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扎特六首小奏鸣曲对钢琴初级阶段的教学价值

2020-12-06耀

北方音乐 2020年15期
关键词:初级阶段莫扎特乐章

许 耀

(云南艺术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在钢琴演奏与教学中,大型作品的音乐体裁如果能尽早应用于钢琴初级阶段的演奏与教学中,无疑对学生接触和掌握古典时期的钢琴音乐语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对于初级水平的学生而言,大型乐曲技术类型丰富、乐章较多且篇幅较长、结构复杂、风格难以把握等实际特点,学生学习起来还是有难度的。从传统钢琴教材来看,到业余钢琴考级3至5级左右,学生们所能接触到的小型奏鸣曲(即小奏鸣曲),主要局限在意大利作曲家克列门蒂以及德国作曲家库劳的作品。

提起古典主义时期伟大的“音乐神童”莫扎特的钢琴作品,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19首钢琴奏鸣曲、27首钢琴协奏曲以及十余首钢琴变奏曲。然而,创作于他年轻时代的6首钢琴小奏鸣曲却鲜为人知。通过研究发现,这六首小奏鸣曲可以很好地填补钢琴教学初级阶段小奏鸣曲相对匮乏的现状。它们具有较好的曲式结构和风格特点,无论从作品的技术训练、还是音乐表现力等方面,对学生都具有良好的教学意义。所以本文将从莫扎特六首小奏鸣曲的创作特点与演奏技巧出发,探寻它们丰富的教学价值,让这六首小奏鸣曲得以在钢琴初级教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一、大型乐曲在钢琴教学初级阶段中的使用现状

在日益发展的钢琴演奏与教学中,大型乐曲是不可缺少的作品类型。所谓大型乐曲,指的是结构庞大、篇幅较长、技术丰富的多乐章作品,维也纳古典主义风格的大型作品可以说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作曲家主要包括德国、奥地利的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杰出的音乐大师。他们笔下的数量众多的钢琴奏鸣曲、变奏曲、回旋曲和协奏曲,无论在世界各国的音乐舞台上、还是在专业或业余的教学环节中,均受到了广泛的演奏与研究。

对于大型作品在钢琴初级阶段教学中存在着曲目数量少、作曲家相对集中、选曲范围狭窄的尴尬现状,古典主义时期的两位伟大的作曲家莫扎特和贝多芬都为初中级水平的钢琴演奏者创作了难度适合的小奏鸣曲。我国的上海音乐出版社先后出版了《贝多芬小奏鸣曲六首》、莫扎特《小奏鸣曲六首》等教材。莫扎特《小奏鸣曲六首》是在1957年进行的第一次整理印刷出版,1995年进行了第二次的出版。经笔者研究调查发现,这六首作品在两次印刷出版后,真正运用到舞台演奏与钢琴教学中还是相当少的。虽然一些较为正规的钢琴比赛以及各单位组织的钢琴考级活动,都将小奏鸣曲列为初级程度学生的指定曲目,遗憾的是并没有包含莫扎特的小奏鸣曲。

二、莫扎特与六首钢琴小奏鸣曲简介

莫扎特,出生于奥地利,享誉世界的伟大作曲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享有“音乐神童”的美誉。据史料记载,他4岁就可以在公开场合演奏古钢琴,6岁时就以非凡的小提琴演奏能力与成人音乐家进行三重奏,显露出了极高的音乐天赋。莫扎特从小所具备的音乐天赋和生活环境造就了他活泼的性格,他展现出来的音乐才华受尽世人的瞩目和赞赏。再加上启蒙运动的推动下,莫扎特对自由、博爱、平等等思想有着非常强烈的共鸣,并将其融入音乐创作中。

莫扎特创作的这六首小奏鸣曲又称为《六首维也纳小奏鸣曲》,最早是为羽管键琴创作。据史料记载,莫扎特钟爱的键盘乐器是“维也纳型钢琴”。这种钢琴体积较小、部件较少,触键也比较灵活。演奏者在弹奏时会感觉键盘较浅,触感较轻,共鸣不强,再加上作品中大量的跳音和灵活的跑动体现出的轻松明快的整体风格, 恰好证明了年少时的莫扎特的作品中具有的孩子般的童真和无忧无虑的音乐风格特点。这六首作品分别是C大调、A大调、D大调、降B大调、F大调、C大调,每首曲子基本都由三个或四个乐章组成,每个乐章的篇幅较短,结构简单,织体较为简洁精炼。

三、莫扎特六首小奏鸣曲的教学价值

莫扎特的六首小奏鸣曲对于钢琴初级教学阶段可谓是意义重大,每首作品中各乐章篇幅都不长,结构简明,织体精练。如果应用到初中级钢琴水平的教学中去,可以起到很好的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

(一)结构上的教学价值

莫扎特的六首小奏鸣曲,每首基本都由三个或四个乐章组成。结构简单却规整,又不失新意,例如第一首与第六首的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结构中包含对比的主题、副题、展开和再现。如第四首降B大调小奏鸣曲中的第一乐章结构就是典型的三段体。这六首作品的第二乐章都是三声中部的小步舞,第三乐章则是抒情的慢板,最后一个乐章大都采用活泼、快乐的回旋曲式。

