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战争模拟实战演练之运用
——以两次金川之役为例

2020-12-02

孙子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战法金川碉楼

赵 璐

战场是一个残酷的考场,敌对双方指挥艺术的高低、战斗力的强弱,最终要以胜败的结局在战场上作出评断。《孙子兵法》中“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①李零:《孙子译注》,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8 页。,讲的就是在战前通过充分的战争准备才能占得对抗的胜机、赢得战争的主动权。充分的战前准备,特别是模拟实战的战前演练,是制人而不制于人的重要保障,也是避免付出大量鲜血与生命的惨重代价、赢得战争最终胜利的重要举措。清代乾隆年间,两次大小金川之役先败后胜,恰恰体现了战前准备充分与否对战争结局的巨大影响,也充分证明了模拟实战演练对打赢战争的关键作用。

一、金川之役的简要过程——两次金川之役耗费巨大、战斗激烈

大小金川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四川省西北部、大渡河上游。大金川(今四川金川县)在西,小金川(今四川小金县)地处大金川东南。在战略上,该地区西通西藏、东临汶茂、北枕青海、南接雅安,是川藏交通的要道。清代康熙六十年(1721),土司莎罗奔因率兵随清军西征有功,被任命为副长官司,专管大金川驻牧事务。雍正元年(1723)二月,川陕总督年羹尧为化解小金川逐渐强盛之势,经奏准授莎罗奔为“大金川安抚司”,施行以番攻番、分而治之的政策。

莎罗奔任大金川土司后,凭借朝廷的支持和纵容,野心越来越大,企图吞并小金川,并不听四川地方官员的劝阻和调解。乾隆十年(1745),莎罗奔控制小金川土司泽旺,夺其印信。乾隆十二年(1747),他又发兵进攻周边其他土司,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清廷认为,大小金川是进出西藏的交通要道,希望保持该地区的安定局面,若土司势力盘踞不驯、纷争不断,则会对川藏之间的交通往来造成极大不便,也不利于其管控川、藏、甘广袤的边疆地区,于是派兵加以阻止。莎罗奔遂起而叛乱,袭击清军。清廷随即派川陕总督张广泗进攻大小金川。莎罗奔凭险抵抗,清军久攻不克、伤亡惨重,张广泗因指挥失误而被法办。此后,清军根据敌作战特点和战场环境加强有针对性的作战准备,组建特种作战部队,进行强化训练和模拟演练,形成了一套克敌制胜的战术战法。乾隆十四年(1749),清廷派大学士傅恒、提督岳忠琪率军平叛。清军由于经过精心操练,所向披靡,连克敌堡,迫使莎罗奔投降,接受朝廷约束。

第一次金川战役结束后,金川土司之间的斗争并未终止,相反愈演愈烈,到乾隆三十六年(1771)甚至发展为大小金川土司与周围众土司之间的混战,对这一地区的稳定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故清廷不得不派重兵开始第二次金川战役。

这次战役,比第一次战争更加惨烈,规模更大,持续时间也更长,两军在高山严寒地区进行了长期的激烈战斗。其间,经过木果木战役,清军惨败,统帅殒身。但是,清军重整旗鼓,模仿大小金川的地形和碉楼建造了更大规模的演练场,让部队抓紧演练攻克碉寨的战法,并急调健锐营奔赴战场。

清军的这一措施收到了奇效。经过数月激战,清军先后攻破各要隘碉寨,荡平了大小金川全境,第二次金川之役宣告结束。

二、金川之役的攻防焦点——聚焦战役重点,角力于碉寨攻防

大小金川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境内峻岭丛矗,平均海拔在3000 米以上,属于高寒地带,外来人员容易产生高原反应。又因山高谷深,河流湍急,地面被切割瓜分,交通极为不便。此外,这里的气候也非常恶劣,温差大,多雨雪。这样的自然条件,给军事行动带来很大困难。遇到大雪或大雨,清军在该地区的行军、打仗、补给等几乎全部停顿。并且,金川人尚武,族群凝聚力强大,几乎人人皆兵,拥有强韧的战斗力。但是,给清军造成最大威胁和杀伤的,是该地以碉楼为核心的防御体系。这些都是战争双方虽然兵力悬殊,但是战争迟迟不能决出胜负、拖成旷日持久之局面的重要原因。

