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4+4”信息素养培养模型
——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为例

2020-12-01韩永青

科技创业月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双一流嵌入式一流

韩永青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图书馆,湖北 武汉 430073 )

0 引言

2015 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指出,一流大学建设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高校应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推进高质量的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1]。可见,完整的学生教育培养体系的构建不仅仅是国家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更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为此,高校图书馆纷纷围绕本校的双一流建设需求,开展基于互联网技术、泛在服务、大数据等的全方位信息素养服务创新。比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利用微信工具,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利用超星学习通分别构建了移动学习环境下的信息素养服务方式[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则围绕高校人才培养过程,构建了“4+4”信息素养模型。基于此,本研究将以该模型为例,探讨“双一流”背景下图书馆在培养一流人才方面的创新思路。

1 高校图书馆“双一流”建设研究

本文在中国学术文献总库中,选择“主题”检索字段,以“双一流”“图书馆”作为检索词进行文献收集。截止2020年1月30日,查询结果共计395篇。由检索结果可知,2017年我国学者开始研究双一流环境下的图书馆问题,研究文献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17年至2019年中国知网收录该领域近3年文献分别为31篇、149篇、204篇。

从研究内容来看,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图书馆服务、馆藏建设、学科服务、图书馆联盟等方面[3-5]。在支撑学校“双一流”建设工作中,高校图书馆围绕学科服务、信息素养等业务进行深度拓展,从馆藏资源、馆藏服务、图书馆环境、图书馆制度、专业人才等方面重新进行战略安排[6-7]。顺应双一流建设大趋势,国内高校图书馆研究开始较为及时,但有关双一流环境下的信息素养研究文献还比较少,未能深入开展研究,基于此,本文将 以“4+4”信息素养创新模型为例,探索高校图书馆如何通过助力高校人才培养,从而支撑高校的双一流学科建设。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4+4”信息素养教育体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于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围绕双一流建设五大任务之人才培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立即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创新实践。围绕当代大学生信息获取行为特点、围绕大学生培养过程,在以往的新生入馆教育、嵌入式培训、文献检索课等的基础上,开创面向准新生的“学长荐书”教育模式、面向研究生的科研素养教育模式、面向大二至大四学生学术活动、社团活动、毕业论文需求等的泛在服务模式、信息素养训练营模式等。

图1 “4+4”信息素养教育模型

2.1 “学长荐书”+新生入馆教育

为激发准新生对高校图书馆的热爱,并提前培养其进入大学的信息素养能力,面向即将迈入大学校园的准新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于2017年开创了“学长荐书”活动。并每年从学长荐书中挑选书单,制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生书单》,随录取通知书,为即将进入我校的大一新生附送“新生书单”。让同学们利用开学前的暑假阅读书单,培养大一准新生的读书能力和信息素养能力。

面向本科大一、硕博士研一新生,多年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坚持于每年9月至10月为硕博士及本科新生开展新生“一小时讲座”活动。讲座内容全面覆盖馆藏分布、规章制度、图书借阅、数字资源等,并针对不同学院,制作适合各学院的个性化讲座内容。

2.2 科研素养+文献检索课

面向全校本科生,中南财经政法学图书馆自1984年即开设《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公共选修课。面向全校研究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自2016年正式开设《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公共选修课,教学课堂按学科类别分为法学、经管、理工三大类。图书馆文献检索课程一直以实用性、生动有趣、提高搜商等深受学生好评。

2017年,根据学校双一流建设之学生培养目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围绕研究生科研素养提升进行了课程内容改革。科研素养是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需要具备的科研精神、科研方法、科研道德等[8],因此我们需要围绕研究生科研论文写作、毕业论文写作等需求,为研究生讲授有关论文选题、文献筛选、文献评价、学术论文规范内容等内容,设置基于学生科研路线的课堂教学体系。具体课程内容设置为:研究生科研修炼之——论文选题、研究生科研修炼之——文献调研、研究生科研修炼之——文献管理与阅读和研究生科研修炼之——毕业论文开题与写作。

2.3 泛在服务+嵌入式信息素养

随着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泛在环境的内涵扩展到图书馆等各个领域,泛在图书馆、图书馆泛在服务等研究迅速开展。有关学者认为,用户信息需求想要得到充分满足,图书馆就需要围绕信息素养、学科服务等核心业务进行泛在化服务[9]。在此背景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从信息素养培训对象泛在化、培训内容泛在化两方面开展了诸多实践。

