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家庭幸福感缺失的表现、成因及其对犯罪的影响

2020-12-02

法制博览 2020年13期
关键词:犯罪行为幸福感犯罪

蒋 博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青少年时期是培养性格及构建观念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青少年身心发展都会有着巨大的变化。幸福感是人们通过自身价值所获取的自我满足感。其包括诸多子分类,例如学校幸福感、家庭幸福感等。家庭幸福感是人们自身对于家庭生活的满意度。人们从家庭中所获取的自外入内的安全感、满足感都是家庭幸福感的体现。家庭幸福感的满足会促使青少年全身心幸福感完善,并在多角度体现自我满意度和自我效能感。而当代许多青少年的家庭幸福感的缺失也给现代社会发展带来了众多的阻碍。

一、青少年家庭幸福感缺失的表现

家庭是人们新生获取外界联系的桥梁,影响自身行为发展。而家庭幸福感的缺失则对青少年身心发展及日常行为规范有着巨大的影响。

(一)自我及社会认知能力差

自我认知能力是能够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清晰阐述自己的个性特征,合理定位,避免非理性信念的形成。社会认知能力是与外界的联系,与他人的交往互动,对社会现象的甄别。缺失家庭幸福感的青少年往往在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能力方面较差。由于缺少家庭幸福感,对自我的认识偏差,无法主观评价自我,自我认知能力缺失导致在社会认知方面也存在着偏颇。社会认知能力的展现在自我正确认知的基础上稳步提升,而家庭幸福感的缺失使青少年人群与他人的交往存在着困难,无法准确地理解对方的意图和情感,而自己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也较为薄弱。

(二)个性敏感,渴望被认同

青少年阶段是个性养成的关键期,性格品性的养成具有稳定性。而家庭幸福感缺失的青少年通常会表现出敏感及内向懦弱。这类青少年极度缺乏自我认同及他人认可,他们迫切渴望证明自己,例如沉迷学习无顾其他的自我陶醉者和欺辱他人强迫信服的问题少年。许多缺少家庭幸福感的青少年通过武装自己从而保护自己。这种极端的求认同行为是性格敏感的集中体现。

(三)情绪不易自控,易怒偏激

合理控制情绪是青少年通过家庭、学校等多向教育所获得的基本能力。正确把握自己的情绪是青少年情感健全的重要标志。而缺失家庭幸福感的青少年往往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易怒偏激情绪暴躁。这类青少年常与父母老师作对、与同学相处困难,不知如何用正确的态度与他人相处。暴躁情绪容易造成极端犯罪事件无法自控的发生,酿成大祸。

二、造成青少年家庭幸福感薄弱的原因

(一)家庭结构形态

传统的家庭模式是一父一母一孩子。而随着社会发展和理念转变,离婚率不断上升,导致单亲家庭的增多。虽然法律规定离婚双方仍然承担子女的教育义务,但父母的分开终究会导致青少年缺少一方的教育和关爱。并且随着2016 年的二胎政策开放,许多经济允许和个人意愿颇深的家庭都选择了抚育二孩。70 后和80 后的父母是响应二胎政策的主力大军,这代表家庭中的两个孩子具有较大的年龄差,分别处于两个重要时期:婴幼儿时期、青少年时期。许多二胎家长将自己的注意力全部倾注于二孩,而这导致了青少年时期的孩子缺乏关爱。家庭结构形态是青少年缺失家庭幸福感的本质原因。

(二)父母情感及家庭氛围

父母情感关系是维系良好家庭氛围的重要工具,幸福的家庭氛围是青少年个性发展的重要保证。情感不和的父母的日夜争吵会造成青少年内心的极大厌烦和压力。父母关系不和谐、感情恶劣的家庭环境不适宜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冷漠不和谐的家庭环境是降低青少年家庭幸福感的有效武器。

(三)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方式将家庭类型划分为:专制型家庭、冷漠型家庭、民主型家庭等等。孩子所接受的最初教育就是家庭教育。错误蛮横的家庭教育方式使得青少年自出生就无法获取准确的思维观念,无法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家庭教育伴随着青少年的成长,而错误影响的家庭教育方式则是将青少年引入歧途的方向标。错落复杂的家庭教育会使得青少年压力增多,从而导致对于家庭的满意度安全感降低。

