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服装业的影响

2020-11-29王力平

福建轻纺 2020年7期
关键词:服装业疫情企业

王力平

(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英国 伯明翰市 B4 7UJ)

2020 年初,正当全国人民为打赢脱贫攻坚使命,奋力建设小康社会之时,一场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至,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扩散。随着疫情加剧,中国经济发展“内忧”未消又迎来新的“外患”,许多行业受到了国内外疫情的双重冲击和挑战,对于艰难行进中的服装业无异于雪上加霜。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胜利,对于疫情后的服装业,很有必要进行认真地剖析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促进服装业健康发展。

1 新冠肺炎

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下30 min、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性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结果,该病潜伏期为1~14 d,多为3~7 d;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据第一财经讯,武汉卫健委通报武汉市首例新冠肺炎患者于2019年12月8日发病。叠加春节假日因素,短短几个月内,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337个城市和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确诊病例,1月31日WHO将新冠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截至4月8日,全国确诊病例83251例,死亡3344例;海外确诊病例1442684例,死亡85196例。全球60多个国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由于没有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疫情已演变成全球性传染病危机。

2 问题与影响

2.1 企业信息敏锐性差,导致被动

虽然从去年12月开始,央视新闻等多家新闻媒体不断跟踪报道疫情发展变化情况以及国家卫健委、武汉市公安局等不断发布官方消息。特别是央视新闻12月30日讯,武汉市卫健委发布《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以及沸沸扬扬的李文亮“训诫书”事件,但是服装业多数企业只关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很少关注相关新闻消息,未提前分析研判、布局应对,导致陷入极度被动的局面。

2.2 企业资金回笼少,现金流压力大

突如其来的疫情,完全打乱了服装业春节营销计划。线下销售或关店休业,即使开店也是门可罗雀,客流量极少,靠客流带动的线下销售立刻降到“冰点”。据国家统计局3月16日数据,1~2月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为1534亿元,同比减少30.9%。疫情影响还在继续,冬、春装产品库存积压已是不争的现实。如果库存不能及时消化,会导致资金无法回笼,企业现金流压力陡增。

2.3 从业人员返岗难

疫情发生后,各省市自治区纷纷启动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采取了包括封城、封村在内的严厉措施。服装从业人员无法离开家乡,即使离开家乡,也因封路封村封小区,无法正常进住原租住地。叠加春节因素,商店关门休业、物流快递中断,无法解决日常基本生活用品,导致生活陷入困境。一些家庭条件稍好的又因疫情造成的心里恐惧,不愿在疫情没有得到根本控制之前,冒险离开家乡,外出打工。

2.4 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

2 月上旬,虽然企业陆续进入了“开工节奏”,但要做到防疫生产两不误,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多重困难与压力。一是企业解决个人防护用品、生产防控到位压力大。二是上下游生产缺乏协同性,广州国际轻纺城等供货商延后开市,面临供应链断裂,无法加工生产的窘局。三是疫情防控导致原材辅料及物流成本急速上升,企业生产成本高。四是从业人员流动性大,人才流失严重。五是受制于各种因素,导致订单交货延误,面临违约扣款和库存增加的风险,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企业经营举步维艰。

2.5 服装出口影响大

2.5.1 世界各国限制措施的影响

WHO 虽不建议对中国采取贸易限制措施,但各国相继出台疫情防控政策。截至2月13日,共有129个国家对中国采取减少或停飞航班等入境管制措施;美国、菲律宾等国限制中国来船进港靠岸。马士基等国际航运航空公司纷纷减少中国内地到欧美等航线的舱位和运力。目前,已有60多个国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除批准的货物、药物外其他都受到限制影响。

2.5.2 服装出口的影响

疫情初期,受国内疫情防控影响,企业不能及时复工复产,订单无法如期完成,造成延期交付,导致服装订单外流。以山东企业2月份“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网络问卷调查结果为例,出口总体订单减少的企业占比高达66.2%,创下2014年出口先导指数发布以来最高,出口订单形势严峻。疫情全球蔓延后,许多国家不得不采取封国、封城等措施,给全球经济按下了“暂停键”,对服装出口带来巨大影响。

