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故宫藏绢本重彩《清着龙袍先祖神丹》修复保护研究

2020-12-06周海宽

东方收藏 2020年11期
关键词:原画龙袍先祖

周海宽

绢本重彩《清着龙袍先祖神丹》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中国古代书画作品。修复前,画心残裂绢质酥脆,遭到虫蛀,画面掉色,人物面部返铅。经过除尘、固色、治返铅、清洗、揭补(缺失画心的修补)、托心、贴折条、(折损部位的加固)打胶矾、全色、砑装等一系列修复过程,使这幅佳作最终再现原画风貌。

针对此画《清着龙袍先祖神丹》的破损状况,以及造成画意损伤易掉色等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来制定详细的修复计划。以前重裱已对该画造成极大破坏,故对此幅书画修复需更加慎重。如若修复不当,可能会使画面脱落,造成二次损伤。最后,决定采取修复古书画的传统技术,并根据该画破损程度,选用适当的方法对其进行重新修复。

●   原件装裱特点及残破情况

《清着龙袍先祖神丹》,设色,绢本,故宫博物院收藏,画心长179、宽102厘米,原裱二色式,无天地头、轴头、天杆。原画上半部糟裂多处,画心上部正中缺失22cm,画心残裂,面部返铅,画面掉色,绢质酥脆并且遭到虫蛀,通体折伤,画面生霉有破洞。为双经单纬丝绢,断裂处边口翘起。(图1)

●   修复过程及要点

根据《清着龙袍先祖神丹》绢本画的破损状况,制定了相应的修复计划。修复该画主要是通过除尘、固色,治返铅,清洗画心,揭去旧有背纸,补全残缺后重新装潢。经认真观察和分析发现,画心残裂,绢质酥脆,难以下手,但它有着完整的裱工为依托,从画面至背纸共四层:画心层、命纸层、背纸两层,故可以考虑从背纸入手开展揭裱修复工作。

1.无损检测、除尘、固色、治铅,清洗、揭褙

无损检测,将画幅平展,调整在平展过程中画幅折断处画意间的衔接,正面向上置于案台的中央,用专用尺板压好进行高光谱、三维视频显微系统等无损检测。具体的作用是:高光谱对颜料的鉴别及区域分布,通过对高光谱相机采集的信息进行运算,提取朱砂颜料分布的信息,得到画面龙袍内朱砂及其含量分布图。高光谱测试通过对原始图像的信息提取、色彩融合、色彩还原,可以清晰看到画面的底稿线,这些信息是画面上肉眼观察不到的。数据对原作品的绘画艺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修复工作提供相应的资料。

除尘,由于原作保存条件较差,作品表面粘有大量的污物和灰尘。针对这一情况,使用软毛刷轻轻将画面上的灰尘刷去,减少画面上粘有的固态污渍。然后用面团粘走灰尘和污垢的干洗方法进行画面处理,这样可以避免和减轻对画面的损伤。作品使用大量的朱砂、石青、石绿等,它们都属于无机颜料类。矿物质的特点是色彩经久不退,通过多层着色,使画意富有立体感、色彩亮丽。易掉色,画中最鲜艳的部分是用颜料堆砌而成,朱砂色层中一部分已出现粉化现象,有的地方已经露出了绢底。

绢本重彩《清着龙袍先祖神丹》的修复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如何使松软的色质牢牢固定在画面上,通过实验,黄明胶的固色效果优于桃胶、兔胶等,浓度小了胶水下渗后不能解决固色问题;浓度大了胶水在下渗过程中,其中的水分已经深入,而胶分子未完全渗入,从而导致固色效果未完全体现。为了使胶液能有效地渗透到颜料层,达到固色目的,经过试验对比证明,用2%比例的黄明胶液加温到50℃的时候,固色效果最佳,清洗前用毛笔将浓度2%温度50℃清胶水轻轻刷在画心的正面掉色处2~3遍,将易掉色处牢牢固定。

