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FZ/T 73025—2019《婴幼儿针织服饰》新标准解读

2020-11-29李慧郑少明

福建轻纺 2020年10期
关键词:针织外观婴幼儿

李慧,郑少明

(福建省纤维检验中心,福建 福州 350026)

婴幼儿的皮肤比较娇嫩,自身抵抗力弱,自我保护能力还没有形成,是重点保护对象,若服装质量不过关,含有有害物质,婴幼儿在穿着过程中会有感染的风险,因此婴幼儿服装的安全健康性能问题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FZ/T 73025《婴幼儿针织服饰》标准从婴幼儿针织服饰的原材料、生产和使用等多方面考虑其产品质量和穿着安全性,确保婴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得到有效的保障[1]。随着行业的发展,对婴幼儿服装安全舒适性能要求进一步提高,婴幼儿针织服饰的标准也进行了更新。FZ/T 73025—2019《婴幼儿针织服饰》(以下简称“新标准”)于2019-12-24发布,2020-07-01实施,代替FZ/T 73025—2013《婴幼儿针织服饰》(以下简称“旧标准”),对新旧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其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1 范围

新标准修改了适用范围,增加了婴幼儿常用产品肚兜、围嘴、围裙、包被,涵盖范围更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新标准删除了已经作废或者重复的标准,除了增加引用一些新增项目需要引入的方法标准,重要的是增加引用了GB 31701《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在安全性能方面做出修改和补充,使新标准与之保持一致。这些改变与时俱进,更加科学和完善,对保证婴幼儿服装质量非常必要和及时。

3 术语和定义

新标准具体细化了“婴幼儿针织服饰”的定义,列举大量服装类和非服装类产品实例,服装如内衣、外衣、睡衣、连衣装、肚兜、裤子等产品;非服装类产品如袜子、脚套帽子、手套、围嘴、围裙、围巾、肚围、包巾、包被、睡袋、床上用品等产品,方便了大家的理解。

4 号型及规格

服装按GB/T 6411或GB/T 1335.3规定执行,新标准增加了“超出标准范围的号型按标准规定的分档值和原则可依次递增或递减”[2]的规定,更加完善,使超出范围型号有明确的标准依据。

5 质量要求

婴幼儿针织服饰的质量包括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两个要求,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三个等级。对于标准未提及的项目但国家强制性标准有要求的,按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执行,与旧标准相同,新标准需要满足GB 18401 A类要求,除此之外,还要满足GB 31701 A类要求。

5.1 内在质量要求

⑴ 纤维含量

为了进一步规范纺织品中纤维含量的标识,使用国家标准GB/T 29862《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替代了行业标准FZ/T 01053《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相对应的,新标准也按GB/T 29862规定执行。

⑵ 甲醛含量、PH值、异味、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

旧标准按GB 18401 A类规定执行,新标准按GB 31701规定执行,但指标没有变化。

⑶ 燃烧性能、可萃取重金属含量

燃烧性能是服装安全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欧美国家很早就对婴幼儿服装有燃烧性能考核要求,近年来,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也将燃烧性能作为婴幼儿服装考核项目。旧标准仅对非绒面织物和绒面织物的火焰蔓延时间做了规定,而新标准按GB 31701规定执行,要求到达1级(正常可燃性)。新标准将旧标准的“婴幼儿产品不得使用阻燃整理剂”[3]改为“婴幼儿产品不建议进行阻燃整理,抗菌整理,如进行整理,需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2],与GB 31701要求保持一致。

新标准缩小了了可萃取重金属含量的考核范围,由原来的仅考核纺织材料改为仅考核服装中的纺织材料,非服装类的纺织材料无需再考核可萃取重金属含量。

⑷ 水洗尺寸变化率

新标准提高了水洗尺寸变化率的指标,优等品由旧标准的“-5.0~+1.5”修改为“-4.0~+2.0”,一等品和合格品由旧标准的“-6.0~+2.5”修改为“-5.0~+3.0”。新标准规定对水洗尺寸变化率的考核范围做了详细规定,明确不考核弹力织物横向、褶皱产品褶皱方向、内裤类产品和非服装类产品(床上用品、服装型睡袋除外)。

⑸ 衣带抗拉强力

新标准删除了纽扣缝纫强力,将衣带缝纫强力≥70 N,改为衣带抗拉强力≥40 N。

⑹ 色牢度

相对于旧标准,新标准合并了面料、里料色牢度的考核内容及指标;调整了湿摩擦的部分指标,优等品深色指标降了半级,合格品浅色指标提升了半级。

针织面料形式多样,当出现深浅色拼接时需考虑互染问题,新标准结合实际调整了拼接互染优等品的指标,由≥4-5改为≥4级,由于拼接互染方法标准的出现,新标准删除了附录A测试方法,要求按照GB/T 31127—2014《纺织品 色牢度实验 拼接互染色牢度》测试。由于2个方法选用洗涤剂不同,因此结果也会有所差异,新标准增加了“拼接互染色牢度,仅考核深色和浅色相拼接的产品,本色及漂白织物仅考核耐唾液、拼接互染色牢度”[2]的规定。

