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樟树害虫的4个新记录种

2020-11-30林曦碧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外缘樟树成虫

林曦碧

(明溪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福建 明溪 365200)

樟树(CinnamomumcamphoraNees.et Eberm.)是我国绿化、生态景观及生物化工原料树种,在浙江、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均有广泛分布[1]。《中国樟树害虫》[2]详细描述了樟树的55种主要害虫。近年来,对四川东部[3]、江苏镇江[4]、广东[5]、湖北恩施[6]、重庆三峡库区[7]、江西[8]、上海[9]、安徽北部[10]、浙江义乌[11]和贵州贵阳[12]等地的樟树害虫调查表明,不同地区樟树害虫种类存在一定差异。

樟树作为福建省珍贵乡土阔叶树种,近年纯林种植面积逐渐扩大,随之而来的病虫害问题也将愈加突出[13]。为此,阔叶树种病虫害监测与防控课题组对樟树害虫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发现了4种鳞翅目新害虫。本文简要描述了其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以期为樟树栽培中的害虫管理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2015—2019年,主要采用踏查的方法,对福建省(以三明、福州地区为主)樟树林、苗圃地以及道路(公路、街道)沿线、公园、植物园、居民小区、农家院落房前屋后、道观寺庙等种植的樟树进行调查采集,林龄从5年生的苗木到数百年的名木古树不等。检查樟树叶片、枝干等部位,记载害虫种类、危害程度与危害部位等,并拍照;未能现场鉴定到种的害虫,将其连同受害枝叶、枝干等带回实验室饲养观察,记录其生物学特性,待成虫羽化后再鉴定;难以确定种的标本则寄送有关专家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本调查共采集到1 086号标本,鉴定出156种昆虫。其中,樱花翅小卷蛾、迹银纹刺蛾、鹰三角尺蛾和埃尺蛾等4种鳞翅目昆虫尚未见有为害我国樟树的报道[2-12,14-19]。本调查为首次发现其危害樟树,是我国樟树害虫的新记录种。

2.1 樱花翅小卷蛾

樱花翅小卷蛾(LobesialithogoniaDiakonoff)隶属卷蛾科(Tortricidae),国内云南有分布记载[15],为福建新记录种;国外分布于泰国、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爪哇)等,在爪哇有记录危害桃金娘科的番樱桃(Eugeniadensiflora)[15]。本调查中发现,在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永泰县白云乡、福清市东张镇、明溪县夏阳乡等樟树上均有该虫危害。

2.1.1 形态特征 成虫:翅展9~12 mm。触角淡赭色,具暗褐色环。前翅长卵圆形;前缘基部凸出;翅痣延长,加厚;顶角圆而略尖;外缘圆而斜。前翅花纹由白色、灰色、棕色、褐色和黑色组成;前缘有明显钩状纹;基斑褐色为主,界限不清楚;后缘1/2处有1个三角形灰褐色斑;中带以褐色和黑色为主,由前缘1/2斜向臀角;臀角上方有1个大褐色圆斑;端纹呈棕色(图1A)。后翅亚三角形,外缘直。

幼虫:老熟幼虫黄褐色,头黑褐色(图1B)。体长8~12 mm。

A.成虫;B.受害梢中的幼虫;C.受害的嫩梢与排粪孔;D.寄生幼虫绒茧蜂的茧。

2.1.2 生物学特性 世代数不明。福建8—10月可见幼虫、蛹、成虫。幼虫蛀食嫩梢,遇到大侧枝就不再向下蛀食,枯梢长度3~15 mm(图1C);严重受害的苗圃内,樟梢受害率达30%~40%。幼虫期有茧蜂寄生(图1D)。

2.2 迹银纹刺蛾

迹银纹刺蛾(MiresakwangtungensisHering),国内分布于福建(武夷山、建阳、龙岩、上杭、连城)、河南、湖北、江西、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国外分布于日本、印度[16]。寄主植物有苹果、梨、柿、豆类和茶[16]。本调查发现,在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闽清县下祝乡的樟树上有该虫为害。

