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兴趣开启经典之门

2020-12-01何婷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交流教材

何婷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经典诵读则是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诵读过程中,学生与经典相遇,与大师交流,一次次接受心灵的洗礼和智慧的启迪,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厚实自己的文化底蕴。

开展经典诵读,兴趣是关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一旦对经典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积极地投入到诵读活动中来。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以兴趣开启经典之门的具体做法。

一、依托教材,经典随课文而行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之本,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工具。其选文皆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有出自名家的散文《草原》,有出自四大名著的《景阳冈》,有出自《史记》故事的《将相和》,还有古诗词等经典篇目。这些作品富有文化内涵,难易适度,完全可以作为经典诵读的范本。

依托教材的关键是立足教材,注意挖掘课文的拓展点,寻找课内外经典诵读的结合点。首先,挖掘作者。围绕作者的素材很多,挖掘点则是其生活、创作经历等。对于这些文本背后的内容,学生似乎更感兴趣。执教者应很好地抓住这一契机,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挖掘同类题材。所谓同类题材,就是主题思想相近或相同的文学作品,其挖掘点则在于作者的写作风格。如杜甫诗作重视写实,辛弃疾的词作表达了慷慨激昂的爱国感情。因此,执教者可以以作者的写作风格为抓手,推荐学生诵读同类题材的经典作品。

最后,挖掘同类体裁。文学作品的体裁有诗歌、小说、散文等,各类体裁中的经典作品被选入了语文教材。但选入教材的只是个例,执教者应努力拓展学生经典诵读的“面”,引领学生在“诗的海洋”中遨游,在“词的王国”里徜徉……

人们对探索未知的领域总是充满着兴趣。同样,文学经典浩如烟海,学生对未知的经典篇目充满兴趣。执教者正是要借助教材这个平台,抓好拓展点,以兴趣作为原动力,引领学生大量诵读这些名篇名著,夯实其文学基础。

二、欣赏评析,诵读与交流并举

俗话说“厚积而薄发”。学生只有大量诵读经典,有了“量”的积累,才能充分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得到古文化的浸润,最终丰富自己的语言。“量”的积累难在坚持,难在兴趣培养。

每个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可以经典诵读交流课的形式来组织学生交流诵读收获。交流的目的在于通过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进而激发诵读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笔者认为,交流应以诵读和欣赏评析为主。例如,春天到了,可以开展“春之韵”主题交流会。在交流会上,有学生吟诵关于春天的古诗词,如杜牧的《江南春》、白居易的《忆江南》、志南的《渔歌子》等,也有的同学吟诵关于春天的名家散文,如朱自清的《春》和许地山的《春底林野》等;与此同时,可以让学生结合春天的诗文谈谈自己的见解,共同赏读评析,领略诗人热爱春天、无限喜悦的心情。通过开展经典诗文诵读交流活动,学生赏中生情,诵中生趣,彼此间享受着吟诵、交流的快乐。

三、唱读赏读,誦读与艺术整合

所谓艺术,就是通过音乐、美术等形式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在诵读中,学生接触的多是离他们生活年代久远的诗文,虽朗朗上口,但部分学生兴趣不大。因此,在诵读中适当引入音乐、美术,则有利于学生展开想象,理解作品情感,并最终激起诵读兴趣。

将音乐与诵读相整合,方法之一就是按曲唱读。有些诗词本身就有流传下来的可供吟唱的曲子,如《阳关三叠》《春江花月夜》等,学生可以以吟唱的形式诵读,寓教于乐,效果好。另一种方法是在诵读中辅以背景音乐。用音乐来渲染气氛,创设诗文的情境,给学生以美妙享受,激发他们诵读的兴趣。如学生诵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笔者配之以《汉宫秋月》。此曲营造了寂寥、思念亲人的意境,增强了作者情感的表达,达到一种让听众身临其境的感受。借助音乐的情趣诱导,学生愿读乐背,积极性高。

诵读经典不仅可以唱读,同样也可以赏读。这里的赏读一方面是赏读文学作品的语言文字,另一方面是感受文学作品所创设的意境,感知形象美。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借助图画,因为图画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正如中国宋代苏轼曾经说过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可见诗与画是相通的,因为二者都有共同的审美特征。由此也可见,无论是文学经典,还是绘画、音乐,在描绘形象、传情达意上大体是相同、相通的。因此,将经典诵读与艺术有机整合,通过唱读赏读,可有效地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让学生在积累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接受美的熏陶。

四、寓教于乐,在活动中诵经典

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可以让学生读得轻松,背得有趣。执教者可以通过采取一系列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点燃他们诵读经典的兴趣。

首先,营造经典诵读的环境。校园、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它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因此,从班级环境入手,努力营造经典诵读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其次,开展系列竞赛评比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诵读兴趣的有效措施。笔者认为,竞赛机制是一种强大的外部动力,当学生得到荣誉或得到满足时,就可以很快转化为个人的内部动力。最后,将经典诵读与班队主题会有机整合。班队主题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其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教育形式。因此,在班队主题会上引入经典诵读,这种寓教于乐的新方式为多数学生所接受。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则是点燃学生兴趣的火炬。”作文语文教师,要让兴趣开启经典之门,让经典在学生心中不断反刍、发酵,潜移默化地成为促成学生人格全面发展的活水源头。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交流教材
如此交流,太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