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残志坚,编出脱贫致富梦

2020-12-06周永珩

民族大家庭 2020年3期
关键词:草编残联北川

文/周永珩

2018 年10 月11 日,四川省社会扶贫工作推进暨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在四川遂宁举行,会议表彰了2018 年四川省脱贫攻坚奖的80 位获奖者以及50 位四川脱贫攻坚榜样,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的残疾羌族妇女王兴碧获得了全省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王兴碧身残志坚,通过手工编织成功脱贫致富,还拉扯着乡亲们一起脱贫,她的故事激励着一大批人在脱贫致富之路上奋勇前行。

残疾贫困户怀揣梦想踏上学徒路

王兴碧今年44 岁,家住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镇大湾村,从小腿部残疾,行动不便,成年后和同样带有残疾的老公一起,和正常人一样,埋头田间,艰苦劳作。由于王兴碧夫妻两人都是残疾人,又要养育两个孩子,家里的生活日渐走起了下坡路。后由于生活异常贫困,2014 年王兴碧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残疾人家庭怎样才能脱贫呢?王兴碧苦苦思索着。这也是各级残联积极探索的一个问题。俗话说:“一技在身,吃喝不愁”。对残疾人来讲能学到一门适合自身发展的技能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2014 年精准脱贫开始,北川羌族自治县残联就开始针对下肢缺陷的残疾人朋友,培训他们从事简单手工制作加工,比如编织、刺绣等工作。当县残联和北川和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联办的技能培训班在王兴碧的家乡禹里镇开办时,王兴碧兴致勃勃参加了培训,当她看到编织既不经受风吹雨打,又不用肩挑背扛,王兴碧暗暗下定决心自己要学好编织技能,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上培训班时,王兴碧虽然学得很认真,但由于没有手工基础,没有美术和艺术基础,始终连最基本的手法都掌握不了。培训班结束时,王兴碧还是未能掌握编织技巧。

当了解到王兴碧的具体情况后,培训老师也希望能帮助她摆脱繁重的农活儿,学好编织技术,通过做手工,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于是,老师就单独给她进行了技术指导,在王兴碧培训结束返回大山之前,送给她了几个做好的样品,老师又希望她能回家自己练习,并教会了她使用手机,可以进行视频指导她学习。

怀揣着梦想,王兴碧回到了大山里。她的老公也非常支持她,带上砍刀,在山林里为她砍了几背筐练习用的棕叶。就这样,王兴碧开始了她的草编学习之路。

由于农村农活儿忙,因此根本就没有多少空余时间来练习,不得已,王兴碧只好在晚上做完农活儿后,坐在床上,在灯下慢慢地琢磨。不懂的地方,通过手机请老师进行视频指导。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两个月的刻苦练习,王兴碧终于独立做出了20 多个产品。带上自己编织的草编,她爬了3 个多小时的山路,又坐了两个多小时的客车,来到了位于北川新县城的草编公司,将自己辛勤劳动做成的产品送到了老师面前。

看到这些草编作品,再对比样品,大家都笑了,她做出的产品简直就是些次品,但为了安慰和鼓励王兴碧,公司还是把她做的产品回收了,并决定让她跟公司的师傅一起去其他乡镇培训班继续参加培训。

培训班上,王兴碧不仅认真学习草编老师教的编织技术,还用心学习他们的管理方法。为了在短时间内多学技术,王兴碧白天起了好几件编织小动物的头,只编一半,晚上熬夜编完,这样就能每天比其她学员多学几个花样,同伴们看了她十多天熬夜做的活大吃一惊,问道:“你哪有时间做这么多活儿?还自创了那么多东西?”王兴碧笑而不答,因为她知道要想早点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必须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增收致富念念不忘家乡人

看王兴碧这么肯下功夫,公司决定让她在公司一边学习,一边上班。就这样,王兴碧的编织事业开始了,起早贪黑,忙忙碌碌,手指磨破了也咬紧牙关坚持着。在她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实现了从学徒到师傅的角色转换。

