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子智慧在应对重大公共危机中的创造性运用与价值体现

2020-11-30张建设

孙子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孙子兵法孙子抗疫

张建设

《孙子兵法》是一部应对战争危机、揭示胜战规律的“兵学圣典”,同时也是一部应对重大公共危机、化解风险挑战的“智慧宝典”。由于其着重从规律层面阐述胜战之道和制敌方略,因此,其思想和智慧具有鲜明的普适性特征,在以往应对各类重大公共危机尤其是这次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中,孙子的思想智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上交出的“鹤立鸡群”的成绩单,彰显了我们无与伦比的政治优势,同时,也凸显了我们无比厚重、历久弥新的文化优势、智慧优势,全面汲取和深刻领悟孙子应对危机的思想智慧,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远意义。

一、重大公共危机的“公共性”特征,决定了应对的“全员性”要求,彰显了孙子“上下同欲者胜”思想的应用价值

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公共危机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时间实施集中统一领导,分析研判形势,运筹帷幄,科学决策,周密部署,迅速发出了打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号召,全国人民迅速形成了万众一心、步调一致、众志成城、携手抗疫,以举国之力对决重大疫情的局面。千万级人口的武汉迅即自我隔离,十几亿人的中国举国进入应急状态。900 多万名党员、400 多万名社区工作者、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向险而行,牢牢钉在防疫“阻击战”的最前沿,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仅见的在统一号令下的统一行动。世卫组织负责人为所见所闻所感动:“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样的动员。”

重大公共危机涉及广大公众的切身利益,只有万众一心,凝心聚力,才能迅速地遏制危机、化解危机。这期间,媒体上高频率出现的热词是《孙子兵法·谋攻篇》中的千古名句“上下同欲者胜”,现实中最令人感动的是“上下同欲,举国抗疫”的动人场景。它生动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生动展示了孙子这一思想智慧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生动体现了上下同欲形成的磅礴力量,生动揭示了“上下同欲者胜”是一条亘古不变的客观规律。回顾我们历次应对无论是人为还是自然因素形成的重大公共危机,“上下同欲者胜”是反复验证的一条真理。

同样面对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一些西方国家的内部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号令不统一,步调难一致。在抗疫举措上迟迟形不成共识,在防疫与发展经济上找不到平衡点,就连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这个最基本、最简单的问题上都各执己见。在这种一盘散沙、各行其是的混乱局面下,这些国家的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是必然的。这从另一个维度进一步彰显了“上下同欲者胜”这一思想智慧在应对重大公共危机中的重要价值。

二、重大公共危机的“危机性”特征,决定了应对的“速决性”要求,彰显了孙子“贵胜不贵久”思想的应用价值

所谓“危机”,《现代汉语词典》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危险的根由;二是指严重困难的关头,也就是有危险、祸害的时刻,是测试决策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刻,是人生、团体、社会发展的转折点,生死攸关、利益转移,有如分叉路口。

机遇稍纵即逝,危机稍怠即“爆”,也就是说面对危机如果麻木不仁、迟疑不决,就会失去最佳的应对机会,危机就会演变成不可挽回的灾难。

《孙子兵法·作战篇》曰:“故兵贵胜,不贵久。”“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用兵如此,应对重大公共危机也是这个道理。迅速行动,抢占先机,才能稳操胜券。

危及生存是重大公共危机的显著特征;速战速胜是应对危机的基本要求。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毒蔓延快,但更快的是万众一心、闻令而动的逆行出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上下与时间赛跑,依托强大的综合国力,开展全方位的人力组织战、物资保障战、资源运动战,全力支援湖北省和武汉市抗击疫情,在最短时间集中最大力量阻断疫情传播。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横空出世”,惊呆了世界。我们用一个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目前,我们取得了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这些都无可辩驳地向全世界宣示了什么是“中国速度”。

在病毒扩散与阻击病毒的赛跑中,在病魔肆虐与抢救生命的赛跑中,由于我们在速度上、效率上占了上风,在此长彼消的进程中迅速掌握了主动权,从而为最终战胜病毒创造了关键性条件,这无疑是对孙子“兵贵胜,不贵久”这一重要思想智慧的生动诠释和最好注脚。

