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时代下高校人才培养探析

2020-12-01邓威

卷宗 2020年24期
关键词:综合素质人才培养高校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时代要求人才的能力素质具备综合性,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更应该肩负起这一重任,本文探索信息化时代下高校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五个方面,分别是思想品德、身心健康、人文素质以及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校;人才培养;综合素质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下,综合素质是本科生最大最有用的标签,是关乎其成才与否与岗位任职胜任与否的核心能力[1]。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更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出发点,充分把握人才培养和教学的规律,遵循学科专业特点,设计合理的课程知识结构,规划教学内容,安排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全面、系统、专业、合理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能力素质。

1 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古人云:修业必先修德,在传授各种专业知识前,个人思想品德的修养要走在前面。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厚德载物,思想品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个人综合素质达到的高度。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道德永远是个人成长成才的基础和前提。高校若想培养出的学生具备高尚的品德,那么首先就需要教师做好示范,对于学生而言,高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把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立学于德、施教于德、立身于德。

思想品德教育,不仅贯穿于一个人的小学和中学,在大学阶段同样不能落下。在高校中,思想品德的教育应当放在一个重要地位,高校办学关键在于育人,育人关键在于育德。古往今来,凡是成大事者,或者各行业的领军人物,无一不是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品德。尤其道德水品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当今社会,更加重视思想品德的修养,每个人都自觉地加强思想品德建设,自觉将道德修养放在自我修养、自我提高的首位。对于高校而言,更应当把思想品德的修养引入课堂、引入教学、引入头脑,把思想品德作为检验教师、检验学生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据,努力营造文化育人、品德育人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向高品德方向发展。

然而,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本科生的培养质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2],不管是学识水平还是道德修养,都呈现出下滑的趋势,加之网络环境的便利,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如个人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官僚主义也蔓延到学校中来,在学生身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因此,高校的思想品德修养,应该贯穿于学生在校的全过程。在该过程中,应当注重三个方面的培养:一是注重自觉,即让学生自己树立培养思想品德的自觉性,时期认识到思想品德的修养对其一生的重要性,加强自主意识,将道德修养自觉地贯彻落实到学习、生活的点滴中;二是注重方法,思想品德的修养,和人文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一样,同样注重方法,知行合一,学思并重,通过生活中的各种小事,提高认识、融会贯通;三是注重反馈,思想道德的培养效果,可通过增加过程反馈来达到最优化、最大化;四是注重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思想道德的修养,不能仅仅停留在说教上,更应当将所学道理应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以行促知,以行求知。

2 重视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

心理素质历来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根基,健康的身心能够使其在应对工作生活困难时能够沉着应对;反之,如果缺乏健康的身心素质,则无论是遇到客观的困难挫折,还是平时的与人交往,都会举步维艰。因此,高校在培养本科生综合素质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要尤为注意。尤其是当今社会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来自周边的压力越来越大,考验的是一个人如何在快速变化、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保持适合自己节奏地不断成长,考验的是如何处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冲突,考验的是一个人在逆境中的抗压能力。高校在传授学生相关知识时,需要刻意引导学生全面地发展,接受涵蓋学识、心理等全方位的熏陶,同时,创造更多的机会,以尽可能地锻炼学生顽强拼搏的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向上的能力,正确地认识人际关系、认识挫折的能力。此外,创造机会的场合,可通过开设俱乐部、带队参加竞赛等活动来实现,在参加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

3 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虽然我院主流学科并非人文学科,但人文素养的培养丝毫不能落下。作为当代受过高等教育的本科生,具备基本的人文素质是必要条件。人文素质是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缺乏人文素质,则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无从谈起。人文素质同时也是发展其它素养的基础,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升内涵,有助于深入学习专业素质。因此,我院不能仅仅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不能以课时有限为由而轻视学生的人文修养。人文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课程学习、讲座开设、社会实践等方式,其中,专门针对人文素养开设的课程无疑是最好、最直接的培养方式,课程中能够成体系地将古今中外的优秀人文知识融入其中、带进教材,在课堂讲授中直接培养学生的气质修养和内在品格。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过程中,还可与我院办学理念进行有机结合,形成综合的具备我院特色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良好品质和修养。对于学生而言,不仅需要将课堂中所学的人文知识入脑,而且还要入心,内在应用在学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形成自己的人文精神。

4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无论是在哪个领域,创新能力永远是宝贵的能力,也是值得大力培养的能力[3]。往大的方面说,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动力,也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源泉;往小的方面说,创新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取的大成就的关键因素,反之,如果谁满于现状而不思进取,惧怕创新,则会丧失很多发展的机会,甚至被当今时代给抛弃。当今时代是需要创新的时代,创新是主旋律,受到高等教育的本科生,同时也是社会最具活力、最具创造力的群体,更应该具备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应当是重点目标之一。高校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可通过引入先进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因材施教等方式实现。例如,在培养我院主流专业学生时,一方面需要遵循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核心,另一方面,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的主体地位,而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创造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通过小教师为大家授课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甚至可以划分小组,教师通过布置课题作业,让各小组合作完成,无形中也锻炼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5 结论

当今时代是高速发展的时代,处于时代下的每个人都应该紧贴时代步伐,调整自身。对于高校而言,作为培育人才的主阵地,更要给学生树立与时代同心同向的理念,培养其全面综合的素质,充分调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自觉实现“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的学生,一方面对其终身受益,另一方面,也可作为我院的一面闪亮的招牌。总而言之,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思想品德、身心健康、人文素质、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唯有能力综合,才能适应综合的社会大环境。

参考文献

[1]韩燕玉.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养成路径探析[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0(2):80-82.

[2]敬阳.以发展为导向探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现状[J].科教导刊,2020(13):1-2.

[3]陈杨哲,亢利平,初蕾,等.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J].科技风新,2020(3):252.

作者简介

邓威(1986-),男,汉族,广东湛江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仿真。

猜你喜欢

综合素质人才培养高校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