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及规范化护理对策

2020-12-03秦元梅董倩刘姝钟远杨巧芳

智慧健康 2020年26期
关键词:外渗输液规范化

秦元梅,董倩,刘姝,钟远,杨巧芳

(1.河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护理部,河南 郑州 450003)

0 引言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老年患者住院治疗比例越来越大,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而输液外渗是老年患者输液时容易遇到的难题,发生率较高[1]。其主要是指在静脉输液时,所输的药物经输液血管渗出或漏出,进入周围组织,常见的输液外渗表现包括:肿胀、局部发热、发凉、疼痛等。

输液外渗影响输液进程,不仅导致延长治疗时间,还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严重的外渗还可以导致肢体坏死,最终造成医疗事故[2]。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老年患者输液外渗,并对外渗情况做到及时处理,对老年患者意义重大。

1 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的常见原因

1.1 患者因素

老年患者皮肤缺乏弹性,血管容易滑动且相对较脆,甚至存在不同情况的血管硬化,较易出现血管壁狭窄、静脉回流不畅、穿刺后回血慢等,增加了穿刺难度。而且老年患者大多为慢性病患者,由于长期治疗,部分血管营养障碍等,易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输液外渗[3],例如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糖类物质代谢紊乱,微血管出现循环障碍等;老年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疗时,反复使用刺激性药物导致静脉血管硬化或脆弱等都易引起静脉输液外渗。老年患者输液时常须更换体位,翻身、坐起等活动出现输液器难以固定也易导致输液外渗;另部分老年患者意识不清,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或在输液时未得到有效看护也增加了外渗的几率[4]。

1.2 治疗因素

患者在治疗时出现输液时间过长、输液量大、速度过快等都会造成输液外渗。老年慢性病患者常选用静脉留置针穿刺,以减少穿刺次数,但静脉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除输液外还需封管、连接输液泵,其留置时间过长、汗液污染等原因也易造成输液外渗[5]。

1.3 药物因素

各个药物对应的浓度、酸碱度、渗透压等,在一定情况下也会相应的刺激血管,例如多巴胺是常见的外渗高危药物,化疗药物、甘露醇等属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当药物的作用使得血管内淤血、压力增高时则出现输液时外渗[6]。此外,药物温度过低时易导致局部血管痉挛,引起外渗,因此药物输注时要注意温度不可过低,可适当加温[7]。

1.4 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在穿刺之前应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健康宣教[8],穿刺技术主要由护理人员实施,部分护理人员可能会缺乏临床操作经验、出现穿刺不熟练、血管、穿刺部位选择不当等现象,导致反复穿刺,最终引起血管机械性的损伤[9]。在静脉输液时,输液器材选择不当、输液贴固定不牢固、错误的拔针及按压方法等都会造成输液外渗。采用药物推注方法时,血管内压力骤然升高也易造成输液外渗。在输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未严格执行巡视制度,对输液患者缺乏及时的巡视或对早期外渗情况缺乏正确处理也是重要的因素[10]。

1.5 环境因素

患者夜间输液、温湿度不适宜也易造成输液外渗[11]。科室管理上缺乏健全的监管体系,在发生外渗时缺乏专业处理方法的指导也是造成输液外渗发生率高的常见因素。

2 规范化静脉输液措施

2.1 护理人员规范化

①护理人员在输液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皮肤及药物使用情况,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输液器、输液贴。②在输液时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无菌操作原则,将经验和所学专业知识相结合,穿刺部位原则上需遵循“先远端后近端,先细后粗”的原则,避开关节、瘢痕、硬结处,特殊药物则优先选择手背部粗直、弹性好的血管,根据输注要求选择最合适的输液部位[12]。③在确认输注成功后应使用合适的胶带固定输液器,防止输液器意外滑脱造成外渗。合理调节输液器的滴速,禁止患者自行调整。④在患者整个输液期间,责任护士要严格落实巡视制度,实施责任制巡视,主动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对意识不清的患者、无陪护患者及输注特殊药物的患者增加巡视次数,必要时可连接输液报警器或在输液管上做明显标识,以便及时发现输液外渗。⑤如若发现药物外渗,应立即拔针,并根据输液处皮肤情况和使用药物情况进行合理且迅速的处理[13]。

