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应急事件下青少年科技场馆智慧安防新探讨

2020-11-29杨颖

科技与创新 2020年14期
关键词:科技馆展品场馆

杨颖

公共应急事件下青少年科技场馆智慧安防新探讨

杨颖

(苏州青少年科技馆,江苏 苏州 215000)

科技馆是人类先进科技集中展示的场所,随着全民科学素养的不断提高,科技与生活关系日益密切,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播、科技成果从虚拟转向实体,促使近几年来中国科技场馆蓬勃发展,进科技馆体验日益成为人们生活、学习的新风尚,而大多科技场馆属于室内场馆,空间密闭性相对较强,而且都以电子类、机械类产品为主。在经历公共危机事件时,如何做好场馆类的防范工作,以科技引领新的安防建设,促进公共参观安全,这也将成为应急科普制度下探讨的新要求。

科技馆;场馆安全;智慧安防;智慧服务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亿万人,造成影响公众健康严重损坏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由于其群体性不明原因的爆发和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中国实行了严格的社交距离、查验检验制度,人员信息、行程追踪,个人防护等一系列强有力措施,让中国的疫情得到控制并快速恢复社会生活、工作的正常秩序,国内的疫情发展向好的态势发展,但公共危机事件已然成为现代社会必须面临的一大挑战。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制定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各类应急预案,党的十九大后,组建成立了应急管理部,整体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但如何科学应对,建立常态化有效预防机制,这些都对科技场馆的安全工作带来新的要求。

1 公共事件下科技场馆安防工作新特点

2017年科技部、中宣部联合制定的《“十三五”国家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规划》中就专门强调了应急科普能力建设问题,要求各级政府针对环境污染、重大灾害、气候变化、食品安全、传染病、重大公众安全等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及时解读,释疑解惑,做好舆论引导工作[1]。科技场馆无论是从线上科普还是线下防范都应体现其科学精准性和权威性,具有极强的社会科学防范知识广泛传播和引领作用。2020年在面对公共危机事件常态化防范的基础上,科技馆的安全建设在原来的人防、物防、技防基础上积极探索新思路。

1.1 人员属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国家科技发展政策导向和公众不断提升的科学知识需求推动,越来越多的公众走进科技类场馆了解科学、认识科学、理解科学,特别是在全国科普日、科普周、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馆校结合等一系列政策和活动推动下,科技馆与学校、社区、企业、社会公众的联系日益紧密,加上各类研学、展教活动、馆际交流、巡回临展的开展,使科技展览成为人们增进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新的学习模式和生活时尚,科技馆的参观人数激增,人群范围、人员性质、年龄层次日益多元化,实现科技馆的安防管理工作需要从安全提示的语音化系统、安全线路的规划、人员信息摸排等方面做出新的调整,同时也必然对科技馆的安全管理人员提出更为专业化的要求,具备一定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检测的运用能力、采集数据的分析能力、应急事件的预警能力和紧急救援的处置能力。

1.2 场馆特点

科技馆在布展过程中为了体现展品特色,会跟着展品展示内容进行环境布置以吸引参与者探究和参与的兴趣,因此很多场馆在环境布置上会采用灯光的艺术达到渲染的效果,因此为突出展示展品内容,大多公共照明相对比较暗淡,大多数科技馆会通过地表的指引来引导参观者路线,同时也起到一定的物理防护作用。近些年,随着公众对提高科学素养的要求,在全国科普日、科普周、馆校结合等多种科普推广形势下,科技馆的展品互动性比例增加,在基于场馆内的科普表演、科技实验秀、展教活动、科技夏令营日益兴盛,吸引了大批观众参与,人员在某一特定区域相对比较密集,这时场馆如何做好场地安全维护,如何做好物理防范工作就成为了人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为了提高物与人的关联性,科技馆展品设置日益趋向于互动性强的展品展项,让参观者在多维技术条件下去获得多重感官体验,具有一定的实践可操作性,这类展品可以通过记录物品使用频次去分析如何设置更安全的体验环境。

