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慧学课堂中学生观的转变

2020-12-03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0年5期
关键词:主体课程语文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王 昆

回顾中国过去的历次课程改革,都无法回避一个问题,即怎样看待学生。在“慧学课堂”理念的引领下,对于学生观的全新认识是明晰如何处理师生关系的基础,关系着语文教师对于教学过程的调整与转变。

一、语文慧学课堂中学生观的认识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逐渐被广大教师重视起来,并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凸显。开放、自主、有效是慧学课堂的真正表现。所以语文教师应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践行“以生为本”的原则,不断更新自己的学生观,积极构建以生为本的语文慧学课堂。

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是学生,怎样看待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出发点,而教师对待学生持何种态度,长期以来都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话题。

1.不同历史时期的学生观

(1)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说”

传统教育观点下,学生是教师直接作用的对象,是学习过程中的接受者,所以教师对学生机械地进行知识的传授,此时的学生不具有自主性,学生就是一个储备知识的容器,很难具有创造性,学习上也缺乏积极性。因此,在传统的学生观中,将这种把教师放在教育的中心,认为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一切听从教师安排的观点称为“教师中心说”,以赫尔巴特为代表。

(2)以杜威为代表的“儿童中心说”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师中心说”“学生客体说”的教育观也被不断质疑,新的观点不断涌现。以杜威为代表的“儿童中心说”强调学校教育应满足儿童的需要与兴趣,认为学生要在教学过程中立于教育的中心,教育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开展,在教学中,教师居次要地位,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儿童中心说”的提出颠覆了传统的“教师中心说”观念,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慢慢被人们所认可。儿童中心说认为教育应当顺应学生的天性,反对灌输式教育,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

(3)现代教育的多元化学生观

随着新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质疑传统的学生观,在传统教师观下的师生关系的真实写照是“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学生在课堂上实际上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所以认为“传统学生观中的教师过于圣人化,教师将学生成人化,教师将教学工作机械化”,由此产生了对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新的认识,形成新时期下的多种学生观。

2.语文慧学课堂中学生观的转变

每一次学生观的更新都是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重新设定一些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并且对于学生提出一些新的期盼和要求,这要求学校和教师不得不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重新看待学生。

首先,在“慧学课堂”理念的引领下,语文教师应该把学生看作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教育工作。在学生发展过程中,教师也要做好引导和促进的作用,不仅要帮助学生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要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语文教师应当将学生看作独特的个体,学生不但是学习的主体,也同样是一个有丰富多彩生活的人,每个人经历的生活环境各不相同,所以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教师要从整体上理解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最后,要求语文教师把学生看成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学习的工具,不能按照自己的观念要求学生,而应适应学生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要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的本分,但不能代替学生学习,要充当好学生学习发展的引导人。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前的教学实践中,重视并强调学生的知识获得,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性和个性化的培养。在全新的“慧学课堂”理念的引领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逐渐凸显,为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学生观,建立新的理念,将学生看成有独立思想、有情感需求的全面发展的求知者。

二、为适应新的学生观语文教师应做出的调整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提出针对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对于学生的新要求,要求教师建立起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学生观,在这种学生和教师角色定义不断更新变化中,语文教师作为实施中的重要主体,不可避免地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语文慧学课堂重在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而教师在新的理念面前不仅要想办法达到新课改所要求的目标,还要想办法调节原有的课程结构,不断更新上课内容,改变一些课堂行为,更要更新自己的学生观。

语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有以下认识: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意识,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价值,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也应学会树立课程中的主体意识,把自己与学生看作课堂的主体,鼓励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独立思考、自主发展。

在“慧学课堂”的理念引领下,建立新型学生观不仅要求语文教师对于课程实施过程有认识上的改变,还要求语文教师做出角色上的调整,不同于早期教师缺少独立思考的研究和创造力,新型语文教师应该转变传统课堂观念,做课程的开发者。其次,在教育目的上,不再单纯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应该注重以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培养目的。看待师生关系上,学生应当是知识的选择者与课程的参与者,应该明白针对不同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长期以来,一直有关于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谁为主体的讨论,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表现为怎么把教育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的教学局面,语文教师要重新看待自己的学生,用“慧学课堂”的新理念标准将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积极调整姿态,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学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从绝对的权威转变为与学生平等的师生关系。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活动中主体地位的肯定,更是对其人格发展的珍视,以此作为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主体课程语文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论碳审计主体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何谓“主体间性”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