2.2.1 形态特征 成虫:翅展26~33 mm。头和胸背黄绿色,翅基片和后胸具红褐色边;腹背红褐色。前翅暗红褐色,外部1/3较明亮,灰褐色,中室以下的后缘区赭黄褐色;外线模糊,只有脉上暗褐色点可见;端线银色,不清晰,但在Cu2脉与M1脉间的银线很明显。后翅红褐色(图2A、2B)。

幼虫:幼虫绿黄色,略透明。体枝刺丛发达,胸背面和侧面各有1对枝刺,1~5腹节侧面枝刺各1对,6~8腹节背面和侧面各1对;中、后胸及第6、7腹节背面的枝刺明显发达,黄色,上面的小枝刺多为黑色;其余枝刺较短,颜色较浅,略透明。全体分布绿色、蓝色、黄色、蓝绿色等不同色调间隔的连续条形斑纹;胸部和腹部第6节以后的斑纹呈横向排列,其中后胸和第6腹节背面两枝刺之间蓝白色斑纹尤其明显;腹部1~5节斑纹呈纵向排列(图2C)。

茧:灰褐色至棕褐色,圆形至短椭圆形,外围附有黑灰色的丝(图2A、2D)。

A.成虫与茧壳;B.成虫侧面;C.幼虫;D.茧。

2.2.2 生物学特性 2016年6月7日在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天竺桂上采集的茧,6月30日羽化为成虫,寿命5 d;2016年10月12日在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樟树上采集的幼虫,10月30日结茧,2017年5月16日成虫羽化;2018年10月30日在福州市晋安区宦溪镇采集的幼虫,2019年5月16日羽化出寄生蝇。越冬代9月至翌年5月,以茧越冬。

2.3 鹰三角尺蛾

鹰三角尺蛾(ZancloperafalcataWarren)又名镰瓒尺蛾,国内分布于甘肃、浙江、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南靖、南平)、台湾、广东、海南、香港、广西、四川、重庆、云南;国外分布于印度、尼泊尔、缅甸和马来西亚等[19]。本次采集于福建省永泰县富泉乡。

2.3.1 形态特征 成虫:翅展26~31 mm;停栖时前后翅呈一平面,两前翅前缘略为平行;触角丝状,雄虫腹侧具纤毛;体、翅黄褐色;前翅前缘亚顶区附近微外弯,顶角稍突出,外缘近平直,翅面散布小黑斑点,后中线呈深褐色细带,其基侧具有平行排列的黑色小点斑;后翅外缘近平直,外缘亚顶区明显弧形内凹,其后平直达臀角,中线呈深褐色晕带,其基侧常具有平行排列的黑色小点斑;雄虫腹部末端于停栖时通常外露于后翅外缘(图3A)。

幼虫:老熟幼虫墨绿色,背面具有灰色横纹;近化蛹时变红绿色,长约3.5 mm,宽约2 mm。

蛹:棕色,纺锤形(图3B)。

A.成虫;B.蛹。

2.3.2 生物学特性 2016年6月23日在福建省永泰县富泉乡采集幼虫,老熟幼虫每天可取食2~3片樟叶,6月29—30日入土化蛹,入土深度3~6 cm;7月5日成虫羽化,成虫寿命4~6 d。2017年4月在福州市晋安区、2019年9月在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均采集到成虫。

2.4 埃尺蛾

埃尺蛾[Ectropiscrepuscularia(Denis et Schiffermuller)]隶属于尺蛾科,国内分布于福建(光泽、福州)、内蒙古、山西、山东、陕西、甘肃、江苏、湖北、江西、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国外分布于俄罗斯、朝鲜和日本等[14,17]。寄主植物为松树、柳杉、茶、黑桃和桉树[14,17]。本次采集于福建省明溪县瀚仙镇的樟树上。