三、重大公共危机的“重大性”特征,决定了应对的“坚决性”要求,彰显了孙子“其所措必胜”思想的应用价值

顾名思义,“重大公共危机”不是一般性的危机,其影响具有全局性、长远性乃至根本性。因此,应对起来容不得任何闪失,必须有坚决果断的决心,必须有超乎寻常的措施,必须有绝对取胜的把握,即使付出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即便“杀鸡用牛刀”也不为过。

这次疫情在武汉一爆发,党中央就敏锐地看到了性质的严重性,明确地把疫情的爆发与蔓延定性为全国性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定性为一种重大公共危机,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果断出手,迅速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疫措施,紧紧抓住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防疫抗疫这个重中之重,调动全国医疗资源和力量,实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医疗支援行动。在最短时间内,全国共调集346 支国家医疗队、4.26 万名医务人员、900 多名公共卫生人员驰援湖北。19 个省份以对口支援、以省包市的方式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以外的16 个地市,解放军派出4000 多名医务人员支援湖北,承担火神山医院等3 家医疗机构的救治任务,空军首次出动新型运输机紧急运送医疗物资。

战争是输不起的政治对决,重大公共危机是输不起的严重挑战,应对起来必须重之又重,慎之又慎。《孙子兵法·形篇》关于“其所措必胜”的思想,要求应对战争的具体举措必须建立在周密可靠、有必胜把握的基础之上。既是谋划战争的遵循,也是应对重大公共危机的法宝。

四、重大公共危机的“脆弱性”特征,决定了应对的“必胜性”要求,彰显了孙子“胜可为”思想的应用价值

脆弱性原理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弱点和漏洞。貌似强势的重大公共危机也不例外。只要我们准确识别,及时抓住其软弱性的一面,任何危机都是可以战胜的。历史经验证明,人类就是在不断克服、战胜重大公共危机中走向强盛的。《孙子兵法·虚实篇》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孙子告诉人们,面对强大的敌人,虽然困难重重,但胜利是完全可以争取的。从战争史上来看,这种“胜可为”的思想与信念,不仅增大了与任何强大敌人交手过招的胆量,同时也转化为战胜任何强大敌人的巨大力量。当年,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生存危机的关头,全国人民就是以这种“胜可为”的坚定信念和英雄气概,以持久战的韧劲和不怕牺牲的血性,把日本侵略者打翻在地。全国刚解放,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美军,毛主席、党中央以“胜可为”的气魄与自信,毅然决然地出兵朝鲜,与侵朝的美军“死磕”,迫使骄横的美军付出惨重的代价并在停战书上签字。

今天,面对前所未知、来势汹汹的疫情天灾,中华儿女同样以“胜可为”的气魄展开了一场病毒阻击战,在西方一些反华势力在一旁冷嘲热讽、翘首期盼中国被病毒击倒的时候,我们以“胜可为”的勇气和力量,迅速地控制住了疫情,成为名副其实的抗疫“优等生”。中国抗疫走过的伟大历程表明,尽管新冠肺炎这个疫魔很凶残、很狡猾、很难对付,从地球上彻底消灭它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它的脆弱性也是客观存在的,依靠人类的智慧和能力是完全可以战胜它的。

信心就是精气神,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之源。当重大公共危机突然出现的时候,最需要的是沉着冷静、坚定必胜的信心,最怕的是慌乱失措、丧失信心。抗疫实践证明,只要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次抗疫阻击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的历程启示我们,“胜可为”的思想,是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任何敌人的强大精神力量。

五、重大公共危机的“侵袭性”特征,决定了应对的“人本性”要求,彰显了孙子“死者不可以复生”思想的应用价值

重大公共危机首先侵袭的是人民的生命财产,应对危机的第一位要求是全力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面对突发疫情侵袭,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各项举措都体现了对生命的高度重视。统筹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前所未有地采取大规模隔离措施,前所未有地调集全国资源开展大规模医疗救治,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检尽检、应隔尽隔”,遏制了疫情大面积蔓延,改变了病毒传播的危险进程,把受侵袭者的数量控制到了最低程度。

