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情感和创新发散思维的钢琴教学

2020-12-07钟祎清田子桢凯里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17期
关键词:乐谱钢琴演奏钢琴

◎钟祎清/田子桢 (凯里学院)

钢琴作为我国乐器教育中普及率和认可度都相对较高的一种乐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郎朗、李云迪等中国籍钢琴演奏家在射界舞台上大放异彩声名鹊起,以及社会思想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钢琴学习的受众群体就更加广泛。但在大教育背景的影响下,传统钢琴教学已经滞后于现阶段钢琴教学的学情,迫切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维,以更加深厚和更加宽广的教学方式面对学生。

在传统的钢琴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负责讲解有关理论知识,学生负责听、记,这种教学方式被称之为“填鸭式”教学。教师不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而是一股脑的讲自己已经准备好的知识,而学生也羞于去主动向教师了解自己所感兴趣的知识点。学生渐渐忽略现阶段自己所要的养料,慢慢在禁锢的思维中认为教师讲的知识就恰好是自己所需要的,然而钢琴教学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师还应该关注不同学生在发展阶段所呈现出的不同需求,教师教学不能以偏概全,在关注全体学生的同时,也要留意一小部分学生的先行发展或滞后发展;另一方面,教师教学也体现在钢琴训练指导中。当学生练习钢琴演奏,教师负责纠正、指导,形成线性思维的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相处模式单一,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情感的交流与流通,也不利于学生主动去深入理解乐谱。教学在比较沉闷的环境中进行,不利于激发学生对乐谱、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教师面对这样低效率的课堂学习,是时候转变教师钢琴的教学方式。

一、情感与钢琴教学

钢琴教学与钢琴演奏是艺术理论与艺术行为展示的统一过程。钢琴演奏需要表演者不仅具备厚实的专业素养,同时也要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同一首钢琴曲由不同的演奏家演奏出来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丰富的情感能够赋予钢琴曲新的灵魂和活力。一方面,情感激发钢琴表演者对音乐产生兴趣,另一方面,情感也推动钢琴表演者主动识读乐谱,理解乐谱内容。情感是乐谱与钢琴表演者心灵沟通的桥梁,钢琴表演者只有对乐谱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行深入的理解,才能真正揭示音符的魅力与内涵。钢琴教学不是简单的技能训练,它应以培养、提升学生艺术鉴赏能力为主要目标。如果学生空有钢琴演奏的技能而没有相应的情感体验,那么钢琴表演则缺少美妙的心理体验,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将教师情感逐渐内化为学生的情感,并且激发学生内心已经萌发的情感火苗。

(一)情感饱满,激发学习兴趣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选择具有一致性,情感是态度在行动上一种复杂而又稳定的行为评价和内心体验,饱满激昂的情感态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课堂积极性和信息接受度。

课堂上,教师不断的向学生传递新知识,学生虽然有接收知识的能力,但情感深处学生不一定乐于接受。因此,要激发学生接受知识的兴趣,就要满足学生愉快的情感体验,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充分调动自己情绪的感染力,给知识、信息附加丰富的情感色彩,使课堂具有积极活跃的情感氛围,从而激发学生课堂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二)情感丰富,提升乐谱鉴赏能力

钢琴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内化学生心灵的一种外力,正如开展诗歌课公益机构“是光”所说“会写诗歌的孩子,不会去砸玻璃”,同样,会谈钢琴的孩子的内心会更加的丰富情感捕捉理会更强,心里也会有“一束光”。

钢琴教学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感性眼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解理论知识帮助和指导学生在节奏、指法等技巧方面的训练,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乐谱、音符的鉴赏能力以及对整体曲风的把控能力,进而升华到将自身情感倾注进乐谱赋予曲子更多内涵的能力。这需要教师要有意识对情感进行调节,中等强度的正面情绪最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乐谱的感知、认识、理解的能力。演奏者的情感与内心对乐谱的感悟成正相观,演奏者将参悟到的乐谱内容以情感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是一个事物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教师情感饱满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教师上课时情感是否饱满对课堂效果而言是尤为重要的,当这样饱满的感情呈现在课堂上时,教师会不自觉对学生的情绪也产生影响,这是情绪上的良性互动。

相信所有学习过音乐的人都有这种体验,乐理知识的学习是非常枯燥乏味的,而拥有丰富、灵动的情感恰是对枯燥教学环节的一种无形调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在舒适的氛围内展开学习,那种强行的灌输非但对学习没有帮助,反而会起反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千方百计创设良好的情绪氛围,使学生从焦躁、厌烦等的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只有学生乐于主动学习,教师才会更有激情展开教学。