这六首小奏鸣曲的篇幅相比库劳、克列门蒂等人的小奏鸣曲略长一些,在教授这六首小奏鸣曲时,可以带入一些曲子结构方面的知识,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为日后学生接触中小型乐曲和大型乐曲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

(二)风格上的教学价值

莫扎特的六首小奏鸣曲具有前期古典主义风格的音乐特点,需要演奏者在演奏时具备典雅的音乐气质、准确的节奏、流畅轻巧的旋律线和灵活的手指触键。莫扎特的作品中小调调性较少,抑郁阴沉性格的音也较少,尤其是年轻的莫扎特更为积极乐观。虽然这六首作品创作手法略显稚嫩,乐曲结构和乐思的发展还未达到非常的成熟,但是所创作出来的曲子具有明朗自由的青春气息,即使是温柔的第二乐章或抒情的小调乐章,也不会在音色和触键上有很大的变化,使得整首曲子保持发音效果的一致性。

从音乐风格的把握与音乐表现力角度,这几首作品可以算是对初级阶段克列门蒂、库劳、杜舍克等古典小奏鸣曲的有益补充和更加宽泛的拓展。可以使初级阶段的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莫扎特作品的声音要求以及音乐特征,并为中高级阶段涉猎和掌握莫扎特中晚期作品以及整个古典主义甚至浪漫主义作品奠定良好的审美先导。

(三)演奏技巧的教学价值

在速度和力度方面我们发现,莫扎特的弹奏力度沿袭和继承了前辈海顿的传统,即“维也纳型钢琴”的声音特质,强度一般介于P与f之间,很少出现如贝多芬钢琴谱中的pp的ff,这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合适的。除此之外还必须掌握好全曲的速度,不能忽快忽慢,要保持音乐的流动性,不要在中间随意形成断句,一定要保持作品原有的速度和音乐走向,使音乐一直平稳地进行和起伏,由此可以锻炼学生的节奏稳定感与乐曲句子划分意识,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保持句子的流畅性。

在触键方面,最基本的就是要求手指触键的灵敏和轻快。由于小奏鸣曲的程度较为简单,所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提醒学生放慢速度,以至更好地提高手指触键的灵敏度;在连奏方面,由于这六首钢琴作品很少有在琴键上大范围的跑动,大多是如音阶式上下浮动的小范围跑动,所以学生在练习时,可以对考级中包含的必考项目——音阶,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

在断奏和跳音方面,小奏鸣曲本身就带有童真戏谑的色彩,所以跳音在作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弹奏时需体现出轻巧的感觉,仿佛小孩子蹦蹦跳跳一般,这种音乐色彩有助于帮助初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跳音的弹性,从而更方便掌握断奏和跳音的演奏方法。

在旋律方面,莫扎特的小奏鸣曲虽然旋律较为简单,但是却具有独特的音乐感染力,具有很强的歌唱性和节奏感,无形中提高了学生演奏时的积极性。乐句的呼吸和手腕的提落是至关重要的,没有灵活的手腕或没有方向和规划的随意转动,便使得音乐缺乏其应有的歌唱性和流畅性,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将手腕的动作需要与乐句的呼吸相互结合。

在踏板方面,这六首小奏鸣曲最早是用羽管键琴创作的,所以在乐谱中并没有踏板的标记,如今在教学生进行演奏时,需要老师仔细研究乐曲中踏板的使用方法。通过前期对风格特点的分析,已得知乐曲的大体基调为灵活轻快,所以在跳音较多或快板乐章中,通常可以不使用踏板,大多运用在较长、较重的句头音、语气重音,或者是结尾处点一下即可。这种踏板的运用方式,难度不大,对于踏板接触不多的学生来说,可以做到让他们慢慢适应踏板的运用,循序渐进。在教学中踏板使用不当会违背乐曲本身所具备的风格特点,破坏莫扎特小奏鸣曲整体的音乐表现力以及准确的时代风格。

通过对莫扎特六首小奏鸣曲在结构、风格和演奏技巧三方面分析之后,体会到了这六首小奏鸣曲中隐藏了许多未被人们重视的教学价值。结构简单却规整,技巧多样而不失新意,可以对初级水平的学生在演奏技术、音乐表现力等方面给予很好的训练,使初级阶段的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莫扎特作品的声音要求以及音乐特征,并感受大型作品的音乐魅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为下一步深入地学习古典主义时期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中型、大型奏鸣曲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从音乐风格的把握与音乐表现力角度来看,这几首作品可以算是初级阶段克列门蒂、库劳、杜舍克等古典小奏鸣曲的有益补充和更加宽泛的拓展。综合当代钢琴教学的背景与发展及莫扎特六首钢琴小奏鸣曲所具有的自身特点和价值等综合因素分析后,笔者认为这六首作品在当代的钢琴教学中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意义。麻雀虽小而五脏俱全,深入学习它们、研究它们,获得古典主义作品从技术到音乐的双丰收,这就是这些看似微小的作品发挥出的巨大作用。

猜你喜欢

初级阶段莫扎特乐章
什么是“中华第一乐章”? 等
谱写肌肤新乐章
莫扎特
你不是莫扎特
轻浅不是莫扎特
汉语初级口语词汇教学初探
初级阶段汉语国际教育汉字书写偏误研究
思想的乐章
思想的乐章
少年莫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