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开拓奋勇前进为世界青年造一座“青年发展型城市”

2020-12-04方琳

中国共青团 2020年20期
关键词:团市委共青团深圳

方琳

“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习近平总书记10月14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纵深推进“双区”建设和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仅是深圳经济特区前进的“指路明灯”,更让特区广大团员青年倍感温暖、倍感振奋、倍增动力,激励我们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在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中擂响青春战鼓、创造青春奇迹。

40年里,深圳从不为人所知的边陲小镇,一跃成为经济总量亚洲前五、全球城市30强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历程。这座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的城市,这座用仅仅1997平方公里的空间承载着两千多万人口的城市,成为了一代代青年奋斗的热土、拼搏的疆场、梦想的舞台。为什么是深圳·因为这座城市始终把青年发展作为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当代的深圳青年,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当前,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历史节点,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演进中,特区青年迎来了三大历史性机遇,分别是“双区建设”带来的青年发展作为新机遇,“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带来的青年成长成才新机遇,以及共青团深化改革带来的青年组织形态新机遇。今年2月,深圳市委市政府还专门印发了《深圳青年发展规划(2020-2025)》,为“双区”驱动下的“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绘就清晰的“路线图”“作战图”。团深圳市委将把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视察深圳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披荆斩棘、埋头苦干,当好“冲锋兵”、打好“攻坚战”,以先行示范的标准,让城市对青年发展更友好,让青年对城市发展更有为,推动共青团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为伟大时代落下精彩的“青春注脚”。

落实新时代青年发展新理念,探索推动青年思想引领“供给侧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对共青团来说同样如此,中国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群团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众多群团组织中政治属性最强,党的战略目标和行动指南就是共青团的使命和根本遵循。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经济特区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都要交出优异答卷”的要求,团市委深耕特区青少年思想建设,为“火热的时代”锻造一颗“火热的心”。以“深圳青年讲师团”等品牌为引领,累计培育优秀青年讲师近百人,系列党团课程覆盖青少年超过42万人次。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深入开展青少年仪式教育主题活动,从特区建立之初仅有不足4000名少先队员、200名少先队辅导员,到如今有112万少先队员、2.5万余名少先队辅导员,特区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实施“深圳好青年”推选、“南粤最美少年”评选、“青年发展说”等精品项目,激励团员青年勇当新时代“拓荒牛”。全新打造融媒体中心,推出“青春深圳”系列文化IP,公众号、抖音号等线上产品全年累计阅读量超过2000万人次,报纸专刊、杂志等传播产品覆盖超过1000万用户。加强青年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更新改造市少年宫、天象馆、大家乐舞台,全面开放市青年广场三大展馆,推动建设深港(国际)青少年中心,进一步提高了思想引领对象的精准性、丰富了传播方式的多样性。

下一步,团市委将积极配合深圳综合改革试点,落实《深圳青年发展规划(2020-2025)》若干举措,强力推动青年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在线下,形成联系服务青少年的“深圳共青团门店”体系,在105家“青年之家”推动改革服务机制、拓展服务模式。福田区打造全国首个“夜间青年之家”,龙华区在星巴克和奈雪的茶成立“青年之家”,就是最新的探索尝试。在线上,深圳将依托更趋广泛的5G应用场景,探索融媒体中心“一网多联、一点多达”的传播“算法”,构筑青年信息传导和社会参与联动数据大平台,更广泛地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凝聚青年。

形成“双循环”青年人才发展新格局,提供引进、培养、交流、激励“全链条”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对于“青年发展型城市”来说,人才更是深圳的基础要素之一。要让“青年对城市发展更有为”,就要集聚并优化配置青年人才资源,营造自由高效的青年人才发展环境,这是深圳从先行先试再到先行示范的重要砝码。

40年间,深圳从全市只有2名技术员,发展到人才总量超过600万人,实现了从“百万青工下深圳”到“孔雀东南飞”的深刻变化。团市委在人才吸聚方面积极开拓思路,以全国首创的青年驿站项目为例,从2013至今,已建成覆盖10个区的16家站点,将服务对象拓展到占深圳85%以上的基础人才,超过2.8万名大学生在此落脚。项目模式迅速复制至成都、杭州、重庆等全国十几个地市,成为全国知名的青年人才服务公益品牌。从“南下的最后一个大学宿舍”到“来深青年人才综合服务平台”,青年驿站不断提高覆盖面、承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广大青年人才获得感、认同感。在人才培养方面,新生代产业工人圆梦计划联合26所重点高校,提供覆盖深圳发展所需的100多个专业的学历教育,10年来为深圳培养基础人才达26665人,打通从“准人才”到基础人才的培养路径,成为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圆梦大学”。

下一步,团市委将以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为总揽,持续加强青年人才体系建设,推动国内与国际人才、人才培养与引进深度融合的“双循环”新格局。依托青年科技人才协会等平台,打造X-space国际青年创客峰等创新创业基地。依托“先行示范区青年人才發展高峰论坛”,延伸搭建专家对话平台和青年交流渠道。依托国际青年创新大会等青年协同项目,推动“青年发展型城市”国际化,形成具有全球推广价值的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路径和指标体系,打造青年与城市融合发展的国际标杆。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下,推动青年与深圳国际友城在经贸、文化、教育、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等领域开展合作,为青年人才提供引进、培养、交流、激励等“全链条”服务,形成青年人人都能成才、人人皆可出彩的生动局面。

