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 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对沂源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思考

2020-12-02文·

山东档案 2020年6期
关键词:建档档案室村级

文·

档案事业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沂源县档案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围绕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任务,创新档案工作体制机制,发挥档案凭证参考作用,推动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由点到面,由浅入深,为提升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供有效服务。2013年11月,沂源县创建为“山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2020年7月,沂源县被国家档案局确定为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整体试点地区。

一、沂源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基本情况

对于广大农村来讲,档案是传承历史、记录当下、服务未来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基础。一直以来,沂源县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进县、镇、村三级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推动《村级档案管理办法》落地实施,将其列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内容。各级档案部门重视营造做好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氛围,加强监督和指导,措施有效得力。各镇、街道注重建立长效机制,抓好工作落实,努力做到农业农村建设发展到哪里,档案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农村档案工作在推进村务公开,维护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合法权益,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体系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少地方存在一些问题,农村档案工作中还存在些“漏洞”。比如,村级档案资源收集不完整、保管不集中、处置不规范,缺少工作长效机制,保管人员流动性较强等。特别是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和行政村规模调整时期,经常出现档案无人负责、随意处置、档案散失等问题,为开展基层监督检查、村务公开、矛盾调处等工作理下隐患。

二、加强新时代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关键路径

(一)夯实基础保障

一是要建立镇、村两级档案工作管理网络,健全有效的考核机制和管理体制,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不断强化镇级综合档案室规范化建设,镇、街道按照《机关档案管理办法》基本要求,全面提升综合档案室配置,确保各部门、站所档案及时整理归档,在减轻基层负担的前提下,为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各项保障。二是要集中开展村级档案整理。各镇、街道按照《村级档案管理办法》基本要求,建设规范化档案室并配备标准化档案橱,全面铺开村级档案集中整理工作,做到门类齐全、整理规范、特色突出。三是要建立健全村务档案管理基本目录,围绕基层社会治理和村级权力事项运行,梳理村级综治工作、市场监管、便民服务及村务管理等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流程,编制村级基层社会治理基本档案目录。

(二)推进体制创新

一是坚持分类创建,以特色化村史馆建设丰富乡村振兴文化内涵,以规范化档案室建设提升村级民主管理水平,以标准化档案柜建设实现村级档案科学管理。二是推进村档镇管,在全面规范提升镇级综合档案室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村档镇管,对涉及村级财务、合同、会议记录等档案资料交由镇级综合档案室代管。三是强化馆室联动,发挥县级档案部门牵头抓总、辐射带动作用,与镇级综合档案室及村档案室实现档案信息、法规政策和技术等要素的资源共享。四是促进人员联动,通过定期培训、不定期轮训、业务指导等方式,实现县档案业务指导员、镇档案管理员、村兼职档案员三级档案人员互促联动,为档案工作开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做好新时代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农业农村档案管理体系

农村档案工作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创新,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逐步完善,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等方面起着基础性作用。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提高思想认识,把村级建档工作作为重要基础性工作,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将档案工作列入乡镇党委、村级组织主要负责人任期考核范围,作为考核干部和检查工作的重要内容。各乡镇要成立农业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组,工作组要以村为单位,以户为对象,逐户调查摸底和填表登记,形成原始材料,再由各工作组进行分类、装订、立卷。同时,要搞好信息核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更改,绝不能马虎应付。

(二)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村档案意识

健全和完善农业农村档案的目的,就是为稳定农村发展环境,及时调处社会内部矛盾,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档案工作点多、面广、难度大,要采取下发文件、印发宣传单、召开会议、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对建立农村档案的内容、重要意义进行广泛宣传,使农民积极参与和配合,提高建档意识、维权意识。制定合理科学的工作方案,分类建设,分类指导,有重点、有步骤的逐步推进,确保农村档案的公共服务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三)着力夯实基础,提升档案业务建设水平

一是在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上,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拓展档案门类,对涉及农村土地确权、林权、社保、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等领域民生档案应收尽收,加快进馆民生档案数字化。二是在档案利用体系建设上,要搞好编研工作,充分挖掘利用档案资源,将“死”档案变为“活”信息,发挥农业农村档案的社会价值。三是在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上,要立足实际,根据自身条件,建立起与农业农村档案相适应的档案安全保管措施。四是在档案治理体系建设上,健全和完善档案管理的各项制度,规范档案工作的程序,做好基础性工作。

(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档案工作人员业务素质

农业和农村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到农业和农村档案立卷的质量。在选拨配齐档案人员时应选择政治可靠、工作勤奋、作风正派,有较高文化素质,有敬业和奉献精神的人员,并进行分期分批培训。各级档案部门比较注重培训乡镇档案人员,而对村级档案人员的培训不是很到位,仅仅在整档时边指导、边培训,效果不明显。村级档案员大多由村会计或文书兼任,再加上乡镇、村级档案人员更换频繁,新手较多,影响了业务的开展。要在稳定档案人员前提下,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培训,从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入手,切实提高档案专业实际操作技能。

(五)提供技术保障,实现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配备档案信息化工作必要的基础设施设备,加强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做好业务专网和互联网的安全隔离。创新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强化数字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开发和建设好实用、便捷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不断丰富完善农村档案数据库。应当将农村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开放性、兼容性,坚持农村基层与其他地区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努力使档案用得方便、用得有效。

(六)跟踪督促指导,积极稳妥推进农业农村档案工作

农业农村档案的建档工作,各级档案主管部门的督促指导尤为重要。一是强化统筹协调,做好调度工作,通过及时了解情况,公布村级建档进度,对整个建档情况督促。二是深入基层,现场指导,积极创建示范试点,推广经验。要明确责任到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总结提高。三是加强执法,稳固成果。对已按标准建档的村庄,档案主管部门还要加强执法,不定时检查,防止出现新的积压和“回潮”现象;对正在建档中村庄,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高质量完成农业和农村建档各项工作任务。

猜你喜欢

建档档案室村级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记录历史,传承文明
——数字化测绘建档技术助力历史建筑保护
勘测设计单位数字档案室建设探讨
加强综合档案室基础性工作建设初探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能寻下好产业,看得见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级社”破解“空壳村”
友谊医院通州院区能建档生娃了
世界
论档案室藏组织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