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优老教师在学校高品质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020-12-03四川省成都市玉林中学

青年心理 2020年20期
关键词:名优高品质建设

四川省成都市玉林中学 曹 兵

中学教师在职称晋级和名优评选的时候,评审条件一般包含政治条件、学历资历条件、业务条件等。一般来说,职称较高或评上较高级别的名优教师,往往业务精通、治学严谨,对所教学的科目已经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教育教学效果较为显著,或者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方面已经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且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勇于创新或在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研究、课程建设中成绩卓著,也在当地中学教育界颇有声望。但也存在这样的情况,随着“功成名就”,自己的年龄也偏大成为“名优老教师”了,就无意再去“争名夺利”了,曾经不遗余力表现出的才能、潜力和创造性也慢慢地处于休眠状态了。开始“带”不起“头”,“示”不了“范”了,会在中青年教师中引起负面议论。学校若对这种现象不加关注,不能有效避免或及时激活这种“休眠”状态,则学校的持续发展尤其是高品质建设就会“雷声大,雨点小”,难以落实。北京四中的刘长铭校长曾说:我国的学校往往“有那么多的口号和理念,但是绝大多数没有落地”。这种现象确实不在少数,学校领导者或管理者没有认清校内名优老教师的地位,没有发挥好名优老教师的作用是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对校内的名优老教师,学校要有个明确的工作定位和责任要求并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持,使名优老教师清楚自己不能放缓完成教育使命的脚步,使全校教职工认识到名优老教师在学校高品质建设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一、名优教师的地位

高品质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人格特质+全球视野”教育的学校,是根植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教育的学校。学校的高品质建设必须有一支思想信仰、教育情怀、价值追求、智慧才能卓越的教师队伍,能够在持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和教学效益的同时,寻找各自教育教学的制高点,尽情发挥自身高品质建设的能力优势和团队优势,努力保证和保持学校的办学能够择高处立,寻平处坐,向宽处行。学校的名优老教师对曾经“战天斗地”的校园和“耕耘奉献”的讲台怀有深厚感情,对教育事业有“忠诚”和“清醒”的坚守,对各层次学生都有“大爱”的高尚情怀,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坚定的支持者和模范的执行者,是能够提炼学校思想、弘扬学校精神、讲好学校故事、传承学校优良传统的必不可少的群体,是学校高品质建设的重要力量,言谈举止能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学者说,学校的高品质建设,不一定要高楼林立,但一定要名师荟萃,群英闪烁。也有学者说,中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生命,老教师是学校高品质建设的灵魂。这在某种程度上表达的是对名优老教师地位的看重和作用的认可,其实,名优老教师都知道自己在学校建设中的地位,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发挥什么作用,能够发挥什么作用。回顾教师生涯,都能为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而自豪,虽然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所以,尽管已经站在三尺讲台教书几十年,但至今仍能挺直地站着,上对历史负责,下对莘莘学子负责(其实就是对国家、民族负责)。但如果学校给的机会不多或不恰当,虽然教育情怀还在,随着“存在感”降低,名优老教师就会逐渐放弃对学校发展的思考研究、建言建策的兴趣,把自己当退休“预备队”准备休息了。对这样的群体,需要学校不断探究名优老教师的地位与学校高品质建设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充分发挥名优老教师的作用,不然学校就可能出现虽有名师“荟萃”,却不再有群英“闪烁”的现象。

