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锋精神融于高校教师党员党性修养教育研究

2020-12-01

现代交际 2020年22期
关键词:党性修养党性高校教师

(青岛黄海学院 山东 青岛 266427)

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因此,党员需要体现党的本质属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关注党性修养。作为高校教师党员,只有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优良的言行举止,才能当好学生的引路人,才能培育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以青岛某民办高校为例,探索雷锋精神在培育党员党性修养方面的重要价值和实施路径,为高校党建工作和教师党性修养提供借鉴。

一、高校教师党员党性修养教育的现状

党性修养也叫党性锻炼。高校教师党员党性修养就是自觉运用党性原则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做到自强和自律。本次对某民办高校教师党员进行抽样调查,从教师党员修养满意度、党性教育形式和党性教育实效性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有效率为100%。

(一)高校教师党员党性修养满意度调查

调查发现,该校党建工作总体情况较好,特别是在理论、政治、思想道德和作风四个方面党员修养较为突出,多数党员表示认同和满意,但在纪律、文化知识和业务能力方面的修养还有少部分党员不满意,尤其是在纪律和文化知识修养方面,有30%及其以上的党员不满意或非常不满。

(二)高校教师党员最愿意参加的党性教育形式调查

该高校教师党员最愿意参加的党性修养活动形式是基地参观,占总人数的47%;希望通过党组织的校内外实践活动来提升党性的教师,共占总人数的37%;希望听报告会和参加理论学习的占总人数的16%。

(三)高校教师党员党性修养教育实效性调查

该高校教师党员中,认为目前学校党组织开展的党建活动效果非常好和好的占总人数的30%;认为效果一般的,占总人数的45%;认为效果差和非常差的,共占总人数的25%。

二、高校教师党员党性修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党员党性修养重德轻智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师中绝大多数党员能够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注重作风建设,体现出了教师教书育人,率先垂范的作用。只有少数教师认为还需不断加强品德修养和作风建设,在困难面前勇于挑战,在利益面前守住初心,做好传道授业的工作。同时,高校教师部分党员对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文化知识修养不满意,表示因工作任务过重,教学资源不足等,很难提升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起到引领作用。这与民办高校办学资金短缺和师资力量不足有关。因此,高校教师党员党性修养需要高校提供专项基金,用于党员党性修养的全过程、全方位开展。

(二)教师党员党性修养重理论轻实践

高校教师党员能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和十九大以来的会议精神,并撰写学习心得。他们的政治立场正确,理想信念坚定,能够自觉肩负起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但在访谈中发现,教师党员对纯粹的理论学习不满意,认为形式过于单一,方式过于单调,很难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多数为完成学习任务而学习;因此,加强教师党员党性修养可以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通过参观实践基地或红色基地,深刻感受时代精神、红色文化精神,做到铭记历史,不忘初心。

(三)教师党员党性修养重过程轻实效

高校教师党性修养教育能紧跟时代步伐,将党的先进思想及时落实到地,有统一的规划和任务布置,有具体的实施方案。但是学习流于形式,部分教师对听报告或理论学习后频繁地撰写心得体会存有不同的看法,认为党性修养更应注重实效性,组织活动不在于次数多,而在于质量高,要让教师党员在每一次的党组活动中都有深层次的收获。

党性修养要体现内容的全面性,不能偏颇失重,这也是高校教师党员党性修养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高校教师肩负着繁重的教学、科研或管理任务,高校很难集中所有党员进行深入学习,特别是缺乏双向的交流,多数情况是引导教师党员自觉提高党性修养。

三、雷锋精神融于高校教师党员党性修养教育的价值研究

(一)雷锋精神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具有“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这是对雷锋精神的高度凝练,是新时代对雷锋精神作的最新概括。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忠于共产主义事业,忠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高校教师党员党性修养本质上就是要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归根结底是为人民服务。可见,雷锋精神与高校教师党员党性修养的目的与实质具有一致性。

(二)雷锋精神融入高校教师党员党性修养教育的重要价值

1.高校教师党员党性修养的有效性资源

雷锋出生在旧社会,7岁的时候就成了一个孤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培养下幸福成长,接受学校教育,参加工作,并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22岁因公殉职。雷锋的生命历程虽然短暂,却给我们留下了熠熠生辉的精神财富。雷锋精神涵盖面广泛,囊括了人生中理想、信仰、学习、感情、事业、道德、利益、幸福、生死问题,是雷锋人生观的生动而具体的写照。

雷锋精神影响力大,这种精神不仅可以解答人生中遇到的各种疑惑,还可以成为引领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因此,高校教师党员要把雷锋作为人生仿效的先进楷模,从思想、政治、工作、生活等方面学习雷锋精神,不忘初心、不负使命。

