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研要善于『寻根问底』

2020-12-02

党员干部之友 2020年4期
关键词:调研解决问题领导

调研,是领导干部对各项工作一个望、闻、问、切的过程,缺一不可。调研,犹如问诊,不仅要“望”“闻”,更要“问”“切”,无论是总结成功的经验,还是剖析失败的教训,都必须“寻根问底”,得出实事求是、有利于指导下步工作开展的结论。而失真、失实的调研,则有可能导致决策失误、工作受损,甚至可能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威信。

尽管现在制度笼子越扎越牢,干部作风越来越实,但仍有极少数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时身到心不到,浮在面上,俨然将实地调研演变成纯粹的“理论式调研”“作秀式调研”。比如,有的领导干部开展调研时,只看先进典型,满足于到处听一听、转一转、看一看,完全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浅尝辄止,虽然行走匆匆,但是却心中空空,完事之后依然不明不白,只图敷衍了事;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听赞歌,喜欢报喜不报忧,只看表面成绩,不管本质问题,消极回避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有的领导干部粗枝大叶、囫囵吞枣,虽然汇报材料装了一大包,但是懒得研读,回来简单汇报一下,随便写个报告就算交差……凡此种种,看似脚踏实地、忙忙碌碌,却没有开展任何座谈交流、深入探讨,如此一言堂、走马灯式地只有“望”和“闻”,没有“问”和“切”的调研固然轻松,但最后必定鲜有收获,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反而增加基层负担,更会助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歪风邪气。

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调查研究切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只有沉下去感同身受,才能做到有思考、有见解。正所谓:“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将复杂的脉络梳理清晰,牢牢掌握于心,决策之时自然胸有成竹。同时,调查研究并非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工作,只有蹲在基层、深入一线,接触社会的神经末梢,才能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从而将重大问题千丝万缕的线索一一调查清楚,最终收获分析问题的根据、解决问题的底气。

常言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就调查研究的意义、内涵、要求和方法等进行了深入阐述,而且还身体力行、亲力亲为,广泛深入调查研究,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为全党作出了表率。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衡量调查研究成效的关键在于问题解决得怎么样。新的一年,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开篇,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放眼全球,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已然来临。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贯穿于改革发展稳定全过程,真正做到在调查研究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践行初心使命。

猜你喜欢

调研解决问题领导
“画图”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