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众音乐创作风格的多元特征探析

2020-12-06

北方音乐 2020年23期
关键词:音乐创作创作群众

司 涛

(天津市群众艺术馆,天津 300210)

人民群众音乐创作是群众文化建设的主要表现方式,可以促进群众之间的文化交流,改善社区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气氛。因此,在群众音乐创作环节中,应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创新群众音乐创作方式,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切实需求,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一、群众音乐创作的多元化特征

群众音乐是一种面向大众群体的音乐形式,具有强烈度的艺术性特征,群众音乐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社会功能,引导着群众的文化思想,提升群众的音乐修养。群众音乐中融入了色彩斑斓的艺术,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形式,展示出我国群众音乐创作的多元化特征。在群众音乐创作时,应吸收不同风格的元素,在相互影响和作用下形成更加鲜明的风格。

(一)展示鲜明的民族色彩

音乐创作来源于群众的生活和情感体验,特别是群众音乐的创作更是吸收生活中的灵感,为百姓提供各类服务。群众音乐抒发群众的思想与情感,传递群众的想法,因而,群众音乐展示了群众的心声和审美追求,在多元化的群众音乐形式下融入爱国思想、民族情感和民众的愿望。每一个地区都有自身的音乐文化特征,群众音乐创作过程中应结合不同地区的音乐形式,展示出更加符合民众审美的音乐样式。群众在聆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时,会融入自身的情感,在集体性群众音乐活动开展时,群众之间的情感会更加深厚,增强民族凝聚力,在和谐的音乐氛围中,展示出民族化色彩。

(二)鲜明的时代特征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群众的思想和认知也在不断的革新,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群众音乐创作应融入时代化特征,在此背景下,群众音乐的创作应融入时代的发展,展示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创作时应融入人民群众的审美和发展趋势,从而反映时代的要求,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例如《春天的故事》和《走进新时代》等音乐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深受大众的喜爱,不仅仅艺术性非常深刻,而且具有时代特征。这些广为流传的音乐旋律非常优美,歌词朗朗上口,思想和主题明确,情感真挚,展示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表达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美好愿望。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群众对音乐创作的审美和需求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但是核心理念并没有发生变化,群众在音乐创作过程中,要呈现出音乐品味,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展示出民族精神和民族愿望。

(三)群众音乐创作具有多样性特点

群众音乐是面向群众的,因此要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尽管群众音乐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喜好和审美情趣,但是也要呈现出多元化的诉求,对于群众来说,不仅仅要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也要获得物质上的满足。群众音乐创作环节,多元化的音乐作品可以符合人民群众的审美余气,也能使群众对音乐体系的了解更加深入,展示出群众音乐的广泛性和包容性。进入到21世纪以来,我国实现了高速发展,经济、文化与科技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群众音乐应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群众音乐应融入文化软实力,政府和文化部门要大力推崇,建立相关的平台,为群众音乐的创作提供机会,这给群众音乐创作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契机与思路。在广泛吸收创作人才灵感的基础上,使群众音乐在实践中呈现出多样性特征。

(四)群众音乐创作呈现出个性化特征

我国的传统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群众音乐音呈现出个性化特征,融入传统文化。在南北方音乐创作时,形成风格迥异的群众音乐,为群众听音乐助个性化的活力。由于辽阔的地域和多民族历史背景,为群众音乐的创作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题材。例如北方民族的音乐非常高亢与豪放,展示出地域特征,南方音乐非常细腻和温暖,呈现出典雅的气质,形成自身鲜明的艺术风格。因此,群众音乐文化创作过程中要结合不同地区人民群众审美情趣的差异,音乐创作时展示出个性化特征,在群众音乐作品中个性化特征,反映了创作者的专业能力和主观情感,打造独特的群众音乐风格与体系。在高品质群众音乐需求下,群众音乐创作的力度也要不断的加大,展示出更加鲜明的个性化特征。

二、群众音乐创作存在的问题

群众音乐创作是一种艺术实践和精神实践,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符合人们当前的精神层面需求。群众音乐创作环节中,客观的因素导致停滞不前。