2.3.1 嵌入专业课程的信息素养培训

2010年,图书馆首次为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课堂提供了2个课时的专业文献检索指导。首先,专业课老师事先与馆员沟通课程要求,并收集学生需求,再与馆员协商教学内容。接着,馆员根据学生需求,收集整理相关学术资源,制作具有针对性课件,并利用一至两个课时的专业课的时间到课堂上给学生讲解,将图书馆资源整体嵌入到专业课程体系的资源模块中。结课时,专业老师与馆员合作出题,出具少量课该程检索类题目,将学术资源的检索技能融入到课程的结课考试中,考察学生学科文献检索技能,并利用检索技能及文献进一步促进专业学习。至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养培训拉开帷幕。

2011-2014年,图书馆嵌入式培训课程陆续在法学院、新闻学院、金融学院、统数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经济学院等开展,开拓了我馆嵌入式培训的学院覆盖面。

2.3.2 嵌入职能部门、学生社团的信息素养培训

2015-2018年,图书馆嵌入式培训进入蓬勃发展期,开始陆续纳入人事部人新入职教师培训体系、校团委学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培训内容从单纯的图书馆数据库使用讲解、学科文献查找方法等,拓展到学术道德、课题申报等内容。例如每年9月,学校人事处会广泛征集新入职教师在文献方面的各种需求,反馈给图书馆,图书馆精心准备具有针对性的课件,开展新入职教师信息素养第一课。例如笔者曾应经济学院新小康协会邀请,开展了主题为“课题申报中的那些事”的讲座,为大学生普及科研课题申报知识。还曾以“有效利用文献资源,提高团学工作实务能力”为题为本校团委团校培训班开展培训工作。至此,图书馆嵌入式培训活动渗透到我校师生科研、教学、社团活动、大创项目申报等各个环节,进入泛在化嵌入阶段。

2.3.3 面向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信息素养教育不断提升

近年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面向双一流大课题,已建成国内一流、特色鲜明水文社科类大学为目标,不断深化改革。为跟进学校发展目标,2019年开始,图书馆开始与学院双一流建设项目合作,用嵌入式培训助力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如外国语学院在构建双一流学科体系,打造精品课程,培养经管法复合型外语卓越人才的课程申报项目中,特邀图书馆员一起参加“2018新时代商务英语高峰教育论坛”,一起构建教学内容,全程提供文献信息的强力支撑。

2.4 竞赛+信息素养训练营

2017-2019年,图书馆连续举办了两届基于竞赛的信息素养训练营活动,吸引了全校三百余名本科生及研究生报名参与。两届信息素素养训练营活动基于湖北省高校、全国财经高校学术搜索挑战赛而开展。整个训练营活动分为为队员招募、集中培训、假期培训和一对一培训四个阶段。

在队员招募阶段通过各方宣传,包括图书馆官网、微信、微博、实体宣传等方式,面向文献检索课学生特定宣传等方式。

集中培训阶段为集中四天的全天制培训和上机操作。培训内容涵盖信息素养基础、发现系统、图书馆所有的中文数据库、外文数据库、学术规范及文献管理等。假期培训采用网络培训形式,学生通过慕课、数据库在线课堂等形式进行自学,并纳入信息素养训练营的培训计划中。一对一培训则是针对大赛后期挑选的3名学生代表,进行信息素养的个性化培训。

为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信息素养训练营,根据同学参加培训的次数和效果,设置基础奖励、进阶奖励和终极奖励,奖励为信息素养训练营入营证书等。

3 思考与启示

信息素养教育是图书馆实现教育职能、更好地融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方面,也是图书馆为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支撑的重要形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坚持探索“学长荐书”创新模式,将准新生纳入我校信息素养教育对象范畴。培养学生科研素养,构建基于研究生学术研究过程的教学体系。打造泛在化的嵌入式培训模式,将嵌入式培训深入到除教学以外的职能部门、学生社团等等。创新基于竞赛的信息素养训练营模式,从教育的时间维度上进行拉长,让学生的培训时间更加充分,吸收更加完整。但由于图书馆专业人才缺乏,信息素养教师均为兼职,因此在各种模式的创新深度上还不够,比如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的深化、嵌入式培训的广度和深度、信息素养训练营的组织规模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高校图书馆如何在人才、制度、服务等方面保证图书馆信息素养工作的深度开展,以更好助力高校一流人才的培养工作,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猜你喜欢

双一流嵌入式一流
Focal&Naim同框发布1000系列嵌入式扬声器及全新Uniti Atmos流媒体一体机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TS系列红外传感器在嵌入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嵌入式PLC的设计与研究
嵌入式单片机在电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探讨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