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企业家精神培育模式研究

2020-12-02郭立强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日本

郭立强 李 伟

(1.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2.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一、日本企业家精神培育模式研究的意义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企业的创新驱动成为国家战略,相应的结构性改革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从2017年年初,“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双双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至当年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文件的出台,均说明国家层面已经认识到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和持续成长,需要提升企业家地位与激发企业家精神,明确了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和价值。为此如何培育企业家精神,如何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企业经验,培育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成为关注的焦点。日本作为世界瞩目的经济强国,是世界上拥有二百年以上的企业总数最多的国家。[1]抱团打天下的合作精神,蚂蚁般的勤奋进取精神,和魂洋艺的行商之道,以顾客为本的经营理念等[2]日本企业家精神的形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某个成功企业家的成长史,它是一种意识形态,它不会在一个人的头脑中自发产生,而是一种在长期的社会和企业的实践中形成的,也可以通过家庭、学校、企业、政府、社会这一系列的培育模式产生。日本历来非常重视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二、日本企业家精神培育模式

(一)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在培养健康成长的新一代方面是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因为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及时性与连贯性等优势和特点。它是育人的起点和基点,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与非智力因素的积极特征都是从婴幼儿时期起步的。企业家精神归根到底是人的个性特质与品格。优秀的企业家精神则往往要具有较强的和谐合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精益求精、社会担当等特征。这些素质特征,恰恰是企业创新创业所需的基本人格特质。而人格的塑造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事实上,日本企业家精神最初的培养摇篮就是家庭教育。日本家庭教育协会曾指出“培育孩子养成遵守社会规范的习惯”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内容。因为只有具备共同规范的社会人,彼此间才能产生信赖;只有遵守规范的社会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日本家庭从小就通过让孩子独立做家务,培养他们自立、自主精神。日本家长们有一种共识:只有让儿童经受一定的以忍耐为内容的身心训练,而不是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才能培养儿童克服困难的能力,进而形成坚韧与顽强的品质。[3]所以日本家庭非常重视抗挫折教育,通过让孩子们学会“等待”“吃苦”“忍耐”,培养他们应对未来充满挑战的社会。

家庭教育也是日本企业家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3]据日本东京商工调查公司2017年调查的数据显示,日本有200年以上历史的家族企业多达3937家。[4]家庭教育是“家”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日本的家文化源于中国的儒家思想,家族把儒学中的“忠孝”“仁义”等哲学理念,融入到家族企业家精神中,并有计划地进行长期规划,培养家族接班人循序渐进接受并传承。据统计,约有8成左右的日本百年家族企业有“家训”或“社训”。[5]这些企业的“家训”和“社训”就是家族企业精神的具体体现,其中有些是通过文字表述的,而有些则是口口相传的,都需要家族接班人借助于家庭教育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二)学校教育

创业教育是指根据教育的一般规律和创新的基本原理,通过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业的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6]据“早期创业教育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个体成长的早期阶段进行以企业家精神为核心的创业教育对其未来的创业意愿、创业能力和创业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7]因此,日本非常重视创业教育,通过立法形成了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院在内的完整的国民创业教育体系。日本的创业教育并不只是传授创业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具有独立性、主动性、冒险性、挑战性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在幼儿园阶段,主要实施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现“五个领域”的教育内容,坚持儿童中心主义教育理念,重视幼儿素质与能力的培养。索尼公司创始人井深大早就认识到要想培养出“第二个松下、索尼”,就必须从幼儿期抓起,所以他在后半生致力于幼儿教育。在小学阶段,主要实施自我负责原则和投资意识、风险意识等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及对职业的兴趣和基本的商业意识。在中学阶段,通过在职业教育中开设商业学科中的商业经济、经营、商业法规、经营信息等课程,培养能够应对技术革新的发展和经济社会变化的年轻人。在大学阶段,通过投资经营、企业规划、企业经营、企业家培养等专业性强的课程,加深大学生对中小企业及社会的了解,培养他们适应企业与社会的各种能力,尤其是激发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勇气。在研究生院阶段,通过创业精神、企业规划学研究、企业经营战略、IT投资等专业课程,深化研究生对中小企业经营的理论认识,培养他们参与企业创业与企业经营的各种能力,尤其是夯实他们的创业能力及实力。大学和研究生院在实施与企业家精神培养相关的专业课程之外,也开设企业企划制作、企业家教育专题讨论、集体模拟训练等实践性强的课程,实施理论知识的运用与实际问题的解决相互合作、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相互交叉授课的多样化的教育方式。

在学校教育中,基础教育阶段主要侧重培养企业家应有的人格品质,即独立自主性、爱国情怀、创造与创新、社会担当等;大学教育阶段则主要注重将所学的企业家精神在实践中加以锻炼并转化成实际能力,使其在丰富的创业实践中得以磨练。事实表明,像这样起点早、贯穿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创业教育,在增强其应对各种挑战的勇气、其离校后的社会适应性,以及未来创业成功率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8]据日本最新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统计表明:企业家教育的实施在提供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学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9]