治返铅,传统中国绘画在画绢上绘制人物面部时,常在画的背面进行垫粉,即背面罩染技法,然后再于画心正面进行细节绘制,为的是让肤色饱满且呈现润透的肤质。有些服饰部位背面也先罩染补色,以达到着色层次厚重、线条精细等艺术效果。如果先进行托纸再绘画,则无法进行背面的垫粉绘制。所以,该画是先进行绘画,再进行托纸的绘画和装裱工艺。画面中人物脸部的黑斑是铅粉受潮而形成的(图2、图3),返铅的作品一般使用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催化剂,可以将返铅的颜色还原。由于上述药剂在使用以后,需要用清水把残留的药剂冲洗干净。清洗前用棉棒沾3%的双氧水,涂于返铅的部位2至3遍,经過15分钟黑斑自然消失,还原成原来的本色,然后再进行清洗。(图4、图5)

清洗是对古旧书画进行去污的一种传统做法,清洗的难点在清霉、去污的过程,用水潮湿画面,使之平展,因矿物用色较多,所以清洗时需要控制好水温水量。

宋周密《思陵书画记》直接指出:“古画装褫不许重洗,恐失人物精神,花木浓艳。指明了重新装裱的负面影响,不使用沸水寝洗。经验是,古书画清洗使用温水为好,清洗时选用60℃左右的温水淋洗画面,不但能达到理想的去污目的,且不夺原画神貌。书画的清洗一般采用活水去污法,将洗案斜置,由画的上方施水,用排笔擀压画面,通过水的流动带走污渍。由于此件作品残损折裂较重,为了防止破绢跑位,绢丝飞解而扩大原画的损伤。《清着龙袍先祖神丹》采用的是空淋、吸附方案。水排笔不沾画心,悬空淋水,净巾将画心中的水分吸走。虽然操作比较费时麻烦,但安全性相对较高,可以减少清洗对书画造成的损坏,有利于保护画心的完整。

清洗画面后,将画面向上平置于修复台上,接下来就是揭取画面背后的托纸和褙纸了。为防止在揭去托纸、褙纸时造成绢丝扭曲、错位,从而使画面变形,本次修复采用传统的“水油纸吸附法”,为避免水油纸在画心翻身时粘在案台上,在水油纸上刷一层稀薄浆水,加贴一层宣纸作为加固层。该画的加固层结构为:画心—水油纸—宣纸。这种结构有一定的厚度和强度,刷贴于画幅上后再翻转画幅时,可以保护画幅。然后,将画心连同水油纸一起抬起翻身,画面朝下、纸面朝上。用棕刷刷平画褙,就进行揭褙了。

揭褙是去掉画心后面的旧褙纸和托心纸,托心纸因其直接关系书画的命运,它对于画心性命攸关,故又称命纸。揭褙是修复中极为关键的工序。明人周嘉胄撰写的《装潢志》对此有精辟论述:“书画性命,全关于揭,纸有易揭者,有纸质薄、糊厚难揭者,糊有白芨者尤难。须仗良工苦心,施迎刃之能,逐渐耐烦,致力于毫芒微渺间,有临渊履冰之危。一旦成功,便胜淝水之捷。”阐述了揭褙如此艰难和重要,是因为不同的画心原裱的内在因素不同,稍有疏漏,就会使文物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甚至毁于一旦。《清着龙袍先祖神丹》由于年代久远,纸性几失,绢性少存,破损严重。揭褙既要做到揭后干干净净,又不能使画心受到丝毫损伤,工作者需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相应的专业知识及较高的专业水平。因此工作中一定要小心谨慎、全神贯注。操作时,要怀着如履薄冰之心态,本着揭托务净之原则,准确把握揭心观念,精益求精,循序渐进。要注意,揭净宁慢勿快,宁轻勿重,从一边依次搓向另一边,不宜到处下手。如果方法把握不住,稍有疏忽,使画面厚薄不均,损伤画面。此画绢本画心命纸由于用浆的稀稠不一样,浆糊稠的部位不好揭。我采用的是将毛巾盖在上面多闷一会。将浆糊闷透再进行揭,这样就保证不伤画心。其个别地方揭时比较困难,我就用手指在托纸上摩擦,将托纸搓成极小的细条。搓时要用眼力观察,用手指的触觉掌握力度。再用镊子逐层揭取作品禙后在前一次装裱中粘贴的褙纸和托纸,直到露出画心的背面。由于此作品画心面缺失处粘贴有前一次修复时加上的补绢,因此,在这次修复中将原有的补绢揭去,以备对缺失部分重新进行修补。

