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课程思政的优势与策略

2020-12-03重庆市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校刘吉平

青年心理 2020年20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思政课程

重庆市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校 刘吉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除思想政治课程外,“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些重要论述,为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遵循,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中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既有丰富的思政资源,又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所谓课程思政,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指导下,充分挖掘提炼各个学科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机地融合到学科内容的教学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课程思政的实质,就是以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在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课程思政的基本要素应该包括思政资源、教学方式和思政主体教师三个方面。其中思政资源是课程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学方式是课程思政教育价值实现的必要手段,教师是课程思政教育价值实现的关键力量。

二、中学语文课程思政的优势

语文课程具有基础性、工具性、审美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对学生审美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理解与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历来有“以文化人”“文以载道”的传统,学生可以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传承文化,塑造精神,歌颂美好。中学语文课程恰有这独特的优势:

一是具有“先天之功”。中学语文课程内容承载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小说散文、今古传奇,抑或是中外名著,很多课文都是经典名篇,如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岳飞的《满江红》、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在这些流传于世的佳作中,蕴含了诸如家国情怀、仁义孝悌、先人后己等优秀传统文化。学生捧书而读,美好道义、高尚情操的种子就会慢慢发芽,心灵受到洗礼,精神得到升华。

二是具有“后天之利”。无论是《雨说》,还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还是《未选择的路》《纪念白求恩》《伟大的悲剧》等,无一例外地告诉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管是险滩急流、艰难困苦还是困顿诱惑,都要积极乐观地面对,坚定向前。这无疑为学生从“学校人”转变为“社会人”发挥潜在的作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中学语文课程思政的策略

中学语文课程思政要富有成效,应该从中学语文学科特点出发,结合课程思政基本要素,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充分挖掘教材思政资源,创新课程教学方式,提升教师思政能力。

(一)契合立德树人主题,挖掘教材思政资源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在知识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那么,如何去挖掘教材的思政教育资源呢?我们可以从课程模块和课程类型两个方面去思考。

1.依据课程模块,提炼梳理思政内容,构建思政教育体系。基础模块基本上都以主题内容为单元来进行编排的,从宏观上为课程思政提供了纲目基础,但思政教育目标不明确。因此,我们在进行单元教学目标设计时,要认真提炼思政内容,确立单元思政教育目标,构建课程模块思政教育目标体系。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杰出人物”,让读者从科学家、军事家、文学艺术家身上去感受他们非凡的气质,唤起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第三单元却是“小人物”单元,让读者从“老王”“长妈妈”身上感受他们的平凡与伟大,从而引导学生向善、务实、求美。可见编者的独具匠心。人可以追求崇高,也可以于平凡中活得真实。这不正是落地的生活吗?

2.依据课程类型,采用不同的思维方法,挖掘设计思政教育元素。每个课程模块涵盖了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类课程类型,现分别说明如下:

一是阅读与欣赏类课型,可用挖掘提炼的方法。我们要围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劳动精神等,在课文中精心挖掘提炼思政教育元素,并作为情感价值目标形成于教案中,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如《植树的牧羊人》,一个人几十年坚持做一件他认为值得的事,从而造福人类。这何尝不是一种慷慨无私,不是一种工匠精神?

二是表达与交流类课型,可用主题设计的方法。这类课型主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教材对能力目标做了具体要求,可在情感价值目标上不够明确,可以灵活处理。以“天下国家”或“地方文化”为主题,结合单元目标而定。

三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类课型,可用项目设计的方法。这类课型是锻炼学生语文能力,考查学生思想水准的有效手段。主要是根据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因此,我们在注重运用有关语文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设计情感价值的思政元素。如研学旅行、专题调研等社会活动,就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和意志品质。

(二)转变传统育人观念,更新课程教学方式

课程思政要改变只注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传统育人观念,要树立融知识、能力与情感价值为一体的育人理念,要运用合理高效的教学方式,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努力提高中学语文课程思政的效率。

1.要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思政教育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课堂教学一味以“灌输式”“填鸭式”的方式进行教学是不行的,学生亲自参与体验才有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认同。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创设课堂良好氛围,灵活运用案例教学、小组合作、角色体验、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价值取向的渗透,从而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

2. 要搭建课程实践平台。当前,中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许多教师更多地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课程教学实践活动相对较少。我们应该拓宽课程教学空间,积极搭建课程教学实践平台,有针对性地设计思政教育主题,开展健康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如开展以发扬光荣革命传统美德的情景剧,以抒发家国情怀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以争做新时代劳动者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以弘扬奉献精神为主题的故事会等,将课堂教学的有限时空转向一个能生动导向价值取向的平台,对于中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和价值判断力,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要延伸课程教学路径。课程思政仅仅依靠课堂45 分钟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可以根据中学语文学科功能优势和中学教育的特点,有目的的延伸课程教学的路径。

一是引导拓展阅读。针对多数中学生阅读量不达标的现实,教师可以结合单元思政教育目标,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引导拓展阅读。

二是融入社会活动。生活处处皆语文,社会是真正的语文大课堂,能让中学生学到很多在校园里、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教师要将语文课程的教学融入社会,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创设与社会生活相近的情境。

三是要融合现代教育技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新媒体新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因此,我们要大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提升中学语文课程思政的效率。教师可以通过授课PPT 上的网页链接,直接获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思政教育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源,用教学一体机直接展示给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中的弹幕、讨论组、BBS 等工具,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理解、接受正确的价值观,洗涤灵魂,净化思想;还可以将平时收集到的思政教育相关内容按与之相关联的教学内容分类整理到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 群中,传达新信息,传播正能量,让学生不受时空限制接受思政教育。

(三)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增强课程思政能力

课程思政的目标是育人,课程思政的价值成效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我们要提升中学语文教师的思政能力。

1.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就是要增强教师的政治站位。这就要求教师要以正确的政治方向、敏锐的政治意识、坚定的政治信仰,解决“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以主流价值取向,给予学生正确思想的引导和启迪。

2.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就是要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坚定的教育信念,要对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积极引导学生崇善、扬善、为善。

3.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就是要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厚重专业知识,涵养专业能力,升华专业精神。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以“四有”好教师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自我研修、教学反思和参与培训等途径,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以满足课程思政的需要和当代人才培养的要求。

四、结语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党和国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要求,中学语文教师要肩负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树立课程思政价值理念,深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更新课程教学方式,增强课程思政能力,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盼,充分发挥中学语文课程育人的优势,努力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思政课程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