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后队员心理调试初探

2020-12-04江苏省宜兴市太华小学贾花艳

少先队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小乐辅导队员

江苏省宜兴市太华小学 贾花艳

在特殊的防疫时期,队员们结束长时间的居家隔离生活,回归学校后,出现许多不适应的现象,各种负面情绪较以往出现更为频繁,表现更为明显。经过调查,我发现一些队员因为居家期间没有认真学习,导致学业下滑出现了自卑焦虑情绪;一些队员因为父母离异,长期居家没有同伴陪伴出现了苦闷孤独情绪;一些队员因为假期过长,自我约束能力降低出现浮躁易怒情绪。我结合自己的辅导员工作实践,总结出几种行之有效的心理调试的方法,帮助队员们有效排解了负面情绪。

一、认知反击法——重建理性的思维模式

认知反击法是通过引导队员对不良认知进行反击来改变他们的思维,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心理辅导方法。许多自卑感较强的队员常常会出现“我什么都做不好”“我样样不如别人”“每个人都不喜欢我”等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只有改变他们的这种固有的不合理思维,才能改变他们的不良行为。

案例:

小容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女孩,在任课老师眼里学习努力,在班级成绩中上水平,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她的妈妈向我反映孩子有自残行为时,我十分意外。后来交谈后得知,小容以前比较自信开朗,有一学期因为期末考试发挥失常,没有得到奖状,从此以后就内向寡言,特别在意外界对自己的评价,考试成绩稍有不理想就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因为疫情停课在家,父母缺少监督,自己学习没有抓紧,导致刚刚开学,成绩明显下降,自卑情绪增强,觉得自己学习不好,大家都不喜欢她,就用自残行为来惩罚自己。

有自残行为的孩子多数对自己的要求比较苛刻,小容通过一次失利就全盘否认了自己,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辅导员老师要善于运用认知反击法帮助队员重建理性的思维模式。首先通过共情关注的方法,我向小容诉说自己读书时考试失利的经历,小容很快就打开话匣子。然后适时引导她谈谈自己产生自残行为时的内心感受。当她谈到“我成绩很差,什么都不如别人”时,我就会对其不合理思维进行反击:“其他队员考试成绩不好,从来不知道反思,而你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觉得你比他们强多了!你认为什么都不如别人的这种想法是不是太偏激了?”

仅仅通过辅导员的只言片语进行认知反击是不够的。谈话结束后,我布置了作业给她,询问班级成绩优秀的至少十位队员,让他们说说自己哪些方面不如别人,再说说他们最欣赏你的地方,并记录下来。这项作业的布置就是让她了解成绩好的队员也有不如别人的地方,自己身上也有别人羡慕的优点,成绩不能代表所有。

一周后,我再次找她谈心的时候,她的脸上明显多了些笑容。我又引导她说说成绩不好,却在某个领域有杰出成就的人。通过这样的反击式交流,让她逐渐认识到“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成绩不理想可以通过努力慢慢进步,但你并不是一无是处。反击式心理辅导破除了她的消极想法,帮助她重建了理性的思维模式,实现了自我认同,她的自残行为也就渐渐消失了。

二、联想倾诉法——唤醒改变的内在力量

联想倾诉法是指辅导员运用适当的方法,帮助队员联想到自己生活中遗忘的片段,想象美好的未来,唤醒其改变内在力量的过程,使队员的心灵得到成长。

个别队员因为父母离异而无法感受父母的关爱,常常表现为强烈的自我责备,或者因缺乏安全感产生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出现攻击他人的行为。而在这特殊的防疫期间,离异家庭的队员,特别是父母都不在身边的队员,缺少了同伴的交流,他们的苦闷、无助和孤独感会倍增。运用联想倾诉法,可以帮助他们斩断错误观念,树立正确认知,增强这些队员心理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达到健康成长、良性发展的目的。

案例:

