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钟》2020年总目

2020-12-03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音乐研究

乐苑往事

师恩不忘——追念我的导师谢功成教授 …………………………………………………… 王安国(1·004)

积跬步以至千里——杨匡民教授与《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 李 松(2·004)

先行者 奠基者 传道者——感佩杨匡民先生对民族音乐事业所作的贡献 ……………………………… 黄中骏(2·007)

杨匡民与荆楚古音——缅怀先生将我扶上马再送一程 ……………………………………………… 王庆沅(2·021)

区域音乐文化研究的先觉——杨匡民先生民歌研究之学术贡献 …………………………………………… 周 耘(2·027)

深切缅怀恩师舒琛珍先生 ……………………………………………………………… 王玉澄(2·034)

作曲技术理论研究

托尔斯泰批判——雅那切克《第一弦乐四重奏》分析 …………………………………………… 彭志敏(1·009)

理解《音乐的节奏结构》——一些核心概念与问题的讨论与评价 ………………………………………… 张 巍(1·025)

杜蒂耶晚期创作中的音高结构探究——以三部与“时间”相关的乐队作品为例 ……………………………………… 刘 鹏(1·031)

汪立三《秦王饮酒》的创作缘由以及细节分析 ………………………………………… 张奕明(1·046)

音乐作品表演版本研究二题 …………………………………………………………… 张 璟(1·052)

“神秘和弦”生成的和声关系及和声张力 ……………………………………………… 胡向阳(2·110)

呈示中的“展开性变奏”——勋伯格发现和发扬的一种勃拉姆斯主题法 ………………………………… 刘 畅(2·119)

哈里森·伯特威斯尔“迷宫”手法中的节奏表现与隐喻表达——以几部作品为例 ……………………………………………………………… 张晔林(2·130)

论辟斯顿弦乐四重奏作品中音高结构的对称形态 …………………………………… 张宝华(3·067)

论现当代音乐创作中的单声部复调思维及技法类型——由两种同源技法的智性、联系而引申………………………………………… 王馨密(3·082)

威伯恩《小交响曲》(Op.21)新论——基于序列组合、对称原则、五度框架的综合分析 …………………………… 孙 杉(3·092)

改革开放初期三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思维的西方起源 ………………………… 王广宇(4·076)

民族、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里盖蒂《中提琴无伴奏奏鸣曲》第一乐章“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 左延芳(4·089)

民族音乐理论研究

范畴与角度: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态研究问题 …………………………………………… 蔡际洲(1·061)

模糊平衡与柔性缓冲——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结构机制研究 …………………………………… 蒲亨建(1·072)

《普庵咒》乐目家族传承谱系梳理 …………………………………………… 胡晓东 于 澜(1·077)

20世纪汉剧唱片资料整理与探析……………………………………………………… 马晓澄(1·088)

粤北过山瑶“挂灯”仪式音乐调查研究 ………………………………………………… 赵旭超(2·078)

多“档”山歌的多层次起承转合结构探析——以江苏五首民歌为例 ………………………………………………………… 王 琳(2·093)

布里亚特长调演唱中的唱词特征及“诺古拉布日”——以《阿拉塔日嘎纳》为例 ………………………………………………… 李巴达拉胡(2·102)

哈萨克斯坦三首创作歌曲在我国变异初探…………………… 杜亚雄 莱再提·克里木别克(3·104)

同宗曲调奇,交流深且长——俄罗斯鞑靼族民歌与中国蒙古族民歌同宗曲调初探 ……………………… 乌兰杰(3·112)

《广成仪制》中的道教仪式音乐 ……………………………………………… 肖 珺 蒲亨强(4·116)

吐鲁番赛乃姆中的“纳孜尔库姆”…………………………………………… 吐尔洪·司拉吉丁(4·130)

客家筝乐的文化属性及其审美特征研究 ……………………………………………… 尹 璐(4·138)

中国音乐史研究

近代中国音乐史加强日常生活史研究的学术意义 …………………………………… 夏滟洲(1·096)

《朝天子》曲名考辨 ……………………………………………………………………… 李 强(1·106)

从“秦汉子”看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文化涵化的历史因素 …………………………… 张晓东(1·116)

郝路义在华事功纂要——圣乐本土化、汉诗之英译……………………………………………………… 宫宏宇(2·037)

冼星海生平研究之相关史料考证举隅 ………………………………………………… 查太元(2·048)

