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唤古今,国乐印象
——国乐在音乐选修课中的渗透

2020-12-06蔡洁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

黄河之声 2020年18期
关键词:古曲国乐歌舞

蔡洁 (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

一、国乐的重要性

“国乐”一词近些年流行甚广,伴随着国学日益被受重视,人们对于国乐有了新的一些认识与看法。“国乐”原指中国古代的宫廷乐队与音乐,后来主要指中国的传统音乐。就中国传统音乐的界定来说,它指在中华大地上历代(包括古代及近现代)产生并大多流传至今,以及在古代历史场合中由外族(包括现属于我国的少数民族和国外民族)传入并在我国生根发展的音乐品种和音乐作品。具体说来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时代相传至今的古代作品,也包括当代中国人用本民族延续下来的固有方法、采用本民族固有形式创作的具有民族固有形态的音乐作品。[1]

五四时期,西方音乐的渗人影响了中国音乐的发展与方向,王光祈提出了创立新国乐,同一时期的音乐家还有刘天华等人,他们重视礼乐精神中的“和谐”,主张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借鉴西方音乐的音乐理论及技法,融合中西音乐。至今,世界音乐一直朝着多元化音乐的方向发展,中西音乐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融合、发展。但是在多元化的趋势中,“传承”一词同样也日益被受重视。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同样也是音乐教育中重要的任务。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世界音乐,同样也要热爱我国丰富的音乐文化。

“从纵的方面说,我国有史以来,凡有音乐价值的记载、著作、曲调、器物、技术等等,都是国乐范围以内所应注意的事实;从横的方面说,中原以及边地各省各市各村各镇的音乐材料,和曾与、正与、或将与本国音乐发生关系的他国音乐的材料,也都是国乐范围以内所应注意的事实。”[2]国乐范围广泛内容丰富,本文所论及的国乐泛指中国传统音乐,且主要论述了在初中音乐教育中渗透“国乐”概念和形式的方法及效果。在电子音乐、流行音乐盛行的今天,希望通过选修课中国乐的角度,让学生们了解自己国家的传统音乐文化,热爱我国本土音乐,并激发传承发展中国传统音乐的意识。

二、结合校本课程的国乐鉴赏设计

笔者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发现,现在很多学生对欧美的流行音乐比较感兴趣,对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了解甚少。一是因为学生对国乐接触的少,通过媒体与网络,学生了解流行音乐的渠道会偏多一些。国乐对于初中而言,既古老又陌生,有的同学甚至会认为民族音乐很枯燥。但是我们也会发现,其实国乐在学生面前也是具有神秘感的,因为了解的少,所以才会激发他们去研究和学习的兴趣。原因之二就是我们没有培养起欣赏国乐的听觉习惯。从音乐审美的角度说,超脱了平日的审美习惯的音乐在听觉上有所冲击,所以让人听起来无法接受。基于培养欣赏国乐的耳朵的教学目标,结合我校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我在初三年级开设了“国乐鉴赏”的选修课。从音乐教材出发,作为欣赏补充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民族音乐,从而对我国民族音乐的有系统地归纳,逐步地建立欣赏中国民族音乐的听觉习惯。体会国乐的博大精深,对弘扬、传承与发展国乐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国乐欣赏的内容与方法

由于课时的原因和初中学生的接受程度,国乐在选修课中普遍以欣赏的形式进行学习,让学生领略到传统音乐的各个方面的概况,逐步渗透国乐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采用了联系、对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把古代音乐与现代音乐结合而看,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审美层次。