为了抢救生命,一切治疗的费用都由国家承担,为了抢救生命,从108 岁老人到出生30 个小时的婴儿,医务工作都绝不放弃。为了抢救生命,全国约十分之一的重症医护力量集中在武汉,约四分之一的人工膜肺集中在湖北。真正做到了哪里出现一抹侵袭,哪里就是精锐救援力量的聚集地。再看看天天高喊“人权”的一些西方国家,感染人数、死亡人数持续上升。一组组冰冷数字不禁让人深思和诘问:究竟谁更重视人的生命?谁更重视人权?答案还需要置疑吗?

《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强调慎战,主张“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倡导“不战而屈人之兵”,最重要的考量就是人的生命。《火攻篇》曰:“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实际上,“亡国”还有“复存”的机会,“死者”断无“复生”的可能。这或是孙子在《计篇》中把“死生之地”放在“存亡之道”之前的缘故吧。可以说,珍爱生命,是《孙子兵法》最耀眼的思想智慧。

在疫情防控中,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但与孙子“死者不可以复生”的理念是高度契合的,也充分体现了孙子兵学这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价值所在。

六、重大公共危机的“复杂性”特征,决定了应对的“针对性”要求,彰显了孙子“知彼知己者胜”思想的应用价值

重大公共危机态势复杂、成因复杂、舆情复杂、影响复杂,特别是爆发初期情况扑朔迷离,真假信息交织在一起,增大了应对的难度。必须准确了解情况,才能科学应对危机。被誉为“论兵新孙吴”的刘伯承元帅有一句名言:“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应对重大公共危机,必须克服盲目性、概略性,增强针对性、精准性、有效性。

在这次疫情阻击战中,坚持“知”字当头,围绕着“知”字,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比如,通过大量的信息收集、研究和科学攻关,第一时间摸清疫情的来龙去脉、真假虚实、传播渠道、危害机理,为做出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又如,建立严格的疫情发布机制,多层次多渠道多平台传播信息,制定严格规定,坚决防止瞒报、迟报、漏报,让人们在第一时间了解疫情防控的动态信息,做到心中有数、防范有据;再如,大力开展应急科普,通过科普专业平台、媒体和互联网面向公众普及科学认识、科学防治知识,组织专家介绍日常防控常识,引导公众理性认识新冠肺炎疫情,消除恐慌恐惧。从而在真知、深知、全知、动态知中,增强防控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性、有效性。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孙子兵法》中最重要、最著名的思想。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孙子的“知胜”思想给予高度评价:“孙武的规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至今仍然是科学的真理。”这一重要思想穿越千年时空,在这次抗击疫情的伟大实践中,再次显示出超强的生命力和超高的应用价值。

七、重大公共危机的“全新性”特征,决定了应对的“专业性”要求,彰显了孙子“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思想的应用价值

《孙子兵法·谋攻篇》关于“将能而君不御者胜”的思想,强调的是将帅能力强而国君不横加干预,其实质是上级在做决策、抓落实的过程中,要充分信任下级,放手让那些能人发挥聪明才智,让那些专家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地挑起应对危机的大梁。

新冠病毒是一种全新的病毒,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党中央在疫情防控上,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在运筹决策的过程中,十分尊重、充分听取、积极采纳防疫专家的意见;在组织防控和实施救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各地一线医护人员的主力军作用。从这次抗击疫情的实践看,防疫、救治专家的作用,各级防疫主管部门的作用,一线医护人员的作用都得到了充分发挥,为抗疫胜利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从年逾古稀的院士专家,到90 后、00 后的年轻医护人员,面对疫情义无反顾,逆流而上,形成了一种“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孙子兵法·地形篇》)的生动局面。

