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住乡情乡愁 弘扬地域文化
—— 关于加强地域特色档案资源建设的若干思考

2020-12-06刘峰峰

山东档案 2020年4期
关键词:馆藏特色资源

文·刘峰峰

(作者单位:青岛市城阳区档案馆)

乡情乡愁是故土情怀和地域文化的具体体现,涵盖了乡容村貌、方言口语、人文历史、文化脉络等诸多内容。地域特色档案资源就是记得起来的“乡情乡愁”,是本地域历史文化、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的生动传承,是档案资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部门应当结合地方实际,积极抢救和保护特色珍贵地域文化档案,充分挖掘和弘扬优秀传统历史文化,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档案资源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更全面更具特色的档案服务。

一、存在问题:地域特色类档案匮乏,档案资源体系有待丰富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档案资源需求量大增,倒逼档案馆加强资源建设,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受传统档案工作模式影响,馆藏档案资源内容不丰富、结构不优化、特色不突出的问题普遍存在,相对于文书档案,真正意义上的地域特色档案接收进馆,在很多地方还是空白。

笔者所在的城阳区档案馆,目前馆藏档案共147个全宗,约22万余件,主要是以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文书档案为主,文书档案占全部馆藏档案的80%以上,特色档案资源数量稀少,约占全部馆藏档案的3%左右。虽然在丰富馆藏档案资源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馆藏资源内容结构单一、特色档案资源缺乏的问题仍然存在。

与特色馆藏不足的现实相反,城阳是一座有着2237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冷家沙沟龙山文化遗址、汉墓群、财贝沟等文物保护单位星罗棋布,童恢、王邦直、胡峄阳等乡贤人物远近闻名,康成书院、法海寺、童真宫、百福庵、大通宫等文化遗存古风犹存,域内流传的民风民俗、民间故事、歌谣谚语、手工技艺,形成了独具风情的乡村文化。近年来,文化部门在非物质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做了不少有益地探索和开发,但大部分特色档案资料亟待进一步整理、记录和登记,进行深入挖掘传承。

二、原因剖析:建设地域特色档案资源体系意识不强,历史欠账多

(一)对反映地域历史文化方面的特色档案资料重视程度不够

具有地域特色的档案资料浓缩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和人文情愫,记录着历史留下的痕迹,一经破坏,其所反映的历史文化传统便将无处寻找。虽然档案、文化、文物保护等部门对保护和传承地域优秀历史文化做了一些努力,但仍存在着领导重视程度不够、重开发轻保护、保护资金不够、档案意识不足、管理混乱等问题,保护和发掘当地特色档案的意识亟待强化。

(二)征集手段单一,缺乏专业人才队伍和专门保管场所

目前,档案馆内专门从事档案征集的人员较少,人员专业性不强,征集方式比较单一,征集内容丰富性不足,对本地区民风民俗、特色名优农副产品、农家旅游、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特色档案资料缺乏足够地了解,资料征集往往存在片面性,难以体现本地区的“独到之处”。一些重大活动档案往往也只注重文字材料,难以反映本地区的历史面貌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不能满足多方利用需求。从各部门、各街道管理情况看,虽然都配备了管理人员、设立了独立档案室,但受条件限制,多数单位尚未达到规范化管理水平,不利于珍贵档案资料的长久保管。由于缺乏高水平专业人才队伍和专门场所,这些优秀传统地域文化资源的保管和开发利用面临现实困难。

(三)特色档案资源深入挖掘力度不足

特色档案资源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档案工作,需要高校科研人员、史志研究人员、档案编研人员以及各行各业、各类专业人才共同努力才能深入挖掘开发。近年来,经过全社会广泛发动宣传,档案馆征集了大量的特色档案入馆。但机构改革后,史志从档案馆内部划出,档案馆内相关专业人员缺乏,加之专项资金匮乏,难以聘请到相关专家学者参与开发利用,使征集进馆的特色档案束之高阁、沉睡库房,深入挖掘特色档案的文化内涵并建立相应的平台推广这些特色档案资源难以变为现实。这种地域特色档案资源的挖掘利用工作滞后,目前已成为制约特色档案资源建设的瓶颈。