(一)从印象的角度谈国乐

“国乐”既指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可以分为民歌和古代歌曲、歌舞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新音乐等几大部分。由于初中生对于传统音乐的划分与专有名词并不熟悉,本文将从音乐课本教材涉及的传统音乐内容出发,结合学生偏爱的音乐类型,逐步将国乐的欣赏在选修课中渗透进来。其中主要欣赏的内容为歌舞与器乐。当然,学生对纯粹的音乐理论与乐曲并不感兴趣,在讲授传统音乐时我主要配合了相应的视频音响资料,给学生一定的视觉冲击与听觉感受,这样激发他们去学习传统音乐的兴趣。比如,在选修课的导入上,我选择了王潮歌导演的《印象国乐》宣传片,在视频中让学生感受到国乐的久远历史,聆听古声的悠长,认识传统的乐器,华丽的歌曲与阵容会引发学习兴趣。然后可以从教材中的传统音乐出发,逐步地深入与拓展。

(二)古曲与歌舞

学生们对于国乐的印象是民族的,古老的,丰富的。传统的音乐于我们现代的音乐而言具有年代性和神秘性。在教学中,我大多采用古今联系的方法,让学生们主动地去对比古今音乐。在我们九年级上册的教材中专门有一个单元学习古曲。歌曲《阳关三叠》和《明月几时有》是两种不同风格的歌曲,学生相对熟悉后者的旋律,因为流行音乐中也演唱《明月几时有》。由此可以让学生明白,即使是古曲,和我们现代的音乐也是有很多相通之处,演唱起来并非很难。在欣赏国乐的古曲与歌舞部分,我会将音乐与历史、文学等相结合,并选取有代表性的曲目给学生欣赏。

从历史的角度说,国乐中的歌舞会涉及远古时期六代乐舞、汉乐府、唐代乐舞等等,结合每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特征来理解歌舞的产生与发展印象会更深刻一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欣赏国乐中的歌舞可以和热映的一些古装影视剧结合。比如在《甄嬛传》里就出现古代歌舞与古曲的画面。汉代的古曲词多源于《诗经》、《楚辞》和乐府诗,著名歌唱家哈辉演唱过很多的古曲。在教学中可以播放哈辉《相和歌——子衿》,该词出自于《诗经·郑风》,而且现场版的演唱会是在宫殿前表演,歌者着汉服,用古代乐器伴奏,较形象地还原了汉代歌曲的特征,让学生能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感受国乐之美。在学唱的环节,我选取的教学歌曲是汉乐府诗《上邪》,可以先请同学们朗诵《上邪》内容,再模唱歌曲。由于歌曲音调转换复杂多变,所以在欣赏课上对音准节奏要求没有太高,意在感受汉代歌曲的历史性与音调特征。

从文学的角度说,国乐中的古曲词大多源于诗词。于是我在课程设计中,做了一整节课的古诗词吟唱专题。古曲《阳关三叠》词出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明月几时有》来自苏轼的《水调歌头》,除此之外,还有《大风歌》、《关雎》等歌曲,也可以联系古装影视剧的片段,请学生列举出现的古曲。当然,国乐的研究常基于实地考查记录,在教学时要清楚地告诉学生哪些古曲歌舞是有明确曲谱考究的,哪些歌曲是根据文学内容后期创作的。为了对比学习国乐与现代音乐,还可以让学生们思考在流行音乐中有哪些运用了古诗词元素。在选修课中我还采用了如下歌曲作为欣赏曲目:《清平调》、《长相思》、《在水一方》等。

(三)民族器乐

在平时的音乐教育中,民族乐器的教学内容也是重中之重。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们在形制上了解我国的传统民族乐器,还要具备能够分辨代表乐器音色的能力。鉴于小学与初中的音乐基础,大部分学生对于常见民族乐器的掌握较好,也能够按照演奏方式进行民族乐器的分类。选修课上,我主要以八音分类法和古曲欣赏两个部分来进行。