2.是高校教师党员党性修养鲜活性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雷锋身上体现的遵纪守法、爱党爱国、敬业奉献、助人为乐、艰苦奋斗、锐意创新等精神,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共产党人崇高的追求和高尚的境界,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新时代民族精神的内涵。雷锋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层的价值追求,高校教师党员在提高党性修养过程中,应该以多种形式继承和弘扬雷锋精神。

目前,所调查高校已塑起雷锋雕像,建立雷锋纪念馆,收藏雷锋生前的照片、日记、音频资料、生活用品、书籍材料等,这些都可以成为高校教师党员党性修养的良好素材。高校教师党员通过现场参观、资料查阅、专人解说等,全面了解雷锋,产生情感共鸣,同时与新时代结合,更深入地领悟雷锋精神;另外,高校教师党员党性修养也可借助当地不同的红色文化资源,以丰富教育的载体和途径,增强高校教师党员党性修养的鲜活性。

3.高校教师党员党性修养的实效性标准

衡量一名共产党员是否合格的客观标准,就是看他是否真正地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吃苦在前,时时刻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从我参加革命那天起,就时刻准备着为了党和阶级的最高利益牺牲个人的一切,直至最高贵的生命。”[3]雷锋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一个平凡的共产党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大爱,把助人当作最大快乐幸福,把敬业奉献作为不变的人生信条,用生命诠释了“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的大无畏精神。

衡量高校教师党员党性修养实效性的标准,从本质上说,就是看其能否在社会实践中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献身。因此,实现高校教师党员党性修养的有效落地,在社会实践中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就要以雷锋为榜样,以人民至上为价值取向。

4.高校教师党员党性修养的时代性引领

雷锋是一个真实、鲜活的人物,也是一个至善至美的符号,始终与时代进步潮流同频共振,鲜活而走心;它鼓舞社会各界群体认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四个自信”,牢固坚定“四个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持续奋斗。在当代,雷锋精神的种子已经广播于祖国大地,成为整个社会的精神支撑,它引领着社会出现更多的“活雷锋”;因此,高校教师党员进行党性修养就要伴随着新时代的节奏,坚定信仰,真信、真学、真用党的创新理论传承生生不息的先进思想,弘扬积极向上的时代正气。

四、雷锋精神融入高校教师党员党性修养教育的路径

(一)采取一体化的教育形式,提高教师党员的理论和科学文化修养

拓宽高校教师党员党性修养的渠道,采取理论教育、实践教育与网络教育一体化的立体式教育形式,保证全体教师党员党性修养教育的全面性和实效性。一是充分利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开展理论学习、做实学习交流会[4];二是充分使用互联网+手机媒体,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向教师党员推送并解读有关党和政府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会议精神。三是充分开展校内外实践活动,让教师党员党性修养的理论外化为具体的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得以再次提升党性。立体式的党员党性教育方式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有效解决高校教师党员因工作时间不统一而无法集中学习党的理论的问题,使党员党性在实践中得到锤炼,始终保证党员用先进的科学理念武装头脑,永葆思想的先进性。

(二)挖掘时代化的教育内容,培育教师党员党性的全面修养

培养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优秀大学生,离不开高校教师的辛勤付出,特别是教师党员在工作岗位上的率先垂范。高校教师党员党性修养教育的内容,除了学党史、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之外,还要结合社会形势和时代特点,赋予其新的内容,保证党性修养教育内容的创新性和时代性。如挖掘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进行雷锋精神专题式的系列教育。典型性和影响性强的教育内容,可以以“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师德标兵”“最美教师”“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等为范例,也可以学习身边大家熟知的先进模范;组织教师党员去基地参观。现场情景教育可以复原历史,达到情感共鸣,进一步深化党性意识,增强党员责任。

(三)提升实效化的党性教育,增强教师党员的责任担当能力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实现高校教师党员党性教育效果的落地化,关键要发挥各级党组织部门的作用。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当党、国家、人民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党员能首先站出来、敢于冲上去,有能力、有实力扛起责任担当的大旗;因此,高校各级党组织可以根据教师党员的工作内容设计,组织教师党员擅长的实践活动,如知识竞赛、红歌大赛、党课宣讲、走访农村基层爱心支教、爱心行动等。教师党员在党组织活动中践行党的宗旨、党的纪律、党的作风等,通过服务实践锤炼党性,增强组织纪律性和社会责任担当能力。

五、结语

雷锋精神是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实践结晶,新时代的到来为雷锋精神提供了新的时代坐标和科学依据。高校教师党员在党性修养教育中,通过深挖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与创新学雷锋活动的方式方法,为其注入新的活力,使之实效性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党性修养党性高校教师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综合指数法在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南审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
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历史逻辑
论党性修养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汲取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