那天,我刚走进教室,就看见小翔同学情绪激动,正不停地用头撞向桌子。询问他为什么要撞头,他说,头不是他自己的,是妈妈给的,身体不是他自己的,是妈妈的,妈妈不要了……说得是那样的伤心欲绝,谁看着都心疼。小翔是个可怜的男孩,从小父母离异,母亲远走他乡,一年都没回来看过他。父亲因为工作繁忙很少管他,只有年迈的奶奶平时照顾他的生活。常年缺乏父母的关爱,导致这个男孩极度孤独,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而特殊的防疫期间,缺少同伴的陪伴,他的孤独感更为强烈,导致他心理问题越加明显。

对于这种缺少父母关爱的队员,作为辅导员,我运用反击式谈话很快纠正了他的错误思维,让他认识到“身体是自己的,要好好爱护。”他的自残行为暂时得到了制止,但是他的心理问题并没有解决。于是,第二天,我让他把家庭相册带来和他进行了深入交谈,帮助他寻找曾经让他倍感家庭温暖的事件,进行积极的正向引导,感受妈妈对他的爱,让他知道妈妈离开并不是不爱他,是父母之间出现了问题。 接着,我询问他:“说说爸爸以前怎么关心你的?现在为什么没时间关心你呢?”让他明白爸爸独自负担一家三口的生活,每天早出晚归辛苦工作是希望给他更好的生活环境,爸爸没有时间陪伴他,要体谅爸爸。最后,我让他想象:如果妈妈回来了,你希望妈妈看到的你是什么样的?邀请小翔憧憬和建构一个自己理想的未来景象。最后告诉他:这个美好的未来需要你的努力,要好好爱自己,爱爸爸,努力学习,健康成长,成为妈妈引以为傲的孩子,小翔的负面情绪慢慢得到改善。

三、系统辅导法——建立良好的人际互动

系统辅导法就是指将队员的个人心理问题放到集体系统中去考虑,辅导的侧重点由只关注队员的个体问题,变为改善集体成员之间的关系,从群体关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时候,对队员进行心理辅导需要配合群体的力量,建立人际互动的良性循环。

案例:

特殊防疫期间,长时间的散漫生活使许多队员出现了浮躁情绪,小乐这个典型的调皮孩子表现更为明显。父亲的教育方式比较粗暴,稍有犯错就对孩子拳打脚踢,导致他潜移默化下形成了不正确的交往方式。课堂上纪律差,影响上课,任课老师看到他也很头疼,他每天都少不了挨老师的批评。最近喜欢上了捉弄别人,有一点不顺心就乱发脾气,渐渐成为队员们的眼中钉。

这个队员是典型的外向孤独症,表面活跃,看似“外向”,实则“孤独”。老师的厌烦态度带给队员一种示范效应,导致所有队员与他成为对立的两面,他因此没有可以陪伴和倾诉的朋友。小乐喜欢捉弄他人的表现根源是爱的需要。当他犯错行为发生时,老师、队员对他的关注强化了他的错误行为。这样的孩子需要的是具体的行为指导和强化,而这种指导靠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集体的力量。

在给小乐做心理辅导之前,我先给任课老师和其他队员做了一次团体辅导,让他们明白小乐错误行为的产生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但是老师和队员们也要负一定的责任,你们的过度关注强化了他的错误行为。我要求大家以后不管他犯什么错误不予关注。同时指导队员们把关注点聚焦到他的正确行为上,比如劳动很负责、爱帮助他人等等,布置每个队员都来找找小乐的闪光点,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本子上,并由中队长统计后向我汇报。根据队员的记录,我及时表扬他。有了集体的配合,小乐和队员们的敌对情绪减少了,再对小乐同学进行心理干预,帮助他学会在自己想发怒时通过听音乐、找伙伴聊天或干点自己喜欢的事情等情境转移法,学会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一段时间后,小乐的改变大家有目共睹。

总之,不管队员出现哪种负面情绪,产生何种心理不适,作为辅导员,我们始终要对队员报以关爱,接纳他们,并巧妙运用心理干预的方法,帮助他们告别负面情绪,成为具有积极能量的阳光少年。

猜你喜欢

小乐辅导队员
传接球跑位练习五则
杨艳丽老师辅导的日记画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黄欢欢老师辅导的日记画
新形势下少儿快板辅导研究
致敬:风雪中的人大扶贫工作队员
古灵精怪的小乐弟
水下考古队员的一天
猫三狗四
毛小乐·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