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

2020-12-02孙晓琳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语言语文课堂

孙晓琳

浅谈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

孙晓琳

(延边大学,吉林 延吉 133002)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媒介。目前教师的教学语言尚存在不规范、平淡、对话性提问缺乏以及忽视态势语言等问题。良好的教学语言应该具备言之有趣、言之有情、言之有礼、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特征。

语文教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特征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媒介。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①有效的教学语言可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笔者就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和良好的教学语言应具备的特征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

1.教学语言不规范

教学语言不规范表现在方言的使用、口头语言的使用和语言拖沓反复三个方面。首先是方言的使用。经国务院批准,自1998年起,每年9月的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不仅有责任和义务进行普通的推广更要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的作用。但在调查中发现,仍有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过度使用方言的情况,以东北地区为例,东北方言的儿化音较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尤其是对于正在刚刚接触拼音汉字的小学生来说,教师要将儿化音的情况的要着重说明,例如一名东北小学生在作业中将“事”注音时标注成“sher”。追根溯源这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教学语言使用不规范的结果。

其次在语文教师教学语言不规范的情况还表现在口头语言过多。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许多语文教师的“口头禅”过多例如“那个”、“然后”、“啊”、“是不是”……这些“口头禅”是个人的说话习惯所导致,但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急力规避这些口头语言的出现,过多的使用口头语言不仅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还会影响学生思维的连贯性,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最后教学语言的不规范还表现在教学语言的反复和拖沓。一些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在教学中由于教学经验不足或紧张等原因,在课堂上一时间忘记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就会出现语言拖沓,话语重复等现象以达到给自己思考时间。从整体的教学效果来说语言的拖沓和反复同样会造成学生反感甚至会影响教学进度。

2.教学语言平淡

许多同学不喜欢语文课,在上语文的时候会出现困倦的情况,他们认为语文教师讲课不够生动,语调过于平淡,像“催眠曲”。语文本身作为文科内容,理解性内容较多,故事性较强,课堂上极容易出现教师自说自话,“一言堂”的情况。如果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教学语言不够生动有趣,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教学语言的平淡表现在语速和语调上,美国心理学家赛门斯曾说过:“在教师的许多特征中,语调占着一个重要的地位。从根本上讲,语调并不是教师的技能和设备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一种不好听的或低沉的语调很可能阻碍教师事业的成功。②”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语调如果不能做到波澜起伏,抑扬顿挫有韵味,那么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乏味和困倦。

3.对话性提问缺乏

当前的语文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在实际课堂中仍存在教师“一言堂”的情况,缺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互动,另外有一些对话其实属于无效对话,例如师提问:“把这个词语换成xx好不好?”学生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即使不仔细思考,不认真听课,也能后跟随大家回答出“不好。”同样,教师互动提问:“同学们说对不对?”学生同样能够不假思索的附和出“对”。这种情况下教师难以分辨出学生真正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难以了解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造成一种学生都很积极的假象。

此外,在有效的提问对话中,教师缺乏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常见的情况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的评语为“说得很对”“你回答得真棒”“不够全面”“再思考一下”等等简单的语言,而不能指出学生回答的哪里好,哪里不对,哪里还需要再改进,不能给学生做出深层次的评价。这也是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之一。

4.忽视态势语言

在实际课堂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有声语言而忽视淡化了态势语言。语文教师态势语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不同的眼神、表情及体态动作辅助有声语言及强化情感表达。态势语言包括眼神、表情、体态动作。在课堂中教师不应该用否定性的态势语言,例如,在学生的回答不正确不理想时不能严肃地摇头、皱眉或使用含有蔑视意味地态势语言等等。教师在课堂上无意的态势语,也会干扰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要注意,态势语言的使用不能过多,过于丰富,要与有声语言搭配使用。对态势语言的忽视和使用不规范也是教学语言中存在的问题。

二、教师教学语言的特征

针对上述课堂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良好的教育语言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1.言之有趣