二、名优教师的作用

明朝心学大师王阳明在浙江的故居有一副楹联: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说:教师是“有思想的实践者”。梁启超曾说过:教育的本质,是教人不惑、不忧、不惧,顶天立地做一个人。一名教师把“名优”做到“老”时,可能才会真正对这些说法心领神会并有深刻的实践感悟,从有思想的实践者成为有实践的思想者,理应还能大有作为。名优老教师,除了有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外,还对如何教书育人进行过积极探索,善于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并能理性思考使学生“学有良教”的“教”应该“良”在何处。所以,对学校而言名优老教师的经验和思考丰富又实用,理应是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最该有发言权的人。“立德,立功,立言”一直是我国传统知识分子所追寻的人生价值观和意义的最高标杆,也是目前为完成所担当的教育使命的教师生涯“三部曲”。名优老教师的立德,即树立高尚的品德和情操,不以年龄为界限,需要靠一生看似平淡的教育坚持,自然不能松懈;立功,即为国家教育事业特别是学校发展建立功绩,名优老教师已为此贡献了自己的青春,也得到了相应的认可;而立言,需要有教育教学经历的厚重积累、冷静思考和深度研究,才能立足价值坚守提出有真知灼见的言论,名优老教师恰好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可以借自己“淡泊名利”的心态,“无欲则刚”的状态,用“立言”来实现成为“明理明知明教”的“万人师”的理想。名优老教师除了完成好自己的课堂教学任务、做好教育教学的“传帮带”工作外,就可以通过为学校的高品质建设“把脉建言、把关论言、把舵撰言”这三大作用实现自己“立言”的愿望,书写自己职业生涯的三部曲。常言说,不抓升学率的学校没有今天(这当然需要广大教师为“今天”立功),只抓升学率的学校没有明天(这就更需要教师尤其是名优老教师为“明天”立言)。一所学校,如果规模比较大、老教师比较多的话,名优老教师起不到这三大作用,学校的高品质建设或龙头作用就会活动有余,层次不高,分量不够,所以“三大作用”也是学校“激活”并“刷新”名优老教师的工作抓手。

(一)把脉建言

把脉,是分析教师教育教学、学生学习实践以及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或相关细节的存在与落实情况,判断是否有异常及其对预期结果的影响,以便及时纠正偏差。建言,即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提出对学校发展有益的好点子,能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建议。名优老教师常年在教育教学一线“摸爬滚打”,就职过不同的学校,应对过不同的形势(如教育政策的变化、社会关注的变化、学生及家长的变化等),养成了观察与思考的习惯,积累了“正三观”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建言往往站位高、接地气,而把脉主要是增加建言的“精准度”。比如:学校教导处利用大数据分析可以对学生的半期、期末考试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找出差距和问题症结,提出总的整改要求。有了技术支持后,名优老教师可以结合数据分析通过听课、访谈、研讨等方式对师生在学科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剖析会诊,提出有效解决的对策和方法,保证学校高考、中考目标能更好地实现。这个工作本来是由学科教研组或备课组完成,但学校组织名优老教师积极参与“把脉建言”,往往能更好地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因为“物有本末,事有始终”,名优老教师的教学积累成就了能“知所先后”的经验,可以帮助中青年教师在具备教育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增加教育教学“道行”的厚重;可以从思想的角度帮助教育教学上出现困难的教师分析原因,转变观念,制定措施,及时走出困境;例如:“把脉建言”可以从战略的高度在学校品质建设过程中某一时期出现瓶颈时,分析制度、文化,探讨措施、方法,寻找切实可行的突破口。

(二)把关论言

把关,是对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标准规范的执行、原则性问题的研讨、常规的检查评价和考核评比等对学校高品质建设起重要作用的事项,能积极参与并有明确的专业性意见或表态。论言,即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教学的标准规范、考核的目标内容、绩效的评比细则在制定时有论证性、评论性的表达,在执行时有解读性、说服性的阐述,“论言”是“把关”能服人的重要支持和表现形式。学校高品质建设的推进,往往是“流程走到位,品质看得见”,流程科不科学,名优老教师参与的论证必不可少。这样,在管理上要求教师们“需要这样做”遇到困难时,名优老教师就能“以理服人”,部门也会“依理服人”,帮助大家从心理上解决“应该这样做”的问题。学校的内部管理一般是线、块结合,工作的把关者本应是部门主任,年级组、教研组组长,有的学校可能还有校区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对名优老教师来说,所谓“把关”其实是参与把关的意识,起到积极参与把关的作用,而不是在自己身边就要出现某个决定时,还“事不关己”,“难得糊涂”。比如:学校制定某个方案征求意见时不发表意见,定下方案执行时却说方案有问题行不通,或别人说行不通时自己无言以对,就属于没有把关意识或没表现出把关意识。名优老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就更要在听课指导、教研活动中,起到学科专业把关的作用,既要结果把关,又要过程把关。诸如“不能一讲到底”到底讲多少,“不能题海战术”到底用多少题,“不能低级趣味”如何提高兴趣,“不能过于热衷解题技巧”到底还讲不讲技巧等问题,往往使一些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无所适从,没有名优老教师的把关,就容易出现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的现象。渗透到各个学科的名优老教师的教学把关,可有效杜绝盲目施教(如课标不钻研、学情不分析、教法不合理、主线不清晰、目标不明确、流程不自然、点“睛”不到位等)、效益不高(如教与学的思维各走各的道,没融合、不融洽)的课堂,还能通过对渗透学科思想、介绍学科历史、宣扬学科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的把关,提高学校课堂教学的品质。通过“把关论言”帮助青年教师习惯笃实的学习研究,扎实的课前准备,踏实的课堂教学,务实的课后辅导,在精准的施教中,促进学生热爱学习、主动学习、深度学习。对学校品质建设而言,建立和不断完善制度,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和根本保证,特别是实事求是的考核制度、考评办法,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发展憧憬,既要奖惩分明又要有可操作性,往往需要经过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广泛讨论、修改调整的过程。而名优老教师尤其要对其中的考核、考评条件,逐条论证,逐字斟酌,掌握分寸,起好“把关论言”的作用,以保证学校的考核制度和考评办法实用、能用、好用,导向性强,能够最大限度地成全学生,成就教师,发展教育。

