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家庭教育的误区初探

2020-11-30刘喜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误区

刘喜

摘要: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基础设施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观。然而由于农村孩子的父母教育程度与教育理念的问题,造成农村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误区,阻碍农村学生的未来发展。本文就农村家庭教育这一热点问题,主要分析了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误区,并针对这些误区制定了相应的策略,以期更好的推动农村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农村家庭;家庭教育;误区

引言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农业生产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较大。在当今社会中,要想使国家的整體发展水平得到稳步提升就必须重视农村居民的知识水平以及整体素质的提升。但就当前的发展状况而言,农村家庭教育方式不科学,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并且与城市的教育事业发展仍存在着较大差距。除此之外,许多农村居民在进行生产或是务工的同时难以给予子女更好的教育,从而使子女的教育水平也难以提升。因此,现阶段必须要加大对农村人口素质的重视力度,完善农村家庭教育体系,及时解决教育中的问题。

1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误区

1.1对子女期望过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们对子女的美好期盼。固然有这种期望是好的,但倘若期望过高过激就会适得其反。他们并没有考虑子女的喜好将自己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甚至认为分数说明一切。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家长将自己辛苦获得的血汗钱全投入到子女的学习和教育中,而没有清晰的认识到子女的学习能力。也许这种方式在短期内对孩子的学习有所提升,但长此以往下去就会对孩子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压力过大、出现精神紧张、对学习失去兴趣等。

1.2科学的教育方式缺失

农村居民受到历史、地理环境、生活氛围等因素的影响,产生普遍的综合素质低的现象。一些家长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操劳家事上,虽然有心帮助孩子学习,但是却没有能力和时间。他们不能科学的分析学生学习状况,并对其进行指导,最终只好选择不过问。农村家长的知识水平停留在较低的层面是导致他们不能使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参与孩子学习和成长的根本原因。

1.3缺乏沟通

由于劳务占据了农村居民大部分时间,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机会也很少,这也会给孩子三观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教师在想与家长对孩子学习问题进行沟通时,许多家长出现不配合或是没有时间的现象。孩子要想获得良好的教育,为未来进行高层次的提升打下基础就必须注重家长与孩子、与学校的沟通。但由于知识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家长观念中仍存在着封建残余,认为孩子必须要服从自己的安排,缺少平等意识,最终只会导致与孩子的关系渐行渐远。

1.4男女平等观念缺失

许多家长受到封建传统观念的限制直接导致了农村家庭重男轻女现象还十分严重。在日常对孩子的教导过程中,家长出现了对儿女间不平等对待的问题。同样是在一个屋檐下成长,男孩子的待遇就会比女孩子好很多,女孩子的心理会因此受到很大的创伤。同时还会出现家中女孩还要承担繁重家务的现象,这让孩子在美好的童年中就背负许多不平等观念,对未来的生活也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这种思想会持续延续到下一代。

1.5隔代教育造成性格缺陷

由于年轻的家长们平时需要上班、照顾孩子的时间较少,很多家长总是把孩子交给老人照顾,隔辈教育的问题也是我国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在爷爷奶奶的眼中,孩子就是捧在手里的明珠,不仅仅舍不得去责骂和教育,更加普遍存在着溺爱的现象,这样的家庭不仅仅不能够给学生以健康的心理,更加容易导致学生在与其他人接触时存在着任性、无理取闹的问题。

2解决农村家庭教育的误区的策略

2.1家长以身作则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日常行为以及对事物处理的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因此,家长就要积极改正自身素质的不足,以高尚的人格和正确的做法引导孩子学习、生活。倘若家长没有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依旧使用不文明的语言以及行为,在道德品质上还有很大的缺陷,甚至还有违法犯罪的现象势必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因此,从最开始家长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乐观向上、表里如一、真诚待人,教导孩子用勤奋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在孩子遇到苦难时给予帮助,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2父母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孩子无论是日常的学习还是生活都需要良好的氛围才可以达到理想的状态。因此,父母也要有奉献精神,努力培养孩子规律的习惯,不断以积极的心态引导他们健全人格。同时这也需要父母拥有长远的眼光,在保证正常生活的同时,给予孩子关爱。改变传统中父母与孩子不平等的观念,只有父母充分尊重孩子的条件下,孩子才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报父母。最后也要灌输“分数不是生活的全部”的观念,使他们能够在快乐的环境下学习。面对未来的选择时,也不要用自己的观念强加于孩子的身上,尊重孩子的选择,使他们冲着自己理想的目标前进。

2.3寻找减轻孩子心理负担的方式

家长与孩子都是家庭中必不可少的成员,因此就应当在对孩子教育的初级阶段,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让孩子真切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时通过“赏识教育”可以为孩子找回失败中丢失的信心,重回自我,并以更加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事物。当然也不能过度的赏识忽视了批评教育,否则很容易出现溺爱的现象。当孩子犯错误时,并不是秉持着“棍棒下出孝子”的观念,而是通过批评和细心的指正,告诉他们事情的本质,从而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

结语

农村孩子的教育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要靠国家与社会的帮助支持,但总体而言家庭教育在子女的教育中表现出的作用更加显著。所以家长要尽可能为孩子树立榜样,营造良好健康的学习环境,与孩子进行及时沟通,不给孩子施加过重的压力,使他们能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所以,只有在学校与家庭的携手努力下,才可以使得农村的教育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姜姝,朱莹,杨云江,吴雨琪.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困境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20(17):185-188.

[2]谭敏.农村家庭教育的文化逻辑与现代转换[J].教育评论,2020(05):22-28.

[3]王士祺.对传统农村家庭教育功能变迁的社会学思考[J].中国民族博览,2020(10):85-86.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误区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