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孩子成为班级环境的主人

2020-12-01邱小勤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创设班级幼儿园

邱小勤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可见,在幼儿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良好的班级环境创设与利用能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本文从班级环境创设的有益性、适宜性、自主性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将环境还给幼儿,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

一、班级环境的有益性

教育环境不仅要“舒适”更要有教育意义,注重教育性、参与性、动态性的环境给孩子更多成长的空间。

(一)环境的教育性

幼儿的思维是直觉行动思维,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学习的特点,决定了环境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我们在创设某一环境或是提供某一材料前都要问一问自己,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样的教育价值,它能支持幼儿的哪些学习和发展。只有当我们将这些问题思考清楚后,我们才能着手进行,否则就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环境是实施课程理念和目标的资源保障,创设学习环境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一般情况下环境的创设与我们的课程实施和主题开展是密切相连的,很多环境的创设体现的是孩子在主题实施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和所做,是孩子在主题开展过程中萌发的新的知识点和新的兴趣点的体现。

(二)环境的参与性

幼儿是班级环境创设的主人,他们不仅是环境的享用者,更是环境的创造者。所以在环境的创设中怎能少了孩子的身影。既然是孩子的环境那么首先应该是孩子喜欢的环境,其次应该是孩子一起动手参与完成的环境,最后在环境中展示的应该是幼儿的活动轨迹和幼儿完成的作品。为了让孩子参与到班级环境创设中来,在班级环境区域的规划、游戏区材料的收集、投放以及区角的布置方面我们都应该听取孩子的意见,并让其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和孩子一起商讨班级公约以及各个区角的游戏规则,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通过绘画的方式将这些规则呈现出来。通过孩子的意愿和双手创造的环境他们会更喜欢,也更能激发其探索探究的欲望。

(三)环境的动态性

班级环境的创设不是一步到位的,它应该是追随孩子的脚步一步一步建构起来的。正如我们不能预知未来一样,不到最后我们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所有活动还没开展就布置好的满满当当的环境都是假环境,这样的环境不能发挥支持和促进孩子发展的功能,是幼儿园教师要立即摒弃的。好的环境应该是动态性的,是追随孩子的活动从无到有到丰满一点一滴建构起来的。在环境的创设中我们要注重留白,给孩子的发展提供各种可能和生成的空间,让孩子在活动中不断迸发出来的火花得以呈现。我们要放慢脚步,静待花开,给孩子更多成长的空间。

二、班级环境的适宜性

班级环境应该是幼儿的环境,因此,教师在创设环境时,除了考虑班级整体的美化外,更应该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和兴趣,来创设有利于促进幼儿发展的环境。

(一)温馨的班级环境

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特别需要老师的关爱和呵护,所以给他们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温馨舒服的环境能给他们一种安全感,能安定其情绪。那么如何才能为他们创造温馨的环境呢?可以通过采用一些温暖的色调装修我们的房子,可以采用一些小碎花图案的窗帘、桌布、钢琴套子来营造这样的氛围。

(二)便于活动的班级环境

孩子是幼儿园的主人,幼兒园环境创设在考虑教育功能的同时,还要方便幼儿活动。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在我们的活动室里有各个游戏区,老师在规划各个区域的时候就要考虑如何才能让孩子在这个环境中方便、自由地活动。比如为了防止游戏时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相互干扰,在规划区域时就要动静分开,为了方便幼儿游戏时使用水源,在规划区域时应尽量将美工区、科学区放在离盥洗室较近的区域,为了教会幼儿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可将洗手步骤图粘贴在盥洗室的墙面上,为了便于幼儿取放材料,可在每个区域边上设置材料柜。

(三)激发探究的班级环境

环境是一个不说话的老师,好的环境应该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为幼儿提供各种探索和学习的机会。以前我们的环境创设就过分追求美观而忽略了它的探究功能。现在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老师的观念也在改变,班级环境也在发生变化。以前我们的游戏区都是提供高结构的游戏材料,现在我们知道高结构的游戏材料并不利于幼儿的发展,相反低结构材料能激发幼儿学习潜力,更好地发展其游戏才能。以前我们将活动室布置得满满当当,现在老师开始懂得要留白,要给孩子创造机会,为他们在游戏中生成的活动提供展示的舞台。

三、班级环境的自主性

教师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幼儿参与到自己所处的环境中,不仅可以促进其自主性发展、发挥,更能使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培养其创造性和创新性。

(一)自主决定游戏主题

学期初每个班级的老师都要结合幼儿园的课程和幼儿的兴趣对所在的班级进行合理规划。将活动室划分为若干个区域,然后根据区域的内容投放相应的游戏材料。以前老师通常的做法是两位老师一商议就将一学期的区域设置定了下来,所以我们会发现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区域设置都差不多。老师也经常会为要开设哪些区域而烦恼,有时她们精心设置的区域孩子还不领情,真是吃力不讨好。现在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进,老师的观念发生了改变,开始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们自主讨论开设什么样的游戏区域,这样不仅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解放了老师,也改变了游戏区一学期不变的尴尬,真是一举三得的好事。

(二)自主讨论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是保证游戏顺利开展的必要保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要生活在集体中就要受到规则的约束。可是我们以前为了图省力,一般都是老师在制定规则,所以各个区的规则都是大同小异,而且在表述上比较抽象,比如注意安全、游戏时互不干扰、保持安静等。这些老师制定的规则在执行的过程中往往收不到很好的效果,游戏中的问题不断,处理游戏中的纠纷占去了老师原本可以进行游戏观察的时间,孩子们对老师制定的规则多半并不感同身受。而如果换成让孩子们一起制定游戏规则情况就不同了,他们对自己制定的规则,会更愿意去遵守。当孩子们了解了制定规则的目的和遵守规则的好处后,遵守规则的积极性会更高,久而久之自我管理能力也会更强。

(三)自主改变游戏方向

从我们每月的班级管理检查情况来看,大部分班级的区域设置是一学期都不会改变的,即使在平时的交流中老师也会抱怨,某某区域孩子们都不喜欢玩,可抱怨归抱怨,她们仍然不会去改变,如此恶性循环结果可想而知。既然孩子对老师预设的区域不感兴趣、不喜欢,老师可以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改变。如果孩子对玩茶馆游戏不感兴趣,那老师可以让孩子将茶馆游戏改成幼儿喜欢的冰激凌店游戏,让幼儿自主寻找材料布置冰激凌店、亲手制作各种美味的冰淇淋并进行售卖。当游戏主题改变后,孩子们的游戏热情会被重新激发,在筹备冰淇淋店的过程中孩子的语言、数学、手工制作、交往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通过自己的主动参与、亲自动手布置,获得了更多的探索空间和锻炼机会,学会了与人合作、与人交往。并且,在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探究和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认知范围的拓展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只有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才能更好地发挥环境的作用。

猜你喜欢

创设班级幼儿园
班级“四小怪”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爱“上”幼儿园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