略论中国音乐文化多元一体的发展与格局——中国音乐史研究深化刍议之一 ……………………………………………… 秦 序(3·122)

承佛界天神风骨 融汉土道儒仙韵——云冈石窟的飞天乐舞 ……………………………………………… 吴巧云 姬 乐(3·130)

清代湖北府县释奠礼用乐的历史变迁………………………………………………… 李 莉(3·144)

西方音乐史研究

“应当”与“可能性追求”——康德“应当”学说的价值论意义……………………………………………… 姚亚平(1·124)

是革新,还是复兴?——勋伯格“无调性”音乐中的复调-音程式创作思维探究 …………………… 袁利军(1·129)

期待与回声——从历史预言看西方现代音乐………………………………………………… 徐志博(4·099)

作曲家传记编纂的历史演进…………………………………………………………… 杜 琳(4·107)

研究述评

琴谐古今 和同天地——丁承运《琴上月令》述评……………………………………………………… 潘 斌(1·139)

唯留内心清纯——为“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研究暨樊祖荫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写………… 梁茂春(1·144)

莉迪娅·戈尔《人声之问》中译本校后琐记 …………………………………………… 孙红杰(1·147)

《莫扎特之魂》:接受·视野·经典 ……………………………………………………… 高柳青(2·156)

种族身份、道德主体与救赎的哲学意义——评《勋伯格与救赎》…………………………………………………………… 章馨方(4·148)

译文与导读

为易变提出的恰切卜题——重温《易经》和凯奇 ……… [美]安吉拉·杨(著) 李忠浩等(译) 周勤如(审订)(1·153)

导论:族群性、身份认同与音乐 ……………………… [英]马丁·斯托克斯 著 洛 秦 译(3·004)

《再谈〈春之祭〉——斯特拉文斯基的分层观、节拍的心理特征和非洲复合节奏》导读

…………………………………………………………………………………………… 郭 新(3·020)

再谈《春之祭》——斯特拉文斯基的分层观、节拍的心理特征和非洲复合节奏

……………………………………… [美]皮耶特·凡·顿·托恩 著 周 远 译 郭 新 校(3·025)

应用音乐研究

论珍贵声音文献的数字化典藏和修复手段——以武汉音乐学院图书馆“库藏音碟维护专项工作”为例 …………………… 刘 婷(1·160)

音乐图像研究

朝鲜境内高句丽墓音乐壁画的内容、分类及特征 …………………………………… 王希丹(2·058)

图像与音乐史研究之关系——以《点石斋画报》晚清音乐生活场景为例 ………………………… 李 俊 田可文(2·068)

音乐美学研究

布尔迪厄的音乐社会学美学思想……………………………………………………… 王文卓(2·142)

茅原音乐美学学术贡献刍议…………………………………………………………… 曹家慧(2·148)

音乐治疗学研究

寻找和谐:音乐与医学融合的疗愈力量——“第六届音乐与医学国际学术会议”综述

……………………………………… 万 瑛 叶欣宇 廖惠娴 薛添琦 冯孟阳 周筱钰(3·053)

音乐表演研究

是谁的配器?——格什温《F大调钢琴协奏曲》探究 …………………………………………… 寇 琰(3·156)

献给2020·“抗疫音乐”专栏

蝴蝶之光——交响曲《献给2020》的结构过程与意味思考………………………………… 彭志敏(4.004)

乐者于心 感物而动——赵曦抗疫歌曲《生命》的创作手法分析……………………………………… 张力威(4·011)

大爱无疆 曲献英雄——吴霜《明月黄鹤楼》的创作思维……………………………………………… 吴 玥(4·019)

祖国大爱 永记心中——2020年抗疫“三部曲”之《你们是最可爱的人》创作札记 …………………… 刘思远(4·026)

琴学研究

重庆图书馆藏孤本《志喜堂汪朗山琴谱》述考……………………………… 梅 强 宋万鸣(4·034)

建国初期之琴曲《广陵散》打谱研究——以管平湖、顾梅羹谱本为例………………………………………………… 丁霓裳(4·041)

琴曲《离骚》存见版本流变考论 ……………………………………………………… 朱益红(4·053)

韩愈琴诗公案之再阐释——以两宋文人的争议为中心 ……………………………………… 沈 扬 钟振振(4·067)

猜你喜欢

音乐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奇妙的“自然音乐”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音乐从哪里来?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