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

2020-12-01苏邵婷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年11期

苏邵婷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育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并且提出了有名的三中心论,即儿童中心、活动中心与经验中心。新课标始终强调,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与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避免盲目学习。要实现这一切目标,需要教师立足于教学现状,围绕教材内容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生活中探究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解放思想,激發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逻辑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而这需要教师营造一个开放、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参与教学活动中,有发表自己观点和见解的机会。分组学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形式,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存在着明显的个体性差异,这也是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在于,更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在有效的互动交流中发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完善自我。

在《小数的认知和加减法》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采用分组合作与设置情境相结合的方法教学。例如,:你现在有95元钱,买西瓜用掉了33.6元、买橘子花了19.8元、买葡萄花了38.4元,请问,你身上的钱还够用吗?情境设计完毕,再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鼓励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尽可能想出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学生通过“95-33.6-19.8-38.4=3.2”的方法计算出钱够用,还有的学生先将买三种水果花费的钱相加,得出总花费91.8元,再得出钱够用的结论。热烈的讨论,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氛围也越来越活跃,激起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摒弃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所以效率低下,主要是因为没有实现师生的双向互动,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单向传输,学生被动接收。对一些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定义,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去记忆,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核心素养。小学生的思维还未发育完善,学习过程中,其即使对新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教师也应该做进一步引导,启发学生深入思索、探究,使之可以通过几个关键词而展开丰富的想象。教师还要提示学生易错点、知识难点和重点,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加深对重点知识的印象。

在“算式”的教学中,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理解能力、学习水平的基础上,归纳出学生容易理解错误的知识点,例如,“除”“除以”虽仅一字之差,但意义却完全不同,让学生在自学或审题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不要混淆了词义。教师应带领学生分析这些词的重要意义,使学生经过反复的对比后,能够准确鉴别二者的区别。通过有针对性地引导与启发,提高学生精细化的学习能力,增强其理解能力、记忆能力,通过各种类型的习题,提高学生对类似“除”“除以”这种容易混淆的词语的辨识能力。

三、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学习能力

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更多地依赖于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影响。核心素养不同于知识点,只要掌握了某个知识点便可以解决这种类型的问题,而核心素养是体现在各个方面的,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学习的整体性帮助上,而不仅仅是解决某个问题。而且,核心素养更加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小学教师,更应该明白儿童时期最核心的教育并不只是向他们传授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养成探究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数学是基础性学科,包括公式、口诀、概念和定义等。几乎所有数学问题的解答,都要以这些基础知识作为前提,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对比、类比、发散等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形成数学思维,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例如,在《长方体表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长方体,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然后推导出“长方体六个面面积的相加之和便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动手折叠长方体,使其在实践操作中对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所掌握,然后再利用多媒体呈现一个新的长方体图形以及长、高等数据,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后再结合课本知识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构建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