碉楼是大小金川特有的建筑物,一般修建在地势险要的地方和交通隘口,易守难攻。清人李心衡在《金川琐记》中载:“碉楼如小城,下大巅细。有高至三四十丈者,中有数十层。每层四面,各有方孔,可施枪炮。家各有之,特高低不一耳。”①〔清〕吴省兰辑:《艺海珠尘·石集》,第十二册。从史料可以看出,大小金川地区有着碉楼林立、相互沟通、彼此接应的特点。碉楼大多与民居寨楼相依相连,也有单独筑于平地、山谷之中的。从用途上看,不同位置的碉楼有不同的功用,主要有家碉、寨碉、阻击碉、烽火碉等,分别起到连接驻防、指挥调度、控守要隘、传递信号等作用。从宏观上看,一个遍布碉楼的寨子就是一个完备的防御体系,碉楼之间地下有通道,顶部有外道,形成空中户户相连、地下家家相通的格局。

在这种险峻地形和坚固工事面前,清军碰得头破血流,正面攻击很难奏效:“石碉本为坚固,而山形如脊,两面箐林丛密,尤未易径行抢扑。”②〔清〕《钦定四库全书·史部·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九九。清军攻碉时,一般先以火炮连续轰击,在火力掩护下,派兵接近石碉,冲锋突前,进行肉搏。而金川土司士兵则在碉内放枪掷石,竭力抵抗。在这样的强攻硬打中,清军往往伤亡极大。有时,遇到坚固的碉楼群,围攻几个月都不能攻克。因此,清军视攻碉为畏途。清军在奏报中曾称:“其碉锐立,高于浮屠。枪炮不能洞坚壁,于贼无所伤。贼自暗击明,枪不虚发。左右山巅三百余碉,计日以攻,非数年不能尽。”③〔清〕赵尔巽等:《清史稿》,卷三○一《列传八十八》。甚至,急于求胜的乾隆皇帝也深知正面攻碉的难度之大,告诫前线将领,切勿“冒险扑碉,或致稍有挫误,自非所宜”④〔清〕《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九七四。。

战役重点既已聚焦于碉寨的攻防,则对于清军来说,在兵力远胜于对手的情况下,破其碉防就能够赢得战争的胜利。

三、金川之役的战前演练和实战运用——模拟实战练精兵,运用则克敌制胜

在面临战争严酷考验的情况下,乾隆皇帝下令仿造金川样式的碉楼,演练攻击战法和相应技术,打造一支能够克敌制胜的特种部队,并在实战中获得奇效。

在第一次金川战役时,清军遇到攻碉作战这一难关,久攻不克,损失惨重,乾隆皇帝命令挑选精锐士兵研究演练攻克碉楼的战法。于是,清军从京城前锋营和护军营中选拔了2000 名身体矫健、动作敏捷、有胆有识的士兵,在北京香山脚下,按照大小金川地形特点和防御体系,仿造了相同样式的碉楼,有针对性地进行战法研究、作战模拟和专项训练。例如,有记载称,在针对碉楼攻击演练中,60 名云梯手架着4 丈多长的云梯,飞快地搭上楼顶边沿,随后跟进的40 名背插利刃的士兵迅速登梯爬楼,担负掩护任务的弓箭手、火器手则一齐向碉楼各口射击。霎时间,云梯兵登上楼顶,经过激烈厮杀,占据整个碉楼。经过数月演练,该部队的战法与技能逐渐熟练,随即被派往金川地区征讨。第二年,莎罗奔投降,第一次金川战役结束。

这支部队得胜回京后,乾隆皇帝决定专门设立一营,部署在香山脚下,并赐名“健锐云梯营”,简称“健锐营”。针对为何设置该营,乾隆做过详细解释:“……随征金川,功成凯旋。如今仍回本营,随旗行走,则伊等前功徒费。……若将伊等专设一营,演习技艺,均可为精锐兵丁,而于缓急之用,更有裨益。”①〔清〕《清会典事例》卷一一六八。可以看出,乾隆成立健锐营,目的就在于保存精锐,平时扈从,有事急用。为进一步提升该营的作战能力,加大训练强度,乾隆下令健锐营各旗在营房四周建筑碉楼,以便把用云梯攻碉堡的战术练精,装备用熟。于是,健锐营开展了大规模的碉楼建设。据统计,共建成碉楼68 座。“左翼建四层碉楼十四座,三层碉楼十八座;右翼建五层碉楼二座,四层碉楼十座,三层碉楼二十四座。”②〔清〕《清会典事例》卷一一六八。其中,部分碉楼为“死碉楼”,内部实心,无法从内部攀上顶端;部分为“活碉楼”,可从内部沿楼梯登上碉楼顶部。有了这些成规模的模拟演练场地,健锐营开展了更有针对性的训练,科目从架设云梯、攀援登城、隐蔽接近、掩护突击,到刀枪练习、火器射击等,大幅提升了部队在特殊环境下的应对和作战能力,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攻碉策略和战法。