这是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驾驭全局、运筹指挥的高超英明之处,也是中国防疫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所在。相比之下,少数国家的领导人把自己的意愿凌驾于科学之上、把自己的私利凌驾于专家权威之上,刚愎自用,横加干预,导致乱象丛生,局势失控,拿无辜民众的生命来“买单”。这种鲜明的对照,便是孙子“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思想智慧的最好佐证。

八、重大公共危机的“突发性”特征,决定了应对的“预置性”要求,彰显了孙子“以虞待不虞者胜”思想的应用价值

重大公共危机爆发突然,应对的“窗口期”往往十分短暂,要求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能不能做到快速有效的反应,关键看平时准备是否充分、到位,有备才能无患。驰援湖北和武汉的全国各地数万名医务人员,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都是与我们平时注重快速反应能力建设分不开的。我国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展示出来的强大物质储备和应急生产能力,彰显了改革开放后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医疗救治能力的持续积累与提高。有些西方国家在疫情爆发后,防疫物品匮乏,医疗系统瘫痪,恰恰折射了平时生产与储备的不足。

《孙子兵法·谋攻篇》曰:“以虞待不虞者胜。”经验教训告诉我们,面对可能发生的各类重大公共危机,一定要加强预测预判,完善各种应对预案,提前做好相应的思想、物资、队伍、训练等准备,特别是要搞好相关物资、设备和生产能力的储备;加强信息收集和情况研判,从现象中看到本质,从偶然中看到必然,从“星火”之状中看到“燎原”之势,以平时全面充分的准备,为危机面前快速有效地做出反应争取时间。

九、重大公共危机的“两重性”特征,决定了应对的“变利性”要求,彰显了孙子“胜敌而益强”思想的应用价值

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危和机是一个相互依赖、互为条件的矛盾统一体。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好的方向转化,机则可以随着危的化解应时而生。这就是危机的两重性特征。危难之中往往蕴含着有利的因素,危机之中往往蕴藏着新的机遇。要善于危中见机、化危为机,创造新机。恩格斯曾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中国在这次应对新冠疫情的斗争中,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全国一盘棋的资源整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第一的价值观,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向中国人民和世界交出了令人惊叹的答卷,进一步增强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制度自信感、民族自豪感。通过抗疫阻击战,极大地锻炼了队伍,丰富了与重大传染病作斗争的经验,全面提高了应对重大公共危机的能力。同时,在疫情防控中暴露出来的某些短板弱项和失误漏洞,也及时得到了弥补和加强。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正在转化为现实。

中华民族素有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的传统智慧,具有绝处逢生、化险为夷的成功范例。《孙子兵法》鲜明地提出了“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以迂为直,以患为利”的重要思想,强调变患为利,变危为机。《孙子兵法·作战篇》曰:“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其核心思想就是在应对战争危机中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回顾一下中国抗疫走过的艰辛历程,岂不正是孙子“胜敌而益强”思想智慧的生动体现吗?

十、重大公共危机的“全球性”特征,决定了应对的“携手性”要求,彰显了孙子“同舟而济”思想的应用价值

许多重大公共危机往往展现出“全球性”的特征。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就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重危机和严峻考验,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无法独善其身。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同国际社会开展交流合作,加强高层沟通,分享疫情信息,开展科研合作,力所能及地为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提供援助,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领导人亲自推动国际合作,疫情发生以来,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同各国领导人的沟通协调,中国共产党向110 多个国家的240 个政党发出共同呼吁,主张各国应以人类安全健康为重,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齐心协力、守望相助、携手应对,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打赢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护佑世界和人民康宁。

《孙子兵法·九地篇》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我们党倡导的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孙子“同舟而济”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人类祸福相依,休戚与共,在新冠肺炎疫情这个共同敌人面前,各国应摒弃前嫌,走出偏见,同舟而济,携手抗疫。这是中国的传统智慧和时代理念,也是世界战胜重大公共危机的出路所在。

猜你喜欢

孙子兵法孙子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孙子兵法》组歌
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2021年学术年会在济南举行
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军事科学院召开
孙子壵
孙子列传
孙子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