人间的感情纠葛;以及在“暴打周朴园”舞段中,所有人以“周朴园”为基点形成圆形调度,围绕质问。以上两个舞段中都运用了圆形调度,但因调度方式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空间,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情感,这也就是在有形的空间调度中悄然无形的叙事。

舞蹈《汉宫秋月》也是多次运用舞台调度来营造特定的宫中环境。其中群舞的“虚境”与独舞的“实境”形成鲜明对比,衬出老宫女悲惨凄苦的一生,编导运用群舞快速流畅的“圆场”动作来实现时空转换,似宫墙、似切割舞台的空间道具、又似电影的转场般的将宫女的一生导入观众的视野。所以不同空间变化形成不同的表达,也就是舞蹈调度表达和叙事的魅力所在。

(五)舞美叙事

在最近分析的一部叙事性舞剧作品《沙湾往事》中到现在让我记忆点依旧深刻的是舞台上运用的扇门景片以及切割舞台空间的灯光。扇门在舞台上自由组合出不同空间,形成气派的传统中式厅堂、狭窄的青砖小巷、唯美幽静的后花园、封闭的婚房等,这些都能让观者对作品的背景、所处的环境有一个很清晰的了解。此外在第一段何柳年独舞末尾,舞台下场口打下一束白色定点光,许春伶站在里边定定的望向何柳年,正当何柳年犹豫不决时,上场口打下一束红色定点光,此刻新娘还在等待着他,当两束灯光都暗下时,最终何柳年还是违背自己的内心,径直走向了正后方的红色定点光,再一转接就是男主成婚的场面,在此的灯光不知时编导的有意设计还是无意,让我瞬间明白了男主那迫于无奈的选择。而这些舞美的合理运用能帮助舞蹈的情节展开发挥到极致,它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进行最直观鲜明的叙事,让观者置身其中,拉近观众与舞蹈艺术和舞者之间的距离。

二、以“事”观“情”

在舞蹈艺术创作的土壤里,生活的体验总是给予了人无尽的思考与感悟,在以人体为客观实在的艺术形象中,舞蹈艺术作品的表达总是围绕“情”来展开而诉说的,情感的表达成为了舞蹈叙事的核心。如今舞台上涌入大量既反映时代叙了事又传达思想表了情意的作品屡见不鲜。可见,现实舞蹈题材中的叙事性为人物情感的表达开启了新的高度。

叙事性舞蹈作品《鸡毛信》就是在无声无言、无字无文的舞蹈肢体语言中以“事”观“情”的,作品是在抗日题材下用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来诠释卑微还是高贵、生存还是死亡、义无反顾还是瞻前顾后的动人情感和信念。整支舞蹈紧紧围绕“传递”鸡毛信来展开,在他们一个又一个,一次又一次送鸡毛信的过程中,通过每一位传信人神情的紧绷、左顾右盼,展示了战争中不惜代价也要护好“信”的勇士形象,也仅仅让观者通过“传信”这一件事就可以感受到群众无畏的精神、无私奉献的革命气概以及烂漫的爱情。此外编导并没有涉及过多以“战争打斗场景”为主要的叙事手法,编导巧妙避免了大段关于战争的白描手法,更多是刻画战争中送信群众的内心世界,所叙之事简单不复杂,但又能被观者所理解,丝毫不减震撼直击人心的冲击力。舞蹈《鸡毛信》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诠释传统的革命情怀,用现代身体语言去演绎现代人对战争的不同思考,即用最简明的故事情节、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来表现抗战时期群众内心最为真实的感受。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叙事情感表达,舞剧《雷和雨》笔者认为更像是以“情”说“事”。在舞剧的编创中我想更多的是编导对原著的理解和发展,编导没有通过“讲”的方式来塑造人物,而是将已经烂熟于心的文学情节内敛化,不再拘泥于架构原文本的故事情节,用舞蹈语汇凸显人物之间的爱恨纠葛,最终由话剧的叙事化转变为抒情化,由现实空间转化为心理空间,充分利用舞蹈艺术的长于抒情,以一个“情”字贯穿全剧。

结 语

编创者在叙事性舞蹈作品编创过程中总会不经意陷入一个误区,即惯于复写人物行为,叙述故事情节时“过于真实”,最终成为一种哑剧式的摹拟;动作语汇的不准确、平庸、直白且缺少舞蹈化的动作也是目前编创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亦是艺术个性缺乏的源头;其次是总认为自己的作品故事线没有讲清楚,造成情节拖泥带水、繁琐冗长。要想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就要求编创者在创作叙事舞蹈作品时要有一套自己的逻辑:从怎么去“说”,由“谁”去“说”,从“谁”的角度看…,来摸索编创的不同方式,再去说“事”,去表“情”。

笔者认为在编创舞蹈叙事作品最关键的还是以生活为本源,从生活中借素材,再借助其他叙事方法。而编创的最终目标就是让舞蹈在“拙于叙事”中“讲清故事”并“讲好故事”,同时让观者感受真“情”,最终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味。

猜你喜欢

语汇调度舞台
基于智慧高速的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基于增益调度与光滑切换的倾转旋翼机最优控制
基于强化学习的时间触发通信调度方法
基于动态窗口的虚拟信道通用调度算法
用歌剧语汇展示戏剧力量——解读悬疑歌剧《马克若普洛斯档案》
《荆楚岁时记》饮食类语汇探析
向大师致敬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