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渔鼓如何融入中小学音乐教学

2020-12-02李雨茜四川音乐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2期
关键词:渔鼓押韵京剧

◎李雨茜 (四川音乐学院)

一、广西渔鼓的历史渊源及艺术特点

(一)广西渔鼓的历史及传承

广西渔鼓是我国说唱艺术的一种,于2010年列入广西自治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14年被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渔鼓蕴涵了大量的地方特色,反映社会历史与风俗习惯,是广西人民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的艺术结晶。广西渔鼓直接的体现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叙述着广西的历史,成为了广西历史的一个缩影。到了近代,渔鼓更通过与社会生活的融合,创作出了许多富有感染力的,符合当代思想观念,带有教育意义的新作品。这些作品通过在各地方,各单位,各年龄阶层中演出,引领人民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并吸引更多人了解、欣赏、传承广西渔鼓文化。

近年来,我国提出了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必须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软实力。对此,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更应高度重视传统文化艺术教育。

(二)广西渔鼓的艺术特点

广西渔鼓最显著的特色为渔鼓说唱乐器“渔鼓”。乐器渔鼓用长约66厘米、直径11厘米的毛竹筒制成,蒙以猪皮或蛇皮等。配合渔鼓演奏的乐器还有一对板,长约5厘米,宽2厘米的毛竹片制成。演唱形式多为自敲自唱、二人或多人边走边唱、民族乐器伴唱。广西渔鼓的演奏为左手持渔鼓板,并斜抱渔鼓,渔鼓鼓面向下,右手用于敲击鼓面。演奏时可发出左手渔鼓板敲击鼓身的“可”声,右手拍打鼓面的“咚”声,左右手同时打击的“冲”声,更有对右手打击进行复杂化的四指交替单独击打鼓面,四指指击鼓面止音等演奏方式。

广西渔鼓曲调较为单一,节奏简单,多在同一旋律的唱段中填入多段不同歌词,有较强的叙事性。并且渔鼓歌词口语化,用广西地区的方言桂柳话演唱,桂柳地区的俗语、歇后语、谚语常被运用于渔鼓的演唱中,贴近社会生活,通俗易懂,更有俗话说“打渔鼓,唱道情”,可见渔鼓从古至今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在桂柳地区广泛流唱。

二、广西渔鼓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融入

(一)广西渔鼓的教学安排

针对广西渔鼓的历史传承,演唱形式与演唱风格,笔者将广西渔鼓与中小学教育的融入分为了两个层面。在理论层面上,对渔鼓历史渊源,发展过程,及当今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带领学生赏析经典的广西渔鼓作品,从中了解广西的地方文化,风土人情,并欣赏一部分优秀的新创作品,可从中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在音乐教育层面上,渔鼓的打击节奏带有戏曲特色,在与广西传统地方戏“彩调、桂剧、壮剧”的融入中,广西渔鼓常配合传统的戏曲伴奏乐器演奏,赋予了广西渔鼓新的生命力,通过对渔鼓打击节奏的学习,能使学生很好的体验中国传统戏曲的打击节奏。渔鼓在演唱上讲究依字行腔,符合传统戏曲、说唱音乐的基本原则,同时唱腔又有其独特的风味,按照桂柳话的语言特点和音调特征,特学的将其与演唱结合起来,生动的表现出多种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在中小学教学中,可通过赏析、模唱等多种形式学习渔鼓的演唱,让学生从中体验戏曲文化的独有魅力。

(二)广西渔鼓在课堂中的文化传承

在小学的音乐教育中,根据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下文简称人音版)的音乐教材要求,学生须了解京剧,感受、体验京剧的音乐风格和韵味,同时对京剧唱段进行了解,练习京剧节奏。广西渔鼓在形式上与中国传统戏曲一脉相承,是道情艺术在地方的一种表达形式,在课程中展示广西地方戏中渔鼓的片段,通过对渔鼓形制、音色和打击方式的介绍,吸引学生认识渔鼓,并通过对渔鼓音乐的听赏,分析广西渔鼓与京剧在语言、唱腔、表演形式等方面的相似处与不同之处,可以使学生深入感受地方戏曲与京剧的一脉相承,体验其各自散发着的不同魅力。