(一)专业音乐人才的缺乏

群众音乐创作中需要大量的专业音乐人才,才能提升群众音乐创作的质量,需要购买相应的音乐设备,才能为群众音乐的创作起到辅助效果。有了专业的音乐人才作为支撑,才能保障群众音乐创作的水准得到提升。然而,在群众音乐创作时,创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创作的形式和内容不够合理,无法满足人民大众对音乐艺术的需求,降低了群众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的积极性,不利于群众音乐文化的有效宣传。各地部门对群众音乐创作的重视程度不高,专业的设备不足,导致群众音乐创作人员无法施展自身的才华,不利于群众音乐创作质量的提升。

(二)群众音乐的需求存在差异

根据群众文化中音乐服务主体来自不同的层次和年龄,受教育水平和喜爱的音乐风格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群众音乐创作时应融入较为广泛的范围。50年代的群众喜欢红歌类的音乐,70年代的群众喜欢摇滚音乐,90年代的年轻人非常喜欢流行音乐,由于不同年代的歌曲风格也呈现出差异,导致群众音乐创作时,创作者要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形式,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

(三)音乐创作在地域上呈现出差异

我国的地域非常辽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在民俗和风情上也展示出很大的差异。新疆地区的音乐比较豪放,但是南方地区的音乐形式非常婉约,在民族音乐创作是很难达到一致性。音乐创作要量且不同地区的民俗与风情,掌握人民群众的音乐喜好,才能创作出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群众音乐形式。

(四)忽视了群众音乐文化建设

如今我国老龄化形势非常严峻,要提升社会群众的精神面貌,确保群众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音乐文化建设可以陶冶群众的情操,促进群众之间人际交往,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然而,在群众音乐文化建设环节,领导非常重视思想文化建设,忽视了群众音乐文化建设的功能。群众音乐创作都停留在照搬的阶段,独立创新能力匮乏,无法创作出良好的群众音乐文化,导致群众对音乐文化丧失了兴趣。此外,由于各部门忽视了群众音乐文化的建设,在群众音乐创作中缺乏充足资金的投入,创作人员的创作积极性不高,无法满足群众的审美需求。

三、群众音乐的多元化创作

(一)题材与风格的多向选择

如今,群众精神文化绚丽多彩,思想和情感表达也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新时期群众音乐创作者该实现自由创作,了解人民群众内心的喜好,用具有诗意的语言,完成群众音乐题材风格的创作。

1.以历史的指尖为笔,书写时代旋律

群众音乐文化创作时应融入社会主流文化与精神,通过积极的行动,促使人们具有美好的生命追求,形成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是创作的主要内容。群众音乐文化的形式与风格实现多元化感情内涵、民族复兴和祖国富强息息相关,大量的音乐作品讴歌青春,憧憬祖国的美好未来。在题材的选择上,也可以融入主观的政治意识,创作风格上以清新的旋律为主,质朴的歌词与清新的旋律融合起来,展示出抒情的艺术本体,是艺术灵性的复活。群众音乐创作应融入深沉的内涵,展示出一种解放与超越,颂扬新时代的精神面貌,确保创作者具有高涨的创作热情,在主流意识形态步调一致的技术上,满足大众对音乐的审美需求。在新时代,要创作出昂扬向上的旋律和气势豪迈的音乐风格,满足人们情感和审美需求,展示出抒情化的民族气质或者昂扬有力的爱国主义精神,二者都融入社会主流意识,展示出正面的价值观,将艺术家心怀民族和国家的情感展示出来,弘扬时代文化主旋律。

例如女声独唱《白衣天使》就是在非典时期创作的一首群众音乐,在焦虑中密切关注着疫情,展示出一线医护人员不舍昼夜的生死搏斗精神,将一名名患者从死亡的边缘救回来,表达了对一线医护人员的敬意。群众音乐是一种情感的经历和心灵的表达。也是理性认识。在群众音乐创作时,各种经历和认识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融入社会群体的认识。例如在歌曲《走向复兴》就融入了大型的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音乐的创作风格非常豪放,适宜于群众齐声演唱,旋律非常的高亢有力,通过低回的转折再推向豪放。音乐的旋律具有亲切感,体现了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富强的光荣历程。