2.补缀、贴折条、托画心

原裱画心经过洗、揭工序后,画心上的大小破洞、断裂缺损都显露出来了,采用修补绢本画心的破洞细补法:其方法是顺着破损的原有洞口大小,用锋利的小马蹄刀在四周刮出斜坡,用毛笔蘸浆涂在刮好的洞口上,然后觅来相似补料,剪成比洞口稍大一些的小片,对准心子的经纬粘贴,上面再涂一层薄浆加固。用相似的绢对残破的地方进行修补。补绢的经纬要与原画一致,就需要认真比对原绢画的经、纬线特点,采用经、纬线相同或接近的丝绢去修补,将修补上去丝绢的经、纬线与原画的经、纬相接相通,间距一致。只有让修补的丝绢与原绢画有效地成为一体,这样才能使修复的绢画更趋完美。首先,对该画绢质使用三维视频显微镜进行测试分析,分析结果确定画绢为双经单尾结构,经线宽度350.5、纬线宽度210.6微米,画绢厚度为0.16—0.17之间,(图6)需要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中国丝织工艺的历史,广泛收集丝绢书画材料的制造技术与特点,专门制作出一些具有不同时期特点的丝绢,以备修复古代绢画之用,正如明代周嘉胄所说:“故虽有补天之神,必先练五色之石。绢须丝缕相对,纸必补处莫分”。提取修复前对畫心质地测试的数据,挑选经纬密度、粗细相似的补绢用颜色水加染补绢,宁浅勿深。在修补残缺处前,首先是对破口边沿进行刮薄,处理好的破损处用手摸时要感到很平整,达到补处莫分,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有利于全色、接笔,另一方面画心舒卷时柔顺平挺,不易折断,有利于延长书画寿命。将画幅上的破洞处、折伤一一补缀好。原画意在补绢上,原补条不能更换,加大了揭补的难度,鉴于此,只能用小羊毛笔沾水潮在补条上,揭开一边上好浆糊,再朝另一边上浆,以免补条和补洞处的画意移动。

古书画的修复,纸质和绢质画心折裂处需要通过加贴折条进行加固,否则重裱后画心依然会折痕累累,断纹如故。绢质画心,不仅要求茬口的拼对严丝合缝,折条也需两次贴补。托裱画心前以绢条、绢丝的粗细与画心尽量一致进行加固。为了保证“折口”的坚固,画心托后还要在托纸上用纸折条进行第二次加固。将托裱后的画心背面向上平置于透视台上,对于画心有折裂之处通过在其上粘贴宽度约0.3厘米的纸条进行加固。(图7)

画心的托覆,命纸的颜色决定画心的命运。经验是,染命纸要比原件画心颜色浅两色。在托心时上浆要注意浆糊的厚薄程度。厚了画心易发硬,薄了则粘连不结实。造成空、磕等现象。最后把比原画心浅一度的颜色纸托于画心上。(图8)

3.上胶矾、接笔、全色

对画意缺失处接笔可说是修复画心的点睛之作了,上胶矾是为接笔全色打基础,胶矾由明矾和黄明胶加水勾兑而成。刷于画心的背面,使其充分润透画心。残损书画的修复,揭去旧裱后,残损处必须经过补缀、全色等工序,由于补口和托心纸一般都是生丝绢及生宣纸,无论接笔还是全色,容易将墨色或颜色晕开,因此需要在画心背面刷制胶矾水,否则不但触笔即洇,还会由于笔尖处的颜色下沉形成深点儿,破坏接笔效果或使全色部位无法形成均匀控制。