擘画“深融合”湾区青年交流新蓝图,搭建深港青年全面交流的“集成式服务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运用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来内地学习、就业、生活,促进粤港澳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强对祖国的向心力。粤港澳大湾区囊括香港、澳门和珠三角9座内地城市,是兼具“金融—科技—制造”特色、人口年龄中位数较为年轻、青年发展潜力巨大的综合性湾区。如何在大湾区形成富有活力的青年创新生态系统,实现粤港澳三地青年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的充分流动,让“青年发展型城市”服务于大湾区青年,是一项重大而深远的时代命题。

多年来,团市委积极探索、不断尝试,逐步形成了“雁阵式阵地+品牌化活动+长效化机制”的粤港澳青年交流体系。依托前海蛇口自贸区,联合香港青年协会,打造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联合各区建立一批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为港澳青年打造舒心工作坊、暖心“深圳家”。借鉴香港青年广场模式,精心打造深圳青年广场,启用全国首家以深港百年历史为主题的“深港交流馆”,同饮一江水,共忆深港情。举办“同心同根国旗升·携手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邀请深港两地300余名青少年同升国旗、同唱国歌、首次共同展示中式步操,活动登上央视《新闻联播》,线上阅读量达3.8亿。连续举办三届“同心耀中华”深港青年文化交流艺术季活动,55支青年演出团队进行了27场文艺演出。连续举办十届“龙腾中华—深港澳台青少年文化专列”活动,带领近6000名深港澳台青少年共同游历祖国大好河山。

下一步,针对港澳青年来深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团市委将完善出台《支持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来深发展行动计划》,探索推出湾区青年政务服务信息网站、热线电话、服务大厅等“一网一号一平台”,打造服务港澳青年“大本营”,为湾区青年发展搭建“集成式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便利服务。领衔开展《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就业工作跨域协同研究》,从制度设计、机制保障、政策协同和深圳主动作为先行先试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青年工作区域协同机制,为青年融入大湾区建设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聚焦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为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破题探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对一座管理超过两千多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来说,丰沃的创新创业土壤是助力青年发展的“大环境”,稳定的基层社会治理环境则是保障青年发展的“小气候”。

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做志愿者。“志愿者之城”深圳从1989年的“19人和一部热线”开始,诞生了国内第一个法人志愿者组织、第一个“义工服务市长奖”、第一张电子义工证等等。志愿者从最初不足20人到如今208万人,志愿服务组织从市义工联“一枝独秀”到14570个志愿服务组织“百花争春”。团市委积极推动实现志愿服务从提供社会服务向参与社会治理、凝聚社会共识的跨越。以“三大攻坚战”为重点,探索志愿服务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和水污染治理工作,开创了“五个一”社会参与模式、首个地方性法人志愿者河长组织等多个全国第一,并将工作模式复制到食品药品安全、垃圾分类、城市公共安全等领域,让志愿服务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绣花针”。在“志愿者之城”的感召下,新冠肺炎疫情期间,1734支青年突击队和130余万人次志愿者第一时间“集结出列”,奋战在医疗救护、物资保障、科研攻关、社区防控等疫情防控一线,成为“中国之治”的生动写照。

在青少年权益保护领域,系统性引入专业社会力量,推进在青少年司法工作社会支持方面的公共服务职能转移。全国首创覆盖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的“违法涉罪青少年全链条帮教体系”,采用“社工+义工”双工联动模式,研发“事前预防、事中帮教、事后融入”的全流程体系。2013年以来共帮教涉罪未成年人1064人,帮教对象重犯率为0,以“雪中送炭”的服务应对基层社会治理痛点。

下一步,团市委将按照《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对深圳改革创新群团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模式的要求,结合《深圳青年发展规划》关于青年社会参与的各项举措,不断延展参与面,增加精细度,推动专业化、规范化,使“城市对青年发展更友好”,让青年人人可作为、人人有发展。

激发共青团改革新动能,为全团探索打造先行示范的“深圳样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特区处于改革开放最前沿,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有着更高要求。党建引领团建,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落实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要求,推动深圳共青团进一步深化改革,为全团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既是时代赋予深圳共青团的庄严使命,也是深圳青年的热切期待。

为了更好地应对时代挑战、推进组织建设、激发青年活力,团市委将2020年定为“深化改革年”。建立市区两级青少年工作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全市各区均完成团委班子挂兼职配备不低于50%的要求。编制《基层团建工作分类指导手册》,以“智慧团建”为抓手,逐步形成资源数字化、数据标准化、业务信息化、管理精准化、服务体系化,稳固团的“基本盘”。全市已建团的“两新”组织2269家,2.3万个团组织入驻“智慧团建”系统,41万余名团员自主实名向团组织报到。南山区作为团中央基层组织改革综合试点区,创新建立12个园区派出团工委和行业系统团工委,分层分类建设120家“青年服务阵地”,建立30人的职业化青少年工作队伍,被称为“南山样本”。宝安区作为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全国试点区,高规格建立区级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出台6大项25条举措72项具体措施的实施方案,发布十大青少年民生实事,被称为“宝安标杆”。

改革只有进行时,永远在路上。在试点样本基础上,团市委研究制定《深圳共青团深化改革方案》,将改革事项纳入深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议题,重点推动深圳共青团融媒体中心等十大亮点项目、党建带团建工作“考核制”等十大改革举措,打造高標准、高质量的政策环境,不断赋予青年获得感、激发青年贡献力。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特区新一轮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行方向,也为深圳共青团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深圳共青团将团结引领广大团员青年,锚定新方向,把握新定位,为深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贡献青春力量!

猜你喜欢

团市委共青团深圳
最勇敢的决定最美丽的少年
弥勒市关工委联合多部门开展腊月暖冬行动
当下深圳,魅力何在?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深圳改革叙事起点: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感应电机的直接速度控制
“创文巩卫”,我们在行动
第二届深圳时装周永不止步的时尚舞台
新世纪、新青年系列活动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