三、因应对策:全面加强地域特色档案资源建设,打造地方档案文化名片

(一)加强宣传,提升对特色优秀历史文化的认识

在充分利用好报刊、杂志、电视台、广播等传统宣传渠道的同时,要借助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型社交媒体的优势,不断扩大档案文化宣传的受众面,加深公众对地域特色档案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要结合“国际档案日”等活动,搭建与市民交流互动的新平台,举办以档案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系列交流活动,传播本地区风土人情、历史古迹、文化风貌等知识,让更多市民走近档案,让档案走进生活,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档案文化意识,增强市民对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的认知和认同。要推广特色档案文化产品,积极配合地方,打好特色档案优势牌,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让特色档案真正成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多措并举,拓展特色档案资源收集渠道

一是建立特色档案征集网络,在重点区域、重要部门建立档案征集联络员队伍,及时互通信息、交流线索,挖掘域内特色资源,把档案接收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二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紧盯社会热点,及时发现新闻媒体、网络宣传中的典型事件,依据新闻线索,深入发掘其文化内涵和特色档案资料,扩大接收范围,及时丰富馆藏;三是加强部门协同,和文化、史志、高校等部门建立沟通交流机制,及时跟进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节庆会展活动,及时把相关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归档,真实记录地域经济社会发展;四是着重选取历史事件、民间故事、民风民俗、方言俚语、特色街区、非遗传承、名优品牌、民间歌谣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当地文化,展开发掘采集。

(三)强化措施,做好特色档案资源管理工作

一是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和资金扶持,从政策和制度上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完善各项安全保障措施,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防护体系,从而确保档案和档案利用安全;三是完善社区档案室建设,建立特色档案保管专库,安装先进的消防、温湿度控制、防盗报警等设施设备,并且持续更新特色档案安全保管技术,达到档案安全保管、查阅方便的要求;四是加大档案专业人才培养力度,通过专门指导、业务培训和参观学习等方式,学习掌握档案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学习与本地区历史和文化特色档案材料相关的知识,不断提升档案人员对征集档案的识别和鉴赏能力,促使档案人员努力成为行家里手。

(四)重在利用,提高特色档案资源服务能力

结合当前社会需要,通过对地域特色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弘扬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丰富馆藏资源,让档案真正“活”起来。一是搭建综合展览平台,与博物馆、收藏协会等相关机构协同合作,将馆藏特色档案资源利用起来,与现代化科技手段有机结合,打造成集史料、科普、教育、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展览平台,培养爱国爱家乡的情怀,不断提高档案馆的关注度和知名度;二是探索同文化、党史史志研究、党校科研等相关部门建立长期合作协调机制,选择在历史人物、文脉传承、历史古迹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的社区开展村史馆等建设,不断弘扬本地优秀历史文化,传承记忆文明;三是积极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档案资源,寻找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点,开发档案文化创意类产品推向社会,让民众从中获益,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四是加强特色档案的信息化程度,对特色档案的入库保存进行重新认定,开发特色档案专题数据库,方便群众和社会各界查询利用;五是深入中小学校、社区、企业等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讲好地域特色档案文化故事,让本地特色档案资源真正成为宣传本地历史文化的一大亮点,让更多百姓体验档案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之,地域特色档案资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统筹合作,凝聚社会共识,注重积累,创新思路,加快建设门类齐全、内容丰富、载体多样、结构合理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档案资源体系,推动档案工作向更高层次、更高境界、更有特色、更吸引人的维度发展。

猜你喜欢

馆藏特色资源
特色种植促增收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黑龙江省书法活动中心馆藏拓片选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