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图示化教学法的策略探讨

2020-12-06韦冬萍

学生之友 2020年1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韦冬萍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优化,小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了显著的改变,图示化教学显得越发重要。因此,本文针对小学数学图示化教学法的策略进行了探讨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示化

引言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但是,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并没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促使他们不能够有效的掌握数学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图片、动画等形式,为学生进行教学,进而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一、抽象知识具体化

抽象思维较小学生而言是具有较大难度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涉及的问题用直观的图形来形象地表达出来。比如,对于“植树”这类数学应用题的理解和解决,将多棵树种成圆形、正方形、直线形,以一定的周长、面积、长度和树与树之间的合理间距来计算所需树苗的数量,随周长、面积、长度的变化,需要的树苗数量有何变化。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数学应用题,但若是学生只依靠文字描述来思考问题,很容易会对文字描述的情景理解产生误区,在具体的数量分析时有较大概率会走进误区。此时,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图形来将抽象的问题从枯燥的文字表达形式转换为直观的图形表达,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题意。

如此,学生对题目描述的数学关系有清晰直观的理解后,根据周长和面积等数据的变化结合固定的树间距,就能知道实际需要的树苗数量,这样就能解决问题。所以,利用形象直观的图形来展现数学问题中涉及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有效、准确地抓住题目表达的意思和其中的数量关系,使问题的难度得到降低。

二、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

在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与计算相关内容的知识是比较枯燥的,若是依旧运用传统的文字解说方式,会让学生在理解过程中感到困难重重,从而降低学习热情。在枯燥的内容教学中运用图示化教学法,用直观的图形代替抽象的文字来呈现这类知识,让计算教学具有更多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借助图示化教学时,应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构建小学高效课堂。

三、复杂问题的简单表述

在数学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个知识点牵扯多种问题的情况出现,小学生要在较短时间内真正理解这些问题是极为困难的,更妄论解决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这些问题的脉络,理清头绪,找到问题的突破点,可以采用图示化教学法,把复杂的问题用图示的形式简单化。例如,“仓库里的一批化肥,第一次取出总数的2/5,第二次取出总数的1/3少12袋,这时仓库里还剩24袋,两次共取出多少袋?”这类题目有很多种解决方法,但是小学生因为抽象能力的缺乏,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运用图示法。教师根据题目的描述画出与之相符的示意图,利用示意图带领学生深入理解题目含义,从而掌握解题方法。还有一些数学问题在文字描述时会模糊题意,容易让学生不经意间就进入理解误区。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要充分使用图示化教学法,用图形直观地把问题含义呈现出来,帮助学生避开理解误区,并顺利解决问题。

四、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检测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法就是在实践中进行验证,此外,通过实践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教师在安排课程时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时间和丰富的实践内容,让他们能够充分完成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应用。比如,在“数学广角——数与形”的教学中,利用长方形模型来演示1/2与3/5的乘积,利用线段图来讲解分数应用题:共400页的书,第一天看了书的1/6,第二天看了剩余部分的1/6,那第二天看了多少頁呢?这种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应用,但仅仅做到这样的程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图示教学法,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有趣的学习实践机会。如,教师先用电子白板展示1个小正方形、3个小正方形、5个小正方形,可以共同拼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大正方形图,有规律地呈现这些图,让学生思考前后两个大正方形图形相差的小正方形数量,引导学生使用作图法或是发挥动手能力就地取材,思想结合实际,对两个大正方形之间的小正方形数量之差进行合理的猜想和推测。而后循序渐进,启示他们思考接下来的图形的具体形状和所需的小正方形数量,要让他们学会对现有的图形形状和构成进行充分细致的观察和思考,再在小组内部展开交流讨论,最后得到结论。这个过程使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印象和理解更加形象深刻,而且,在实践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都得到培养,结合实践和理论构建的数学知识网络也会更加牢固。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用图示化的教学方法,借助形象具体的图形把抽象模糊的数学理论知识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淡化数学问题的复杂性,用简单、生动的图示理解法来将分散的各数学知识点连点成线,构建结构具体、体系完整的知识网络。图示化教学能充分地利用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模式,引导他们将学习的知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图形结合,有效发挥、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外,用图形来使模糊的数量关系变得明确、具体,使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得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让他们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胡航. 技术促进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2]周淑红.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3]张祺.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的教学应用研究[D].渤海大学,2017.

[4]甄晓慧. 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聊城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我们爱数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