饱满的情感不仅会使课堂教学产生激情,同时,也会使这份情感无形之中也会融入到每一节课的乐谱中。初学者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通常是从模仿开始的,钢琴上情感的学习也不例外,教师对乐谱产生怎样的感情,学生也会模仿教师对乐谱进行简单感知。面对乐谱,情感能使全班学生与教师产生理解上的共鸣。乐谱中所包含的情感是曲目创作者内心生出所要向外界传递的信息,那么钢琴表演者也要通过自己对音乐情感的把握,来向观众呈现精彩的演出,这也是演奏者对于乐曲的二次创作,对演出效果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失去了情感的演奏对聆听者而言无异于味同嚼蜡毫无滋味可言。

二、创新发散思维与钢琴教学

钢琴演奏是一门感性与理性相互碰撞的艺术,因此在钢琴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理性的判断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长时间接受教师“填鸭式”的教学,学生会形成固定式的认知思维。传统的课堂管理是学生对老师的指令唯命是从,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老师是问题的施令者,学生是执行者。学生不需要去思考老师为什么要发布这样的指令,发布这样的指令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什么,学生只管机械的去完成任务,将原本属于自己发问的机会留给了老师,老师开始代替学生思考。学习这件事本应该是学生走在老师前面,遇到不懂得问题回过头来在向老师请教,而事实却是老师想学生所想,老师走在了学生学习的前面,老师主动包揽学生学习时可能会遇到的困惑,同时也抢夺了学生学习的挑战和乐趣。人本心理学认为“大多数学习是从实践中获得,学生只有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直接面临实际问题、社会问题、伦理道德问题、个人问题和研究问题等等时,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并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学习才会有效的多;若是学生能够认识到这是他自己的事情时,他才会投入全部的情感与理智自主的学习,而不是权威来决定。”这也是为什么偏远地区支教的学习往往要比普通学校学习效率高很多、师生亲密度高很多的原因。因此要用情感体验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乐于参与课堂,而不是教师用权威去逼迫学生、命令学生。

(一)空间想象

学习表演经历尚浅的学生刚拿到一个乐谱,主要任务是要识别乐谱上音符所要传递的信息,学生尚不具备一眼就可以识别它所传递的情感的能力,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这一乐谱所呈现的氛围。教师可以用文字语言进行表述,创造情景与氛围,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空间的内心世界尽情感知音符中的大千世界。乐谱中所有的情感体验均来源于现实世界,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发散的思维来感知,学生既不能陷入乐谱情境而无法自拔,也不能对乐谱情境无动于衷。只有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为乐谱的华丽演奏营造丰富的意境氛围,演奏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教师将发散性思维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突破对原有事物、知识点的认知,从一个信息点迁移到与之相同或相异的知识点,通过对原有知识的巩固,现有知识的迁移,以此构建更宽广的知识网络。

(二)多元化交流

钢琴教师在教学过程要避免“一言堂”的现象发生,教师也要适当与学生进行交流,适时了解学生的心声。新课改后,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施令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开展多种途径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彼此交流,碰撞出精彩的思维火花。

艺术、情感需要交流,需要新鲜的血液填补陈旧的思想,如果禁锢学生的思维,不重视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学生只听理论知识,闷头进行训练,学生的钢琴演奏技巧或许会产生的飞跃,但钢琴是一个需要达到身心双重沉浸感受的艺术,单纯的炫技只适合于竞技,而不适合整首曲目的舞台表演,一味以技巧取胜而没有情感的倾注反而容易弄巧成拙。只有在演奏时倾注自身情感上对音乐的理解才能让台下的观众获得全身心的感受,收获无数鲜花和掌声。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性的进行交流,活跃思维,在量的基础上,完成质的飞跃。

结 语

钢琴教学也是一门教育的艺术,它是情感与内容,思想与心灵,思维与想象的相互融合,三者助力完成的一项艺术教学,在这一过程的教学中,教师用情感做催化剂,以活跃的思维为天然的屏障,给学生的钢琴演奏插上空间与思想的翅膀,才能给钢琴演奏源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促进钢琴表演产业的发展,带给大家更多美的体验。

猜你喜欢

乐谱钢琴演奏钢琴
钢琴演奏中的表现力分析
山之高
视唱练耳在钢琴演奏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钢琴疗法
——钢琴演奏的魔力
乐谱:放飞梦想
钢琴演奏中心理控制的作用
一毛学琴记——乐谱失踪
纸钢琴
基因密码乐谱
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