1.3 技术防范

现在很多科技馆为进一步提高设备、灯光、音响、投影、电源等一系列集中控制,使用了适用于全局环境设施、系统设备控制等系统的全自动综合控制,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通过智能中控系统及时观测展品展项、布展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更有利于场馆安全管理。此外,还可以通过门禁报警系统、巡更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供电系统、通讯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远程监控系统等安保系统,加强监测功能、信息的采集和集成,进而可以为场馆安全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分析,提高安全预警能力。

2 应急机制下的科技馆常态化安防探讨

2009年以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高新技术的兴起,科技馆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智慧科技馆方向发展。在应急科普机制下,科技馆的安全管理借助物联网、大数据平台,通过智慧科技馆信息化服务系统的设计、研发和实践运用,必将带来科技引领下的智慧安防建设的发展之路。

2.1 实施精准人员监测,采集参观人员基础信息

2020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票务系统通过预约机制实现提前预约、实名登记、本地健康码申领的方式提前获取观众的人员基本信息情况,实现参观者行程轨迹、基础信息摸排,并提前告知其出行要求,需要遵守的适用于本地区、本场馆公共安全防范的要求,以便参观者可以提前做好相应的物资准备和自我防护,降低在公共场馆参观的风险等级,对场馆公共安全的保障中预先排除人为因素。

在防范机制下,视频人脸识别系统中可以加入温感设置,利用人脸数字监控和移动通讯设备可以对人员进行精准化测评,基于城市数据大脑、大数据、信息化的运用可以提供精准化数据,通过大数据+网格化的手段,对人员实现动态追踪,同时通过扫码+温度检测一体化系统,进一步提升安全检测能力。另外,通过入馆人员人脸系统抓拍、人脸入库、查重对比,对可疑人员进行预警。

2.2 运用智能视频分析技术,优化场馆参观环境

智慧系统能够对科技馆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内外环境进行智能检测和评估[2]。智能分析系统可以实现更加复杂的行为检测,如物体滞留检测,物体入侵检测,人脸识别,参观者行为特征、活动足迹、与展品互动频次、不同场域人员的密集程度检测,这些检测技术将逐渐帮助人们从单纯的视频监视工作中解放出来,实现自主发现,主动判断,主动采取预案,为管理人员提供安全防范的决策支持和精准化的指挥调度,提升安全管理效率,合理配置安全力量区域分布,有效做好区域内清洁、消毒、人员引流工作,了解各区域内安防设施配备情况。

2.3 通过智慧安全服务,提供个性化参观方式

在经历公共安全事件危机后,面对逐步有序恢复的工作、学习、生活、社交活动时,需要构建社会公众信心,为智慧化安全服务增加信息透明度,利用智慧平台提供个性化服务,创设安全公共参观环境。利用智慧导览系统和智能语音留言、视频留言与观众展开实时互动。在手机客户端和网站进行参观流量提示、空间热度分析、场馆实时视频画面展示[2]。结合大数据分析,提供参观场域人流量提示、区域内人员密集度和温控提示,对观众公共安全距离进行警示,让他们重新规划参观路线,避免出现拥堵和扎堆现象,倡导新时尚文明参观行为,重新构建公共安全心理。

在信息革命的带动下,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通讯技术兴起与发展,一种以物、人、数据动态双向多元传播正在广泛运用在场馆安全建设中,对此需要提高科技馆的安防力量,加强预警机制,制订信息收集、数据分析和相应的应对策略。公共应急事件下科技馆的安防建设也更加注重预防性保护机制,实现安防人员的高效配置,切实提高应急处置的时效性和对场域的有效控制,创设更为安全、舒适的参观学习环境。

[1]科技部,中宣部.“十三五”国家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规划[S].出版社不详,2017.

[2]兰鲁光,刘曦东.智慧科技馆设计思路初探[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9(5):36-43,94.

G322.2

A

10.15913/j.cnki.kjycx.2020.14.016

2095-6835(2020)14-0049-02

〔编辑:王霞〕

猜你喜欢

科技馆展品场馆
科技馆一日游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展品被盗了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深圳科技馆新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国宝展品被盗案
科技馆惊魂之旅
科技馆惊魂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