⑺ 邻苯二甲酸酯、重金属、附件

新标准新增邻苯二甲酸酯、重金属、附件考核要求,按GB 31701规定执行。

⑻ 填充物、羽绒服防钻绒性

填充物的质量也影响着婴幼儿安全健康,GB 31701有关于填充物的要求,新标准与之保持一致,增加了填充物考核要求并按GB 31701规定执行,其中羽绒填充物含绒量明示值、成品中容量与明示值的偏差、含绒量、绒子含量、蓬松度、耗氧量、残脂率、清洁度、气味及微生物指标按GB/T 14272中填充物的质量要求规定执行。

新标准增加了羽绒服防钻绒性的考核要求,要求≤30根。

⑼ 起球

起毛起球是影响穿着外观的一项重要指标,新标准增加起球考核要求,规定优等品≥3-4级,一等品、合格品≥3级。根据不同产品的风格特点,起球仅考核服装正面,磨毛、起绒、植绒织物以及蕾丝织物不考核,非服装类产品不考核。

⑽ 洗后外观

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对服装的洗后外观有直接的判断,洗后外观的质量考核也很有必要,新标准对婴幼儿服装类产品增加洗后外观考核要求。要求“缝隙无脱开;印(烫)花部位不允许起泡,脱落,裂纹;绣花不可脱线;无明显不平;贴花无明显脱开。纽扣、装饰物、拉链及附件洗后无明显变形变色、不生锈,里料无外翻、外露,衬布无明显变形。其他严重影响外观的不允许”[2]。

⑾ 透湿率

透湿性能的优劣极大地影响了服装的穿着舒适度。婴幼儿不会说话,表达困难,纺织行业更应该对婴幼儿服装的舒适性给予充分的考虑,新标准从保证婴幼儿穿着舒适性角度出发,对服装中的覆膜织物增加透湿率考核项目,要求≥2200 g/(m2·24h)。

5.2 外观质量要求

⑴ 表面疵点等平规定

新标准色差优等品主料之间由≥4级提高到≥4-5级,主辅料之间由≥3-4提高到≥4级;一等品和合格品主料之间由≥3-4提高到≥4级。新标准表面疵点增加纹路歪斜率、缝纫不平服、拉链不平规格服、面料倒顺毛毛向不一致、风渍、水渍等,丰富和细化了表面疵点的类型。

⑵ 尺寸偏差

新标准的规格尺寸偏差将服装分为60 cm以上和60 cm以下分别考核,指标稍有变化。

⑶ 对称部位尺寸与偏差

新标准对称部位尺寸差按<15 cm 、15~70 cm、>70 cm服装尺寸规格分开考核,指标稍有变化。

⑷ 原材料

新标准在附属材料中增加“使用拉链的部位应加内衬贴边”的要求;缝制规定增加“合肩处、裤裆叉子合缝处、缝迹边缘处应加固定,不应使用链式线迹缝纫”;新标准取消针迹密度的要求。

6 使用说明和包装

产品使用说明按GB/T 5296.4和GB 31701 规定执行,由于干洗后衣物上残留的干洗剂对婴幼儿身体有害,使用说明上应标明“不可干洗”字样。新标准增加包装中不应使用金属针等锐利物的规定,这也是GB 31701规定的。

7 结束语

FZ/T 73025 —2019《婴幼儿针织服饰》的发布,对旧标准进行了针对性的修改和补足,对婴幼儿服装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外观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与国家强制性标准更加统一,更加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为更好的执行标准,现给出3点建议:

⑴ 企业从原材料、附件的选取,到加工、生产和出厂检验每一步把好质量关,杜绝产品质量问题并使之符合新标准的要求;新标准是最低要求,企业可根据自己的能力,为追求更高品质投入精力进行研究,还可以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制成企业标准,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

⑵ 检测部门应熟悉标准变更内容,引导和帮助企业进行检测;监督职能部门应加强对婴幼儿服饰的监督管理,确保婴幼儿服装的安全健康和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⑶ 消费者应加强婴幼儿服饰的质量意识,了解婴幼儿服饰安全质量常识,选购产品时一看产品吊牌,二看产品外观(如纽扣、拉链、绳带)是否存在不安全因素,以保证宝宝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针织外观婴幼儿
外观动作自适应目标跟踪方法
《针织婴幼儿及儿童服装》标准探讨
鸟类能识别植物的外观等
A Shopping Story to Remember
混凝土预制构件外观质量提升探讨
无创吸痰法在婴幼儿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优雅针织柔情秋意
针织暖意
多彩针织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