2.2 科室管理规范化

①加强静脉输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考核[14]。定期对基础护理学中相关静脉输液的理论知识、科室内常用药物的特点、注意事项、药物外渗情况早期识别、不同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外渗的风险、患者健康教育等知识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考核。②定期举行操作技能考试和竞赛,在考试和竞赛中提高护理人员的穿刺成功率,赛后就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的方法进行讨论,并统一规范。③成立品管圈小组[15],设立输液外渗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对静脉输液外渗病例展开讨论、交流并总结,通过案例分析、经验总结来降低输液外渗发生率[16]。并组织观看外渗相关警示报道,以此来进一步的提高护理人员外渗风险防范意识[17]。④成立科研小组,不断进行输液相关知识的更新,学习最佳的循证经验并科学的运用到临床中,积极有效的解决输液相关外渗问题[18]。

2.3 患者规范化健康教育

住院患者大多缺乏了解输液相关的注意事项,因此,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19]。护理人员可以采用以下的宣教方法:①入院时添加科室公众号或责任护士微信,通过线上发布静脉输液的相关知识,包括正确的输液姿势、正确的按压方法及其他知识,考虑到老年患者较少使用微信,此举可由其家属参与。②制作静脉输液健康教育宣传册,内容包含如何识别输液外渗以及发现外渗时应如何反应等内容[20]。③每次输液时对老年患者进行面对面及时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向患者讲述输液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时的表现,以及如何识别及自我护理,告知患者输液时正确摆放肢体、正确按压的重要性。通过常态化的健康宣教,将提高输液患者对输液不良反应情况的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外渗的几率。④针对输液外渗高风险患者,增加其心理指导,对患者给予充分的关怀,换位考虑患者的个人感受,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 规范化措施应用及创新

曾艳[21]等建立医护合作团队,规范化输液管理,有效地减少了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汤娟[22]等针对老年患者的血管特征,在穿刺时由操作者手握患者手指,拇指置于手背血管处拉紧穿刺血管,患者不必握拳,此方法经改良后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了输液外渗的发生率;虞舒[23]对门诊输液大厅的老年患者采用规范化的输液措施,从输液前、中、后三个阶段进行干预,结果证明输液外渗率可明显降低。刘晓卉[24]等在规范化使用静脉留置针时,使用创新的手指操对外渗、静脉炎等不良反应进行干预,效果良好。针对胶带固定不良导致的输液外渗,何金[25]等发明输液固定托,提高穿刺成功率和患者的舒适度的同时减少了渗出的发生率。谢丽媚[25]创新了由高分子凝胶制成的新型输液夹板,应用于老年患者可有效防止药物外渗、针头脱出或移位等。

4 小结

老年患者为临床住院的主要人群,其输液外渗率明显高于其他群体,因此降低老年患者输液外渗的风险为临床工作的重点,不能掉以轻心[27]。通过分析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外渗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总结如何采取规范化的防范和干预措施,建立高危外渗风险患者的识别机制等可降低外渗情况的发生率,并减少对患者造成的不必要伤害。输液外渗发生率的下降可有效的缓解老年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28]。在医疗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的今天,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静脉输液知识,提高静脉输液等技术水平,掌握创新有效的辅助方式来帮助老年患者减少输液外渗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猜你喜欢

外渗输液规范化
CT增强扫描检查中高压注射对比剂外渗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护理干预在小儿临床药物外渗中的效果研究
时间都耗在表表、牌牌上 变味的规范化令人厌烦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地方立法调研规范化建设探析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显影剂加温处理在CT增强扫描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计岁的规范化与年谱编纂体例
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