所谓言之有趣,就是在教学中要使用幽默风趣、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语言。在课堂上对于学生来说有许多无意注意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规避学生的无意注意。使用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此外,教科书上的一些语言学生很难自己理解,在课堂上教师要将课本上的语言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将教材上的知识点讲解清晰明了,这也将极大的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例如在给小学生讲解生字时,象形字可采用画图的形式,将生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写到黑板上,再进行讲解,学生会印象更深刻,出现书写错误的几率也会大大降低。以“瓜”字为例,瓜,依附象形字,结在瓜秧上的样子。(图1所示)。再以“果”字为例,果,上面是树上结实的果实形状,依附象形字,本义为果实。(图2所示)。采用这种形式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图1

图2

2.言之有情

所谓言之有情,指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要有丰富的情感。语文教育名家于漪认为:“语言不是无情物,教师的语言更应该饱含深情。”③教学语言要富有情感,首先是要富有激情,不能采用平淡的语调,平淡的讲解课文,要富有变化。其次,教学语言要富有情感,要体会课文作者的真情实感,将自己代入到作品中,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感受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再将这种情感融入到教学语言中,不能采用“旁观者”的角度来讲述作者的感情,要真正代入到作品之中,再跳出来给学生讲解。例如在讲授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时,讲解作者对母亲的情感时,不应该使用平淡的语言平铺直叙地进行说明,而是要通过教师富有情感地语言讲解,代入到文本中,让学生也产生共鸣。语言中也处处流露自己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3.言之有礼

所谓言之有礼,就是在课堂上教学语言要讲礼仪,尊重学生。不能因为是教师的角色就认为高学生一等,要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交流沟通,尊重学生,不能随意呵斥学生,仍要讲礼仪,守礼法。笔者有这样一位老师,课堂上他从来不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听懂了吗?”而取而代之的是“同学们,我讲清楚了没有?”他并没有因为自己位高权重而忽视任何一个学生,在他的课堂上,他充分的尊重了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是亦师亦友,课堂上经常出现的对话是“诸君以为何如?”学生答曰:“甚好!”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讲礼仪,充分尊重了学生,学生也会因此喜欢这个老师,从而喜欢这门学科,从短期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教学效果;长久的来看,教师充分的尊重学生,既培养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符合新课标中育人的教育理念。

4.言之有物

所谓言之有物,就是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具体内容不要废话连篇。有些教师的思维跳跃性很强,在课堂上教学过程中,由某个词语,或者某一现象就会联想到一些琐事,并由此夸夸其谈的赘述与课堂内容无关的话题,并持续很久,而忽视了本该讲授的教学内容。适当的联系生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但是在课堂上废话连篇,不但不能按时完成教学进度,还会影响学生的思考思维。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的“废话”很感兴趣,教师叙述的琐事故事记忆犹新,但是对真正有用的课堂上知识点的内容却忽视,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后果。所以教师在教学语言上要做到言之有物,讲解具体的内容,不要废话连篇。

5.言之有序

所谓言之有序,就是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语言要有逻辑性,讲究序列。语文学科虽然不像数学物理等学科逻辑性较强,环环相扣,但是语文教学语言也要讲究逻辑性,符合逻辑结构,讲究逻辑层次,不能杂乱无章,条理不清。学生会一头雾水,难以明确教师所讲解的内容,难以达到预期课堂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景物文章时可以采用由远及近或是移步换景等顺序进行讲解;在讲解人物传记文章时可按照人物生平时间顺序进行讲解,学生也会有更清晰的认识。讲解时要循序渐进,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讲究逻辑。教师教学语言富有逻辑性,也会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①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5.218.

②廖正峰.教师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5.105.

③于漪.于漪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247.

[1]陈小倩.中小学课堂教学语言的逻辑性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2]白文元.语文课堂中的语言艺术刍议[J].甘肃教育,2019,(24):74.

[3]刘丽花.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提升策略探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9.

2020—05—07

孙晓琳(1997—),女,汉族,吉林龙井人,延边大学中文系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学。

G633.3

A

1673-4564(2020)05-0199-03

猜你喜欢

语言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语言是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有我语言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