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科学课教学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2020-12-01王建伟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分工教师应教学活动

王建伟

小学科学教育应改革教学模式,带给学生全新的课程体验,合作学习的方式由此应运而生。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感受科学知识的力量,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合作精神与交流能力。

一、小组组建与分工

(一)合作小组的设立

合作小组的学习方式,是借助团队效应,促进学生自主开展学习,促进学生共同学习与进步。教师应开启抽号分组模式,例如,若班级有40人,可分成10组,由前10名学生分别担任各组组长,后30名学生抽号分组,以此保障小组人数的随机性、合理性、力量均衡性,有助于科学教学活动的有序实施。

(二)合理分工

分工的原则为优势互补,尽可能地考量学生个性化特征,让学生在小组中发挥自身价值,使其在学习過程中感受到快乐。小组合作模式应将责任落实到学生身上,并让其在完成自身学习任务的同时,协助其他学生。分工合作期间,应采取分工轮流机制,保障学生全面发展、机会均等。

(三)和谐关系

在开展分工学习期间,应营建一个较为和谐的活动氛围,减少学生学习期间的不愉快状态,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促进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此彰显科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活动的价值。

二、制订合作规则

(一)明确分工与职责

小组内在有小组长的基础上,再设置记录员、汇报员,以此吸引学生人人参与。科学教师应依据教学活动的特点,设置具有适应性的角色,以此激发学生自身的责任意识,促进大家在小组合作期间互相扶持、互相配合,发扬团队合作精神,高效完成小组教学任务。

(二)建立有效的合作制度

教师应引导学生制订小组合作学习的常规制度,促进学生自觉遵守合作项目,如若违反规则,宜采取处罚措施,以维护合作学习的有序发展。鉴于学生的发展现状,应采取的处罚措施有当众表演、唱歌等。这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学生相互了解,为后续合作奠定和谐基础,另一方面唱歌、表演,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

合作小组的教学模式,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促进其在学习期间,树立与他人和平共处的思想,减少消极情绪滋生,维护校园和谐学习环境。开展合作小组学习有助于学生之间消化一部分学习问题,为教学的有序发展提供助力。此外,良好的合作习惯,有助于学生思想人格的健康成长,让其在小组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以此激发科学学习热情,并且愿意与他人合作实现学习目标。

(四)训练学生交流能力

在小组合作教学期间,学生借助交流,实现合作学习,一方面培养其交流能力,改善传统教学的不足,另一方面强化了学生的交流思维能力,缓解和改善部分学生耻于提问的自卑心理,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氛围中感受快乐,健康成长。

三、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评价与分析

应为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配置评价机制,以此促进学生在学习期间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防止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生集体玩耍等行为。科学教师在评价和总结学生的学习时,应尽量采用鼓励的语气,例如,“你的见解很好,说明你经历了认真的思考”等,以此强化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的决心,促使其有信心更为深入地学习知识。科学教师在评价总结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应从科学知识、技能掌握、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展开,实现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总结,以此提升小组合作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理念,旨在借助合作模式,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全面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共同获得良性成长。教师应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建立常规制度,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在平等民主的环境中共同成长,获取知识的力量。

猜你喜欢

分工教师应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传销案件查处认定存在部门分工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施工图任务组织分工之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