2.4.1 形态特征 成虫:雄蛾翅展25~35 mm,雌蛾36~42 mm。形态极近似小茶尺蛾。雄虫触角锯齿状,具纤维;雌虫触角线状。翅面斑纹细弱、灰褐色。前翅内线波状;中线模糊;外线为锯齿状双线,外线外侧在M3脉与Cu1脉间有一叉形斑;亚外缘线浅灰色,其内侧有一齿状不连续的深色带;缘线褐色,脉间色加深,为一列细小黑点;缘毛灰白色、灰褐色掺杂。后翅外缘波曲,斑纹线条与前翅相同。翅反面淡灰褐色,几乎无斑纹(图4A、4B)。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5~29 mm。体淡棕黄色至灰褐色。背线红棕色,亚背线棕褐色,气门上线淡黄色,气门线不明显(图4C)。

蛹:体长13~18 mm。暗红棕色,纺锤形(图4D)。

A.自然停息的成虫;B.展翅成虫腹面;C.取食樟树叶片的幼虫;D.茧。

2.4.2 生物学特性 埃尺蛾在福建取食马尾松,一年发生2代,以蛹越冬,翌年3月下旬羽化[20]。幼虫5龄,卵期10~12 d,幼虫期23~38 d,越冬代蛹期136~180 d,每雌可产卵328~527粒,成虫寿命3~8 d。该虫多发生在避风、郁闭度高的中幼龄松林中。2019年6月3日采集于福建省明溪县瀚仙镇樟树上的幼虫,11日化蛹,24日成虫羽化。

3 小结与讨论

樟树是虫害种类较多的阔叶树种之一,部分虫害分布普遍、危害严重,新的虫害亦不断出现[2-12]。严重发生的虫害对樟树生长构成威胁,对园林景观造成较大的破坏[3,5,12]。本调查发现了樱花翅小卷蛾(L.lithogonia)、迹银纹刺蛾(M.kwangtungensis)、鹰三角尺蛾(Z.falcata)和埃尺蛾(E.crepuscularia)等4种我国樟树上害虫的新记录种。埃尺蛾已有详细研究[20-21],樱花翅小卷蛾、迹银纹刺蛾和鹰三角尺蛾尚未见有关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报道,该3种害虫详细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调查还发现,目前福建省危害樟树较为严重的害虫有樟红胸叶蜂(Moricellarufonota)、橄绿瘤丛螟(樟巢螟,Orthagaolivacea)等;而在广东省樟巢螟、肉桂双瓣卷蛾(Polylophacassiicola)、花椒长足象(Alcidodessauteri)和樟密缨天牛(Mimothestusannulicornis)为重度危害种类[5]。说明不同地区发生种类和危害程度不尽相同,今后仍有必要进行更加细致的调查。近年来一些绿化用樟树苗木来源于省外,应加强检疫,以从源头上杜绝外来病虫害在本地的扩散危害。调查中还发现,在福建省一些公园、街道作为园林景观树种的樟树食叶害虫多发,如鼓山风景区和福州斗顶公园的樟蚕(EriogynapyretorumWestwood)、永泰县城峰镇的红胸樟叶蜂和福鼎市的樟莹叶甲(AtysamarginatacinnamomiChen)等。由于园林景观树种与人群接触密切,应加强监测和预防。防治中要尽量采用诱杀等无公害防治技术以及使用绿僵菌、白僵菌等生物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致谢: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何学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蔡守平高级工程师和曾丽琼工程师给予了本调查大力支持,谨此致谢!

猜你喜欢

外缘樟树成虫
香樟树
栗山天牛成虫取食、交配和产卵行为
中国白肩天蛾属记述与一新记录种(鳞翅目:天蛾科)
香樟树,樟树香
从外缘到内蕴:《红楼梦》异文的诠释空间与小说特质
柿树害虫枯叶夜蛾防治效果试验研究
浦东新区梨树上四种刺吸式口器害虫成虫发生规律初探
樟树扦插繁殖研究进展
浅析藏医学中的疾病产生机理
樟树木化学成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