这年春节,学到手艺的王兴碧同家人商量,决定将田地转给邻居栽种,卖掉家里的几头老牛,孩子转学到城里念书,一家人离开大山,到城里去创业。

虽然自己离开了农村,但是她还是还惦记着家乡的父老乡亲和姊妹,始终心系着困难群众,“她们大多是家庭贫困的留守妇女,还有一些残疾妇女,希望通过培训,能够让这些家庭困难的姐妹们都能掌握一门实用技能,在闲余时靠做编织活,足不出户就能增加收入。”她对笔者说道。她希望带领乡亲们一起走出大山,过上新的生活。

当王兴碧把这个想法告诉公司时,公司也支持她的想法,决定在她的家乡开设培训班,教授草编技术。通过两个多月的学习,当地留守在家的妇女和残疾人在王兴碧的带动下,都掌握了草编的基本方法。

在王兴碧的带动下,又有5 位乡亲走出大山,和她一样居住在新县城,从事草编的加工,其他的姐妹们也在家里利用空闲时间加工草编产品,每月由公司统一回收。当她们卖草编的收入比她们种粮食的收入还高时,都感谢王兴碧让她们多了一条增收致富的道路,从而改变了她们的生活。

勤学创新成为脱贫典型和非遗传承人

学有所成的王兴碧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编织工艺品也不断推陈出新,王兴碧边学习边创新,努力创作各种花样的编织工艺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通过不断的努力,王兴碧现在已经成了公司的技术骨干、草编培训老师,还于2017 年成功申报为羌族草编技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经常到各地去讲学。

为了让王兴碧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绵阳市残联和北川县残联经常带领她参加各地的展会活动,开阔她的眼界,让她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她参加了四川省第二届残疾人艺术展,绵阳市残疾人艺术大赛,她创作的作品获得了两项优秀奖,和团队一起获得了“第四届科技城博览会突出贡献奖”。同时参与公司新产品的开发,一起申报作品版权专利100 多项。

到2016 年时,王兴碧每个月做草编有2500 多元的收入,她家成功脱贫了。2017 年,为了鼓励王兴碧和公司扩大规模经营,带动更多的残疾人脱贫致富,北川县残联为王兴碧申报了“残疾人扶贫基地”项目,获得了3 万元的资金支持。

在残联的支持下,北川成立了北川羌族草编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加大了为北川贫困残疾人提供就业平台、技术培训、市场信息服务,形成了从产品研发到生产、加工、销售一站式服务,先后在北川多个乡镇对农村贫困户进行培训,总人数超过6000 人。贫困户和残疾人学成后,与草编公司签订协议,利用自家田里的稻草秸秆等材料加上公司提供的辅助材料按订单编制草编初级产品,由公司回收后加工成成品。这样,当地村民不但可以在家里照顾老人孩子、干农活,还可利用农闲编制草编挣钱,每月在家里就可收入1000 元左右。

2019 年3 月,中国残联组织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对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残联报送的各类残疾人文化创意创业就业机构,按照地域民族特色鲜明、吸纳残疾人就业多、发展潜力大等标准进行了评选,最终选出70 家机构为首批“十三五”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北川羌族草编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成功入选,成为全国首批、绵阳市唯一获得授牌的全国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如今,王兴碧已经在草编公司工作5 年了,她对自己的事业和人生也有了全新的理解与收获。她从一个残疾贫困户到四川省“脱贫榜样”,再到草编老师、羌族草编技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四川好人”的获得者,还成为“海峡两岸中华非遗交流使者”,她的人生道路上不仅仅收获了荣誉,更成就了自我。

猜你喜欢

草编残联北川
临汾草编吉祥物入驻北京冬奥村
叶圣陶教育思想下的草编劳育对话教学创新实践
大名草编的工艺风格及出路探索
草编技艺传承人杨振国 割舍不掉的老手艺
乌鲁木齐市残联“十三五”事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残联在儿童自闭症康复服务中的职责研究
浅议残联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北川的味道(四题)
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