(三)企业内教育

企业内教育是指企业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对职工进行各种教育训练的总称。不单指在本企业进行的教育,也包括送职工到大学或其他企业去学习。[10]日本企业早在明治初期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时,便开始对企业员工进行企业内教育。在战后的经济高速增长期至现在的经济低速增长期,日本各企业都在坚持对内部员工进行教育培训,且能够根据外部社会环境的变化调整其教育模式,谋求企业经营的稳定与发展,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高阶层管理人员。重视企业内教育是日本教育和企业管理体制的一大特色。在日本的大企业,一般都设有专门的教育和培训机构,负责对本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科技人员和一般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广大中小企业也采取联合办学的方式,对企业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企业收益的源泉是以人力资本为主体运营物质资本创造的新价值,日本企业把人才培养看作生产竞争的关键,提出“生产靠人,人靠研修”的口号,根据产业训练协会的调查,一千人以上的大企业培训率达到100%,实行全员培训,即使在 30 到 90 人的中小企业培训实施率也在88%。[11]日本企业内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为促进企业凝聚力而开展的“企业精神的培养”。日本企业通过主管对个人进行指导的职场内教育训练、在企业之外的教室或训练场所进行的以提供素质为中心的职场外教育训练,及基于企业内员工自身对职业能力提高的愿望,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中心的自我启发式的多种教育模式,注重企业精神和道德精神的培养。即,培养企业员工的集体主义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企业员工的个人品德和遵纪守法;培养企业员工的国家和民族意识,增强企业员工对所在企业的强烈归属感。

日本企业在精神培养方面也向员工强调“贤能治业”与“观念平等”等观点,进而激起每个员工的强烈成功欲,鼓励他们从各方面尽力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及潜力为企业尽职尽责,同时又可以与他人友好合作,平等分工,不计较个人利益,极大地强化了企业的凝聚力。

(四)政府扶持

早在明治时期,日本政府通过制定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从一个幕府末期落后的农业国家一跃变为以城市发展为中心的工业国家。其中,殖产兴业的政策给日本企业的影响最为深远, 开创了政府引导、干预企业的先例。[12]自此,日本大中小企业的发展便与政府对企业的重视与扶持密不可分。日本企业家精神也自然而然地在政府的扶持与企业的发展之间逐渐形成与传承。首先,在政策制定方面,政府为中小企业的创新行为制定包括研究经费、设备采购费与运转费在内的财政补贴、包含减免税收与税额抵扣在内的税收优惠、低息贷款的贷款优惠等相关经济援助政策。在设施配套方面,建立大量公立实验研究机构,建立日本贸易振兴会、日本商工会与日本中小企业综合研究机构等覆盖全国的中小企业情报网。在资金投入方面,日本政府专门成立了日本政策金融公库和商工组合中央金库股份公司等的用于服务中小企业的融资机构,解决了中小企业创新所需的资金问题;成立了中央和地方二级信用担保体系,保障中央与地方共担风险、担保与再担保保险相结合的双重担保体制,分散了信用保证协会的担保风险,增强了信用保证协会的担保能力,增加了对中小企业融资金额。[13]在创业教育方面,日本政府制订了相关法律、政策和行动计划,指导本国创业教育行动,大力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创业人才。据2019年1月21日的《朝日新闻》的报道,为了留住和增加在日本留学并在日本创业的外国人,日本政府将出台新的政策,向在日本创业的毕业生赋予“特定活动”的在留资格,最长可以延长1年的在日时间。[14]今年4月针对外国劳动者新设的“特定技能”在留资格,已经正式落地实施,与之相对应,针对具备日本留学经验的更高一层人才,日本也积极吸引他们能在日本就业创业。

(五)社会推动

日本民族精神是指日本民族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习俗、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15]其中,作为民族精神内涵的团结精神、勤勉精神、奉献精神、自强不息、忧患意识等精神正是对日本企业家精神的诠释。可以说,日本企业家精神正是日本民族精神在企业中的生动体现。日本企业家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它不会在一个人的头脑中自发产生,它需要社会环境的孕育、社会文化的熏陶、社会各界的支持、社会教育的培育。社会环境方面,日本四面环海,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在这样的环境下,日本人强烈意识到,要想生存必须团结起来,靠自己的勤奋不断学习与创新,才能够应对突如其来的各种灾难。此外,日本孤立的岛国位置形成了“大和族”这一单一的民族构成、统一的文字语言与“万世一系”的天皇一统政治,增强了日本人的民族认同感、文化归属感,国家至上的民族精神。社会文化方面,日本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从日本的实业巨头涩泽荣一至丰田、日产等大型企业的创始人均把《论语》作为人生和经营的指南来尊崇。中国儒家思想的“仁、义、礼”,在日本被发展为“和、信、诚”,“和”是日本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日本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日本社会各界方面,一些社会团体自发成立组织和论坛,宣扬并实践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企业中的企业家精神,客观上推动了企业家精神的传承。如1983年,日本一些青年企业家自发创办了旨在向稻盛和夫学习企业经营之道的组织“盛和塾”。盛和塾刚成立时仅有25名学员,现已发展到包括美国、巴西、中国在内的63个分塾,学员总数超过七千人。[16]社会教育方面,在二战结束初期日本就出台了《社会教育法》《图书馆法》《博物馆法》等一系列与社会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推动社区教育发展。并通过完善公民馆、图书馆、博物馆等社会教育专门机构,为企业培养人才。公民馆就曾以企业宣传、演讲会、讲座、体育活动、传统文化学习等为内容,协助企业举办各种活动。[17]

三、结语

综上所述,日本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形成了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企业内教育、政府扶持、社会推动在内的一系列相辅相成的培育模式。因此,借鉴日本企业家精神培养模式的经验,尽早地通过家庭教育,从小熏陶企业家精神需要具备的品质与特征;抓紧利用学校这一学习场所,夯实企业家精神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充分使用企业这一实践基地,培养企业家精神需要拥有的创新与冒险精神;及时抓住政府与社会所提供的便利服务,为企业家精神的形成插上一对助力的翅膀,对我国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企业家精神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探寻日本
对话“疫线”企业家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黄金时代》日本版
拿出精神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