在九年级上册的“悠远古风”单元已经学习了八音分类法的内容。周代,中国已有根据乐器的不同制作材料进行分类的方法,分成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叫做“八音”。在课堂上,可以拿来乐器实物像同学们展示并演奏,比如古琴、古筝、笛、箫、埙、鼓、木鱼等,让学生们现场体会音色,可以分为小组进行抢答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对八音分类法有较形象的认识。在学习民族乐器时,除了常见的乐器外,还有一类是远古的传统乐器。这时我们只能借助图片、音响和影视资料向学生介绍讲解。期中包括:箜篌、雷公鼓、筚篥、楚篪、瑟、排箫、编钟、罄等等。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不常见到这些乐器,但是可以和常见的乐器进行比较学习。比如瑟与古筝的主要差别在于琴码的数量;箜篌与西方乐器竖琴相似;电视剧《芈月传》中也多次出现编钟、罄等传统乐器。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激发情感,认识到这些传统的民乐是中国音乐的宝藏,是我国国乐的精华,只有传承才能不会消失。

在八音分类法理论知识的掌握基础上可以对不同的乐器进行欣赏设计。让学生们在了解乐器形制、音色之后聆听代表曲目,揣摩音乐中包含的人文气息。

如欣赏古琴曲《广陵散》,本乐曲系根据1425年明朝朱权所辑《神奇秘谱》中之《广陵散》改编而成,题材源于古时“聂政刺韩王”的故事,充满着激昂悲壮的情绪。《广陵散》的曲体结构庞大而宏伟,全曲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声》六个部分,共四十五段。又如欣赏古曲《夕阳箫鼓》,这是一首著名的汉族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明清就早已流传了,该曲名最早见于清姚燮(1805~1864)的《今乐考证》。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1820年前)与吴畹卿(1875年)的手抄本,1875年前后吴畹卿抄本传谱为共6段加1尾声,无分段标题。其后各派传谱分段不一。让学生带着问题与时代背景去欣赏这首古琴曲,即使不能全曲理解,只要能对乐曲中一个片段有所思考与感悟都是有价值的。

四、教学评价与效果

国乐的教学与教材的内容一脉相承但又不尽相同。国乐的内容是平时课堂所学内容的一个分支,同时又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音乐问题。所以在选修课的教学进行中,适合选择欣赏的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的方式也相对开放一些。对于古曲歌曲的学习,我会让学生们根据教师范唱和音频模唱,古曲的模唱在于体会其音律,民歌的模唱则着重于民族色彩性的装饰音;有舞蹈基础的同学可以学习一小段古代的乐舞进行表演,如《兰陵王入阵曲》,虽然学习的动作不是很规范,但是表演的目的在于更深刻地记住音乐史中的歌舞场面;在学习完八音分类法与传统乐器之后,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择一种乐器进行材料的搜集与整理,在下一节课上交流展示。

国乐欣赏的过程是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学生从对国乐的模糊印象到具体的、分层次的学习,逐步揭开国乐神秘的面纱,对我国传统的、本土的音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然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主观能动性,自发地对国乐的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和归纳,从而有了模块式的、更清晰的国乐印象。

五、传承与发展

“国乐除了代表着传统音乐的部分之外,还有着延续音乐传统的创造及其成果。”[3]我们在音乐课堂的教育中应当强调,虽然没有专门地进行实地考察与采风,来整理国乐材料,但是作为当代的初中生,应该具有热爱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意识并付诸行动。当我们听到中国民歌在金色大厅唱响的时候怎能不为之感动和自豪。感受国乐之魅力,探讨我国民族的音律、记谱、歌舞、乐器,在传承的基础上接受世界多元化音乐的教育,具有世界胸怀与中国灵魂。正所谓:“吾将登昆仑之颠,吹黄钟之律,使中国人固有之音乐血液,从新沸腾。吾将使吾日夜梦想之‘少年中国’,灿然涌现于吾人之前。”[4]

猜你喜欢

古曲国乐歌舞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从“歌舞演故事”到“故事演歌舞”——论“梅舞”的缘起与形成
浅谈藏北巴青“果谐”歌舞
旗袍女子
经典改编古曲的成功及其启示
歌舞欢庆“三月三”
歌舞爷爷
现代音乐美学视域下对古曲新唱的探索
“国乐改进社”的历史回顾
古曲改编的中国钢琴作品的特征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