在第二次金川战役时,由于初期清军接连获胜,前方指挥轻敌突进,结果遭受木果木之败,主帅温福被杀,4000多人阵亡。乾隆对这次失败非常痛心,并后悔未在战争之初使用健锐营,以至于失败:“去年春,朕已决定健锐营精兵数千备调,因温福、阿桂奏,以京兵较绿营兵费几数倍,朕为其说所游移,遂尔中止。今事已如此,悔亦无及。”③〔清〕《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九三七。随后,乾隆将健锐营派往战场,加入平息大小金川土司叛乱的战斗。健锐营不负众望,其多年练就的攻碉战法发挥了重要作用,接敌之初就连克大碉八座。此后,经过数月激战,在各路清军的配合进攻以及火炮破碉战术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步步推进到大金川最后碉寨,对其实施围困,逼迫大金川土司出寨投降。随后,清军收复大金川全境,第二次金川战役结束。

四、通过实战模拟演练做好战争准备——穿越古今的战争制胜法则

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去,如今依然矗立在香山脚下的碉楼遗迹,却还在记录着那段练兵备战的往事。就军事来说,战争或许会在你意想不到的时间、地点,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而你需要做到的就是有效地应对战争,努力赢得战争。罗马著名军事家韦格蒂乌斯说过一句名言:“如果你想要和平,请准备战争。”做好战争准备,最好的方式就是根据战争对手和战争环境的具体特点进行模拟,再按实战需要反复演练,直至能顺利克敌制胜。

我国在作战模拟方面可谓走在前面。早在战国时期,楚国在公输盘( 即鲁班)帮助下,制造了一系列攻城器械,准备攻打宋国。墨子为了贯彻其兼爱非攻的政治主张,从鲁国赶到楚国,说服公输盘和楚王,制止了这场战争。在博弈的过程中,双方采用了实战模拟的方法。《墨子》一书中记载:“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围有余。公输盘诎。”①李小龙译注:《墨子》,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281 页。鲁班多次改变攻城的战术,均被墨子挫败,墨子以惊人的勇气和机智制止了一场不义战争。这场胜利,并非仅仅是在桌上得来的,其背后是墨子及众多弟子对防御之术的熟练掌握和应对战争的全面准备,并以这些作为强大后盾而获取的。

在思维模拟和沙盘模拟发展的同时,对战争的模拟更突出地聚焦于模拟实战演练。这种演练是在现实作战环境下,用实际的兵员和装备做对抗演练,其逼真性体现在每个战术企图的实际演练和每个战斗动作的实际操作上。这种形式是提高部队军事素质和作战能力最重要的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运用系统工程理论、运筹学方法的计算机作战模拟迅速发展,也为作战过程的定量分析和作战指挥的定量描述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撑,促进了作战模拟新的发展。在实际应用中,我军继往开来、融会贯通,将思维模拟、沙盘模拟、实战模拟、计算机模拟等几种形式有机结合、相互补充,面向未来,面向作战,演练指挥、作战、装备、后勤等各种能力,使军队得到了锤炼和磨砺,铸就了强大的战斗力。

古人说:“难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古今中外的战争样式、战术战法会有很大不同,但关于战争规律的认识、战争指导的原理是相通的。面对强敌难关、坚碉高堡,惟有直面其险、不畏其难,善于在模拟实战中历练精兵、完善战法、创新装备,才能够蓄势积力如同“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转圆石于千仞之山”一般,做到制人而不制于人,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

猜你喜欢

战法金川碉楼
论乾隆朝金川之战的影子腔演述
雪域高原,行军千里练战法
中江有碉楼精巧神奇名邓氏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研究——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
大河金川
一个人的金川
肺叶版图上的金川(组诗)
GHOSTS OF GUANLAN
赞马关石垭口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