在初中的音乐教育中,人音版教材要求学生了解京剧的唱腔、板式、行当、演出场面及昆曲的相关知识。在此阶段,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引领学生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是相当有必要的。根据学情特点及教材的要求,在本课中,针对广西渔鼓的唱腔,渔鼓的板式,渔鼓的相关知识,可以与京剧的相关知识进行对比学习,在学习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的同时,认识了解地方音乐,通过对地方音乐的学习,更好的学习京剧及其他各剧种。

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事物的个人见解越发占据主导地位。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现况下,绝大多数高中生接触音乐文化都来自于手机、电视等媒体渠道传播的流行文化。但这类流行音乐文化的传播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得音乐文化变得触手可及,学生可以很方便的接触欣赏到各类不同的音乐文化,也有条件学习自己喜欢的音乐,同时另一方面,网络的传播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更多时候接受到的是一些内容苍白,用词粗俗,旋律千篇一律且没有思想内涵的作品,长期听这类音乐对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欣赏水平,以及价值观的建立都有不好的影响。对此,高中阶段音乐教育中的文化传播应更倾向于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同时弘扬民族精神。

(三)渔鼓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的音乐教育中,可将渔鼓实物带入课堂,展示渔鼓的不同打击方式产生的不同的音响效果。在节奏的学习练习中,渔鼓作为一个相对简单的打击乐器,可以丰富小学阶段乐器的学习。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审美的萌芽期,逐步开始了解审美的概念,并且对作品的风格较为敏感,这正是音乐审美态度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段时间内对学生进行正向的引导,可以影响个性的发展,提高对音乐优劣判断的能力。在教学后期老师可将广西渔鼓传统曲目中的鼓板伴奏加以渔鼓节奏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戏曲音乐中演唱与伴奏,一唱一和的艺术效果,并让学习感受音乐的句逗感觉,尝试打击简单的渔鼓伴奏。

在中学的音乐教育中,可将中国传统五声音阶在说唱音乐、戏曲音乐中的应用进行讲解,同时展示广西渔鼓作品简谱谱例,分析音乐调性,旋律发展特点。在分析广西渔鼓谱例时,可将渔鼓中的押韵方式与传统民族音乐押韵方式进行一定的对比,加强学生对传统音乐的理解。广西渔鼓在演唱上要求依字行腔,同时非常注重押韵,是一种较为通俗的曲艺形式,唱段多采用民间体裁写作,常通过对生活劳动中的故事进行夸张和修饰,来展现人间的真善美。在广西渔鼓中若是因剧情或演唱需要必须改编韵脚时,会选择通过“数板”即角色“说白”后进行更换,这样独特的押韵方式造就了优秀的渔鼓作品。对此,在教学中可让学生感受方言音调中的押韵,将广西渔鼓的押韵方式与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押韵方式对比,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语言的魅力。

结 语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文化遗产,小到广西渔鼓,大到中国的说唱艺术和戏曲艺术,都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宝贵遗产。目前在流行音乐文化的冲击下,青少年人接触传统文化变得越来越少,同时随着老一辈艺术家的逝世,广西渔鼓的传承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此时将广西渔鼓合理的融合入中小学课堂是十分有效且可行的一种方式。中小学音乐教学不可忽视,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不但要注意音乐教学的方式方法,更要注重正确的文化导向,从小培养学生对文化的尊重和喜爱。广西渔鼓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音乐形式丰富饱满,内容贴近生活,音乐朗朗上口,渔鼓的演奏简单又富有趣味,是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的一种很好的切入点,让中小学生更多的接触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并传承传统文化是相当有意义的,也是我国目前对传统文化保护大势所趋。希望通过广西渔鼓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融入,可以使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更通过音乐课堂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代代相传。

猜你喜欢

渔鼓押韵京剧
我和康爷爷学京剧
押韵押出韵味儿
地方保护经验对零陵渔鼓保护和传承的启示
国内渔鼓分布情况探析
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我给小鸡起名字
关于京剧《辛追》的创作
Watch Out
京剧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