2.6 处于价值链“低端”,高质量低收益

中国虽然是服装生产大国,但是多数企业因投入不足、多元化经营等原因,导致短期内既不能引领世界潮流,也无法掌握产品的定价话语权,大部分企业只能生产高质量、低利润的产品。2月下旬开始,大量国外品牌相继宣告停业,生产着全球六分之一毛衣的广东大朗2000多家企业,出口无望,将原来出口欧美的毛衣,通过拼多多直播销售。只因撕下国外大牌标签而价格大幅下降,让所有人了解到了中国制造的真相。

3 对策与建议

3.1 全员参与,提高信息捕捉能力

当今时代,信息爆炸,其中很多极大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与壮大,提高信息捕捉能力变得尤为重要。首先,全员动员,发散信息触角,建立人人参与,广视角、多维度、全方位的“金点子”信息网络体系。其次、强化培训,苦练内功,善于发现、捕捉稍纵即逝的价值信息。再次、建立“金点子”信息奖励机制,重奖时效性强、价值高的信息,引导形成全员参与的浓厚氛围,从而准确把握信息,助力企业发展。

3.2 查漏补缺,健全完善危机管理体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服装业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一部分。面对不确定因素增多,突发性事件增加的可能性,要求服装业增强危机意识。一要补充完善,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危机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应对机制。二要强化防范与快速反应应对处置机构,不断加强预测研究。三要将危机作为一种管理常态,纳入日常安全生产管理中。随时准备“应急”,做到策略在先,应对自然,泰然处之。

3.3 强化人才队伍,建立具有顶尖领军人才的技术团队

中国服装业虽经几十年的发展,但始终没有彻底改变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低端的命运,究其原因既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级设计师团队,也缺乏顶尖的科研创新人才,因此加速人才队伍建设乃是服装业发展的当务之急。第一要不断完善人才培育体系,健全人才发展激励机制,激活人才发展动力。第二要立足现有技术团队,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实现人才队伍的自我“造血”。第三要不惜重金,招聘、引进人才,逐步建立拥有顶尖领军人才的技术团队。第四要补充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营造浓厚创新氛围,为科技人员提供实现价值的平台。

3.4 适应新变化,拓展销售渠道

疫情袭来,服装无销路,产品成库存,对于服装业无疑是重大打击。对此,很多企业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运作,积累了大量可以借鉴的经验。一是借助电商、社交和自建购物App平台,采取社群营销、小程序卖货等方式,实现目标群体的精准营销。二是政府搭台,企业参与,共同唱好服装营销“戏”。如,石狮市市长黄春辉变身“网红”主播,为石狮服装直播“带货”。三是开启“全员零售”新模式,让全体员工和共享团队纷纷“参战”开微店,创新突围促销售。四是采取针对性营销策略,牢牢抓住泛90后新的消费群体。

3.5 用足用好政策,自救创新发展

服装业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是疫情政策帮扶的重点对象。企业一要积极争取更多扶持政策,强化管理,精打细算,保证现金流和供应链安全,实现自救。二要紧盯国际时尚最前沿,掌握时尚发展的最新趋势,保持与世界同步。三要加大投入,进行生产要素和工艺等多层面技术改造与升级,降低消耗,提高效率,以质取胜。四要激发自身创新潜能,提升技术开发创新能力,改善自我造血技能。五要加强与国内外科研、设计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引入“外脑”,打造核心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力。

3.6 强化品牌定位,加强品牌建设

国际品牌纷纷进入中国,经过多年的发展,H&M、优衣库等在国内市场获得巨大成功。而部分拥有自主品牌的国内服装则竞争力下降,库存增加,危机重重。对此,企业首先要重新审视品牌发展战略,努力提升品牌意识,改变重产品、轻品牌;重眼前利益,轻长远的经营策略。第二要准确定位,不断增加品牌的价值和内涵,发挥品牌效应,逐步在消费者和产品之间建立起情感认同。第三要加大创新投入,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努力增强竞争力水平。第四要发扬工匠精神,致力服装主业深耕细作,做精做强主业产品,争取早日跻身国际大牌行列。

猜你喜欢

服装业疫情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战疫情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服装业如何进行供应链管理
OEM服装业的自主品牌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