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分类视角下酸碱盐部分的教学研究

2020-11-30王锋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

王锋

摘要:酸碱盐部分知识具有内容繁多、结构松散的特点,帮助学生做好知识分类,提高化学教学效果是一线化学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文章在知识分类视角下对酸碱盐部分教学进行了研究,将该部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供一线化学教师参考。

关键词:知识分类;酸碱盐;教学研究

酸碱盐部分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部分知识的主要特点是内容繁多、知识结构较松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存在很大问题。在酸碱盐部分知识的教学中,引入知识分类理念,以让学生获得并消化不同类别的知识为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式,能够辅助学生生成酸碱盐部分知识内容体系,提高酸碱盐部分知识的教学效果。

一、酸碱盐部分知识分类

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我们可以将酸碱盐部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化学知识、程序性化学知识和策略性化学知识三种类型。陈述性化学知识主要是静态知识,如化学概念和定义。程序性化学知识主要是动态知识,是通过某种实际操作获得的知识。策略性化学知识是学生必须按照酸碱盐的相关实验步骤去探究和观察的知识。在教学中,将酸碱盐部分知识加以分类,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物质的变化,还能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认识化学物质的变化规律,是学生酸碱盐部分内容学习的一种简单的科学方法。

从陈述性知识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酸碱盐部分知识的重点归结在对H+、OH-、CO32-、SO42-、Cl-五种离子的学习上。从溶解性的角度又可以将这些离子对应的酸、碱、盐划分为可溶性、微溶性和不溶性三种,具体到酸、碱、盐三类具体的物质上还可以做进一步的划分。通过这种知识类型的划分,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掌握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加容易掌握相关的知识。另外,学生还可以借助这些分类的标准,及时地回顾酸碱盐部分知识所涉及的知识点,便于复习。

二、知识分类在酸碱盐部分教学策略

(一)知识分类在酸碱盐陈述性知识部分教学策略

1.进行多感官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大量的实验证明,多感官参与记忆能够增强大脑的印象,给学生留下更多的回忆线索,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因此,在酸碱盐部分陈述性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记忆,将学习的内容与具体的事物或现象结合起来,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另外,要培养学生勤动手的习惯,在教学中可以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去动手实验,这样能够让学生的眼、手、脑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收获大量的感性认识,同时还通过具体的现象密切了与大脑中理论知识的联系,让枯燥的陈述性知识变得生动,提高了陈述性知识的记忆效果。

2.进行联想—预测记忆。酸碱盐部分陈述性知识虽然单调,但各个知识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它们所反映的存在的性质在一些事物中具有相同的特性。学生在酸碱盐部分学习中,掌握酸碱盐部分的理论基础,结合已有经验和知识联系,再以获取的知识为基础,对未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3.实施知识结构化记忆策略。任何知识体系都是通过相似的知识点构建出来的,学生在回忆、提取这些信息的时候,通过知识结构化的形式能够做到快速提取。学生在进行陈述性知识记忆的时候,可以根据一些线索对知识进行分类,借助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这些知识形成一个结构化、体系化的关系网。

4.进行口诀记忆。在酸碱盐该部分知识中,酸碱盐的溶解性、金属活动顺序都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可将知识点设计成相应的口诀,以辅助学生记忆。

(二)知识分类在酸碱盐程序性知识部分教学策略

1.密切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学习了酸碱盐部分知识一段时间后,特别是学习了复分解反应部分的内容后,基本上能够掌握酸碱盐中常见的宏观反应,有了一定的陈述性知识体系。但是,很多学生在掌握了酸碱盐的相关性质和各自的連续性以后,依然不能够灵活解题。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实现从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没有建立起宏观反应与微观本质之间的联系。为了提高学生掌握酸碱盐部分知识的能力,学生必须提高自身对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的转换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够通过溶液反应揭示出其中的离子反应状态,才能够挖掘出微观本质,才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的酸碱盐知识进行解题。例如在解题中,学生可以根据一些特殊的离子性质(陈述性知识)的判断,推断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程序性知识)。

例1:在没有指示剂的情况下,加入下列哪种试剂能够将CaCl2中HCl中和得到CaCl2溶液?

A.Na2CO3

B.CaO

C.Ca(OH)2

D.CaCO3

问题分析:学生拿到这一问题后,第一反应该题考察试验性过程,属于程序性知识范畴。但经仔细分析会发现,通过回忆概念性的知识,借助排除法也能够找到正确的答案。这就说明学生认识到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在解题的应用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

2.促进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变。借助可视化教学,促进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当学生的思维过程转变成“代码”存储在脑海当中,一旦遇到问题时,学生就能够快速地完成相应知识的提取。

(三)知识分类在酸碱盐策略性知识部分教学策略

借助探究式实验教学进行酸碱盐部分策略性知识教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让学生接触常见的酸、碱、盐实物,让学生从颜色、溶解性等特点上认识这些物质。第二阶段,让学生走进实验室,通过相应的实验探究,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各种物质的特性。第三阶段,利用图表进行可视化教学,帮助学生建立酸碱盐知识体系(如表1)。第四阶段,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酸碱盐知识后,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创新性探究,如一些新材料的合成等,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

总之,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做好知识分类,从而提高化学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
基于OBE的Java程序设计个性化教学研究
“找茬”教研,助力数学教学研究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智慧课堂下如何实现高中英语互动教学研究
第三届“经纬杯”全国地理教学研究成果大赛
基于自主实验探究的高中物理案例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