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听众反应写声音

2020-12-03周苗妙长沙市岳麓区联丰小学语文教师

十几岁 2020年31期
关键词:口技宾客听众

周苗妙(长沙市岳麓区联丰小学语文教师)

读写新角度,每期选择一个平时不常思考的角度进行专题探讨。本期,我们来研究如何表达声音。

你们有没有在某个时刻,被某种声音打动或惊扰?你们又是如何将它们记录下来的呢?

你们一定掌握了不少描写声音的方法,譬如:用上恰当的拟声词,通过联想将声音写生动,运用通感把听到的变成看到的,等等。而今天,我想与你们分享一个特别的描写声音的方法——不直接从声音下手,而是通过听众反应写声音。

清朝著名作家林嗣环在《口技》一文中,将“善口技者”所表演的各种声音描绘得惟妙惟肖,其中这些片段尤其精彩: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你们看,听众的反应紧随着口技表演者声音的变化而变化,几乎完全进入了表演者营造的生活情境之中,由此表现出声音的惟妙惟肖,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作者通过听众反应写声音,表达效果何其妙哉!

我们在描写声音的时候,也可以像这样,抓住听众的整体反应,通过观察听众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的变化,写出声音的美妙。

注释: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注释: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注释: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哆嗦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无独有偶,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对声音的描写,也到了一种绝妙的境界,其中“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同样是通过听众反应写声音,满座宾客掩面哭泣不停的表现,将琵琶女所奏乐曲的凄凉悲伤写得淋漓尽致!

注释: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江州司马的青衫已被泪水浸湿!

北宋大文豪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一句“舞幽壑(hè)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恰到好处地通过听众反应写声音,表现出了洞箫声的凄切婉转。

注释:这声音,能使深渊里的蛟龙起舞,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

你们看,关注听众整体反应的同时,还可以聚焦个别听众的细微反应,通过描写个别听众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变化,来表现声音的吸引力。

清末小说家刘鹗在《老残游记》中对声音的描绘,又何尝不是这样:

“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

“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

“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作者对听众反应的描写可谓恰到好处,既抓住了听众的整体反应,又关注了个别听众的细微反应。在遣词造句时也颇为讲究,他让声音钻入听众的身体,伏贴了脏腑,畅快了毛孔,从而点出了白妞(说书姑娘,《老残游记》中一位角色人物)说书技艺的出类拔萃。如果我们在创作时,也能恰当运用夸张手法,来表现听众们奇特的反应,就更妙了。

通过听众反应写声音,这种方法,可不是大作家们的专利,小学生也可以将它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这篇《歌咏比赛》就是这么写的:“小美同学上台了,她一开嗓,同学们掌声雷动,我也感到浑身畅快,就连我校音乐权威赵老师,也频频点头赞许,一向严肃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位同学并未直接描绘小美同学歌声的美妙,但作为听众的“同学”“我”“赵老师”的一系列反应,却都说明了小美同学的歌声确实非常优美、动人。

我们要如何掌握好这一方法呢?其实很简单——在描写声音的时候,注意仔细观察听众的整体反应,也就是对现场的气氛进行描绘,同时要聚焦个别听众的细微反应,注意个别听众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等方面的变化,并对其变化进行细致入微地刻画。

通过听众反应写声音,你学会了吗?拿出笔,用这种方法,从下列声音中选择一种进行描写吧。

大自然的声音:蝉鸣声、蛙叫声、风声、雨声……

噪音:装修声、教室里的吵闹声、楼上的敲击声……

动听的声音:乐曲声、乐器声、朗读声……

猜你喜欢

口技宾客听众
擅长口技的猎人
名利如“宾客”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名利如“宾客”
名利如“宾客”
90后口技传承人:用一张嘴还原《阿凡达》
听众
热闹婚礼季,如何在宾客中脱颖而出?
表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