另外胶矾水的配制也很有讲究。胶与矾各有功用,矾有阻咽止散之力,胶有固色防花之功。胶多发滑,矾多泛白,太稠则涩,太稀渗漏。胶和矾的勾兑比例需严格掌握。因此,胶矾水的调制比例是否合适,不仅决定补口接笔、全色的成败,而且直接影响书画本身的修复质量,同时调兑本身又有因画、因时、因人之异。因画,是指每件书画作品所用材料性质不同,吸收渗透的程度也有异;因时,是指胶矾水的调制受季节影响很大,因而有“矾法,春秋胶矾停,夏月胶多矾少,冬天矾多胶少”的经验之言;因人,是指操作者的经验而论,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曾经阐述操作者经验的重要。“矾如数而胶不足,则墨痕水溢如暴;纸胶如数而矾不足,则墨痕上覆之变脱。胶不足者易以风而量加之,矾不足者难以辨。” 因而,对胶矾水的掌握是否老到,于全色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胶矾水掌握得宜,加上好的全色技术,可达到“四面光”的上乘质量,即全完色后,无论从补口的上、下、左、右哪个方面观看,都与原画无异,从而实现出神入化的效果。《清着龙袍先祖神丹》由于整体碎裂,所以胶矾水的勾兑比例也相应较高。

全颜色是在有据可依的情况下通过着色的方法对补口作旧,使补口与原件品貌一致,由于原作的破损和长时间的保存,画面上出现了局部的颜色缺失。针对这种情况,通过补全颜色尽量恢复作品原有的艺术效果。首先在画背刷骨胶和明矾的混合液,晾干后,在作品背面的局条上刷浆糊,然后将作品贴在干燥板上进行干燥。干燥后,用毛笔调制与画面缺失部分周围颜色协调的色彩补在色彩缺失部分,使作品整体看来比较完整。要达到上述要求,一在深浅新旧程度的把握,二在色调明暗的协调,三在软硬平匀的控制,要恰到好处。全色我采用不同部位不同全色的方案,“干笔”和“湿笔”相结合的技法,“点染法”施于裂缝,“以点找面、点面结合”需全补几次,以淡为进,坚持宁浅勿深的原则,层压烘染,每一笔着色都先在备用纸上经反复试涂,力求下笔有据,循序渐进,心悟笔随。防止出现凸显的痕迹,避免形成脱离整体的孤立区域,达到“远观一致,近视可变”的程度,要与原件风貌浑然一体。经过我的精心操作,较为理想地完成了这一难度较高的接笔全色过程。接笔全色处显出淡淡古韵。

4.镶料覆活

针对《清着龙袍先祖神丹》,根据修复要求,决定使用二色装,装裱原作品。首先用宣纸托裱白绫、白绢,然后用颜料和胶将白绫、白绢分别染成湖蓝色、米黄色。将染好贴平的绫、绢分别作为天头、地头、隔水等,装饰修复后的画心,同时将多余的绢作为包首使用。按照整幅作品的总长托两层宣纸并晾干作为背纸使用。将包首粘贴在整幅作品的最上方,再用淀粉浆糊刷在褙纸上,将褙纸粘贴在作品背面并和包首相连,褙纸下方粘贴搭杆,并在天头正面粘贴惊燕,然后将作品贴在纸墙上干燥。

5.砑装成轴

当作品干燥后从纸墙上取下作品,用刀剔去作品两侧多余的纸边。在作品背后的褙纸上打蜡并用石头反复摩擦褙纸,使其变得柔软光滑。最后为修复砑光后的作品安装天杆和装饰有擦漆轴头的地杆,为作品绑扎画绳和画带。(图9)

6.修复结果和讨论

修复保护研究是一体化的,这些内容包含在修复的整体思路中,就是修复保护与研究一体化的修复理念。修复《清着龙袍先祖神丹》整个过程中,已经包含这些内容,经历几十道工序,绢本重彩画固色、治铅、清洗、对折口断裂处加固,全色、接笔,就是在借鉴前人的经验基础上,略有改进,使这幅优秀的作品恢复了原有画貌。重彩《清着龙袍先祖神丹》的修复,已经成为一个修复保护与研究的典型案例。以上这些工作实践简要的归纳,供书画修复者在修复过程中参考、借鉴。

猜你喜欢

原画龙袍先祖
大河村奇遇记
中国传统纹样在游戏原画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怀念亲人,不忘先祖
“穿龙袍上课”者是负责的老师
龙袍
静寂的故宫博物馆
花田种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