(三)把舵撰言

学校领导班子掌握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核心理念的落地实施,是学校工作的把舵定向者,这不言自明。此处对名优老教师提出的把舵,是指在学校高品质建设中,参与重大改革、重要方案、特色项目等事项的研讨和决策之后,参与对学校办学理念、教学常规、课程推进、专业提升等方面落实情况的检查和监督之时,有“参与了把舵”的态度,能站在学校品质建设的高度,从专业的角度解读方向、优化方法、稳定军心、鼓舞士气。撰言,即把要说的话或说过的话写下来,归纳提炼,形成自己教育思考和教学主张,对学校的发展过程进行理论支持,对学校的办学成果进行理论充实,汇总成的集体智慧才能使学校的高品质建设有足够的理论自信和恰当的战略定位。比如:学校为了发展能够更上一个层楼,要推进某项教育教学改革或特色建设,这不仅需要教师转变一些教育观念,还需要教师为培训学习、为实践创新多付出一些汗水,在时间上多做出些牺牲。由于教育是个等待的过程,改革或建设的成效往往不能立竿见影,时间长了,就可能有怀疑的声音出现,此时名优教师参与把舵的态度和行为就非常重要,可以阻止或纠正舆论走向可能出现的偏离。又比如涉及教职工个人利益的考核考评,可能会造成一些教师情绪的不稳定,名优老教师在参与方案、细则的研讨制定与落实监督时,能用“公平、公正”的心态将考核考评方案、标准的“舵”把稳,就会使考核考评对学校发展起到鼓舞人心、凝聚力量的作用。校内刊物中的学术性意见在让教师明确学校发展方向、清晰高品质建设思路、认同学校的大政方针策略方法,从而能同舟共济保持航向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名优老教师的“笔墨”在撒向校外时也应该在校内占有一席之地,将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品进行交流展示、提供佐证,不仅丰富自己的教学积累,完善自己的教育思想,还能成为参与把舵的物化成果以增加把舵的理论力量,也是讲好学校故事的重要材料和继续推进学校高品质建设的重要参考。

名优老教师是教坛老将,能起到的作用有很多,有些学校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名优老教师提供了进一步发挥作用的机会和岗位(职能),如成立名师工作室、学术委员会、教学督导组等,都是想发挥好名优老教师的作用。不过王阳明有一句名言“山贼易除,心贼难除”,学校还要帮助部分名优老教师摆正心态,打开心结,加强学习和研究,不让自己落后于学校发展的步伐,在作为教师的“立德” “立功”之余,勿忘“立言论道”,“立言多启沃,论道盛谋猷”。使学校名优老教师教育教学的集体智慧,围绕学校未来的“高度、深度、广度”,起好把脉、把关、把舵的作用,且能够树立精要可传的言论,支持学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科教学、学生教育进行思想引领,用行之有效的、实事求是的教育教学方法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从而促进全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助力学校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加快学校高品质建设的速度。

猜你喜欢

名优高品质建设
干部带头 乡村e站助力 共同打造高品质示范村
长沙市三种名优虾类池塘养殖研究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既要高品质,也要接地气——上海歌剧院发布2018年演出季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牢记使命 强化担当努力创建全国一流重点名优高职院校
跟着明星感受高品质的吃喝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