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探析

2020-12-06陈文辉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汉语言第二课堂语文课程

◎陈文辉

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即职教20条,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语文作为高职教育中的基础性公共学科,也应抓住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良好契机,深化教学改革,增强学生文学素养,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对此,笔者立足于新时代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对语文教学改革策略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更新教学观念,明确语文教学定位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职业能力已成为现代企业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职教20条”也强调“强化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此,则需要高职院校立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身特点,明确语文课程定位。语文课程开设、开展的重要目的之一就在于增强学生文学素养,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想要达到这一目的,则需要教师探寻语文教学与职业能力的契合点,实现语文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的相互融通,以听、说、读、写等方面技能的训练为依托,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汉语能力。与此同时,语文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从职业能力的基本观点来看,我们还可将语文职业能力细化文字运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情境交往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通过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学生在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滋养与浸润中,同样能够获得职业能力的发展。

二、树立资源整合意识,开发优质教学资源

职业能力是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个人素养,需要长期的培养。高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拓展,是建立在丰富的实践积累的基础之上的,这就需要教师树立资源整合意识,积极开发优质教学资源,进一步细化语文课程体系,将其细分为实用写作、口语表达、现代文阅读等不同模块。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身特色,开展体现本专业特色的语文课程教学,实现语文课程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共融互通,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在引导学生明确就业方向以及所需具备的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制定职业规划,并以此为导向,开发符合就业需求、贴近社会形势的语文教学资源,提升语文教学的专业针对性、实用性,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高职语文教学,不应仅局限于教材、课堂的方寸之间,还要突破教材、走出教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拓展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意识与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做好教学内容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连接,明确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施目标,开展如读书分享会、诗歌朗诵大会、班级文化展、情景剧、研学旅行、文学采风等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时空界限,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技能。

四、充分利用课堂最后几分钟,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高职语文教学改革中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切实提升语文教学效率。教师可留出课堂教学的最后几分钟,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体验活动朗诵诗歌、分享阅读随笔、影片欣赏与评析等,帮助学生巩固、拓展与提升,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语文学习乐趣,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有意识地留白,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堂留白,回顾教学内容,反思学习成效,促使学生在回顾、反思中形成发散性思维,并积极探寻问题解决方法,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增强创新意识。

五、结语

总之,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语文课程改革,需要高职院校、教师根据“职教20条”的相关要求,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探寻全新的语文教学方法,推进语文教学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共融互通,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意识,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猜你喜欢

汉语言第二课堂语文课程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初探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01—02合刊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
成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