三、家庭幸福感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一)家庭幸福感与青少年犯罪发生成负相关状态

家庭幸福感饱满的青少年犯罪行为会随之减少,反之则大幅增加。近年来,青少年犯罪行为与日俱增,在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同时,家庭因素也成为青少年高频犯罪的重要原因。原生家庭的不幸福导致青少年扭曲观念的形成,父母感情不和导致青少年狂躁性格的酝酿,家庭教育不健全导致青少年个人行为不规范。家庭幸福感的缺失对青少年犯罪行为高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家庭幸福感不仅是青少年犯罪的导火索更是引导源

极端行为的发生不仅只有日常的积累,而牵引导火索则是青少年犯罪发生的催化剂。家庭幸福感缺失所导致的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其中家庭幸福感的缺失不但是犯罪行为的导火索,加快犯罪行为的出现,更是犯罪事件的引导源。家庭教育作为青少年一切教育的基点,家庭幸福感作为青少年一切幸福感的基石所起到的基础催化作用在青少年犯罪问题中尤为突出。

四、应对家庭幸福感缺失的青少年犯罪行为的预防对策及建议

(一)对于缺失家庭幸福感的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

1.创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状态和充满爱意的温馨氛围

青少年获取家庭温暖的直接途径是父母的和睦共处。家庭生活中长辈晚辈的温暖互动、兄弟姐妹的友好打闹,都是家庭幸福感富足的体现。父母全身心陪伴、有效沟通,为青少年营造舒适温逸的生活氛围,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都帮助着青少年提升家庭幸福感。

2.构建健康的家庭教育体系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个性形成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家庭教育旨在培养孩子健全人格,这就要求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采取适宜的教育方法。青少年的隐私往往是与父母矛盾爆发的导火线,不尊重隐私的行为会激起青少年的反抗叛逆。健康良好的家庭教育体系是青少年群体成长的盾护,尊重青少年的兴趣爱好,时刻关注孩子的思想性格变化,调整家庭教育方法,辅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富足青少年的家庭幸福感,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3.父母要提升自己并做好青少年的榜样和引领者

父母是孩子思想行为的榜样和模仿对象。家庭教育要求父母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综合品德素质、责任感和抱负感。父母要在多方面为青少年树立榜样形象,发挥榜样力量,做到训人先自行。父母的榜样力量引导青少年正确前行。

(二)从不同角度加强青少年家庭幸福感的建议

家庭幸福感的提升不仅可以从家庭大幅汲取,在其他方面也可以间接辅助加强青少年的家庭幸福感。

1.学校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健全的人格体系

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在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稳步提升个人综合能力素质。其中安全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板块。

安全法制教育教导青少年熟知国家法律法规等人格人性制度。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国家课改的高度重视。专业教师根据青少年独特的心理发展特点,针对性地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自己、合理调试情绪等多方面有效提高青少年群体的心理素质。学校教育帮助青少年群体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体系,避免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发生。

2.社会组织对于家庭幸福感缺失青少年的关注爱护

社会层面组织也是青少年有效健康发展的一大帮手。居委会、民主生活会等社区人文组织,应当定期对小区进行走访,对结构杂、氛围差的家庭要进行登记沟通。对不负责任的家长进行了解劝诫,不听劝说屡教不改的情况可以反馈给上级有关部门,从而追究家长不教育不关爱的民事责任。对于曾经实施犯罪行为受过惩罚的青少年,不能存在歧视和躲避,更是要悉心教导。社会组织的沟通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稳步提升青少年的家庭幸福感。

青少年高发犯罪不仅是阻碍我国社会健康发展的屏障,也是国际性的社会难题。青少年是国家政治经济高速前进的中流砥柱,而青少年犯罪无疑是对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挑战。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港湾,同时也是防止青少年犯罪的基础。家庭幸福感缺失的青少年无法养成成熟的人格品质,缺少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都是导致青少年误入歧途违法犯罪的本质原因。家庭幸福感的富足会极大降低青少年犯罪事件的发生,家庭幸福感不能被大众忽视,而是要加以重视,从而避免青少年犯罪事件的发生。

猜你喜欢

犯罪行为幸福感犯罪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利用“短信嗅探”技术实施网络侵财犯罪行为的定性研究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Televisions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什么是犯罪?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
“犯罪”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