2.以心灵琴弦为引,陈酿人生百味

随着西方文化的日益渗透,国内听众的价值观也产生很大的变化,非常注重个人情感和人生百味的抒发。因此,在群众音乐创作过程中应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这类音乐犹如精美的散文,任人思绪飞扬。在音乐中沉淀,在动听的音乐里表达人们的情感。例如在群众音乐《我的小路》创作中,表达了人们内心的深沉情感,抒发了人生百味,这类作品突破了阶级和政治的局限性,更多关注小人物的情感与命运。在《明天会更好》这类群众音乐中,通过沉静的语调表达青年人内心的平和感受,期待美好明天的热切期望,悠扬的旋律中展示着深刻的文化意识以及对时代特征的把握与挖掘,群众音乐创作时通过意象化的旋律展示了音乐内容的深度。

3.以文化传承为根基,绽放民族风情

群众音乐创作时应融入传统文化,从而呈现出本土化特征,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传统的民族文化为群众音乐创作提供了氧分,例如在《阿姐骨》这类群众音乐创作时,融入了藏族的传统文化,结合当地的宗教,以西藏生死轮回的宗教观念,解释当时少女牺牲的残酷,以现代人的角度,对传统的审美进行分析,并且实现了超越。《阿姐骨》这样的群众音乐表达了死亡与重生的审美风景,在这样的风景中,旋律在平静与激昂中形成对比,表达了西藏人民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中仍具有平和的心态。西藏佛教中蕴含了世间万物的理念,在阵阵鼓声和似有若无的旋律中,夹杂着诵经的声音,带给人们一种深奥的感受。

4.以艺术哲思为灵魂,追寻生命的意义

在群众音乐中,《我像雪花天上来》就展示出具有哲理的思想,以艺术化的音乐语言展示出创作者的艺术追求,将大我和小我进行分析,从而展示出个人价值和集体价值的辩证关系。在《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样的群众音乐创作时,当年放映的一部专题片《丹顶鹤的故事》,二者相得益彰,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年轻的女孩,生长在东北的一个家庭,受到父母的言传身教,将所有的心血都花在养鹤这份事业中。刚大学不久的女孩儿在寻找生病的仙鹤中迷途,不慎跌入了沼泽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个故事感染了作曲家,因此创作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旋律非常凄美,寄托了人们对一位远去的姑娘的沉重哀思。以故事作为载体,通过优美的旋律,表达了群众音乐对人高贵品质的挖掘。

(二)重视群众音乐创作的硬件条件完善

1.高度重视群众音乐创作

如今社会主义建设在高速进行,也要强化群众音乐文化建设。然而,群众对音乐文化的理解程度并不透彻,相关部门对群众音乐创作也不够重视,因此很难创作出为人们喜闻乐见的音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政府应强化对群众音乐文化建设的力度,投入更多的资金,融入政策,实现群众音乐创作人才队伍的建设。大力进行弘扬与宣传,在积极的推动下,确保群众音乐创作得到重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使群众在群众音乐创作时发挥自身的价值,调动创作者的主观能动性。

2.引进专业的群众音乐创作人才及设备资源

专业的音乐创作人才在群众音乐创作中发挥的价值非常大。在音乐创作中也是非常稀缺的资源。因此,应大力挖掘群众音乐创作人才,鼓励与动员群众参与到音乐创作中。由于受到经济原因的影响,基层单位很少会寻找专业的音乐创作人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要对群众音乐创作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鼓励和动员更多的音乐创作爱好者参与到其中,提升作曲和创作能力。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采用各类活动,让音乐创作者充分参与其中,调动广泛的社会资源,实现群众音乐创作资源的共享。

3.发挥也与创作者的作用

在群众音乐创作时,不仅仅要专业的创作人员投入其中,也要鼓励业余的创作者进行群众音乐的创作。尽管业余创作者的专业能力有待于提升,但是其也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因此,创作出的作品更加符合群众的喜好,迎合大众的口味。加上专业创作者的有效指导,使群众音乐的创作可以更好地融入群众的生活中。

四、结语

在新形势下,要做好群众音乐的创作,针对群众对音乐的需求,创作出符合大众审美的音乐作品。开展基层群众音乐文化创作活动,从而达到群众音乐创作的目标。群众音乐创作时应开展群众音乐文化活动,从而产生积极的影响,培养大量的专业和业余群众音乐创作人才,使其在群众音乐创作中发挥自身的价值。

猜你喜欢

音乐创作创作群众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吕其明音乐创作及其启示
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路径探析
多让群众咧嘴笑
2020内蒙古音乐创作与发展研讨会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一墙之隔》创作谈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