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设备维修体制改革 促进设备管理挖潜增效

2020-11-28李红波刘华洲刘国军张建恒

装备维修技术 2020年15期

李红波 刘华洲 刘国军 张建恒

摘 要:钢铁行业进入低利润时代后,挖潜增效成为钢铁企业发展主旋律,本文重点阐述了探索设备维修体制改革,推行维检专业化管理,促进设备维护管理挖潜增效。

关键词:维检专业化管理;设备维护检修中心;区域大工种

1  传统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弊端

传统设备维修管理模式主要是分散管理,生产分厂设有能满足本分厂设备维检组织,负责本分厂设备的维护、检修任务。在企业高速发展过程中,便于管理、调用、减少检修时间和利于增产的优势。随着钢铁行业微利和冶金技术稳定的到来,传统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弊端逐渐突显:分厂设备维修管理制度和执行力不统一,阻碍整体管理水平提高;分散管理,各自为政,忙闲分布不均,设备检修力量缺乏合力,阻碍劳动效率提高;设备维修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阻碍挖潜增效工作的开展。

2  建立设备维检专业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2.1  设备大型化、自动化和提高产品生产高效化、产品质量的需要

专业化的维检队伍能够保障检修技术稳定、不断创新发展和提高检修效率,保障设备正常运转、减少停机时间为企业生产和产品质量稳定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2.2   全面推行“点检定修制”和减员增效的需要

推行“点检定修制”,就是要对公司主体生产设备进行系统考虑,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使整个系统充分发挥潜能;专业管理,加强协作是提高维检岗位劳动效率的主要方式。

2.3  设备维修不断市场化的需要

市场经济下,不断改进设备管理模式与机制,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建立专业化管理模式,使设备维修与生产实现管理形式分开,在服务好生产同时,进而推行维检市场化。

2.4  建立流程性组织机构的需要

维检工的劳动组织方式是:采取集中管理,分组作业,维护和检修人员既有分工又可相互调剂。作业中需密切配合与协作,互保安全【2】。现代企业制度来重新认识设备管理,在管理理念方面,企业越来越重视成本和效率,通过管理组织机构设置、流程改造等提高运行效率【3】。分散检修强调职能化,忽视全局性、流程性,必然引起整个组织的流程不顺畅和效能发挥不充分,专业化管理易于实现流程化组织,使工作规律化、有序化、可控化。

3  深化设备维修体制改革,确立维修专业化管理模式

3.1   总体方案

依据国内外先进企业经验,结合公司内部深化设备维修体制改革实际,加强顶层设计,在集团公司确定的“点检定修”体制下,建立责、权、利考核方式,确保为企业争利创效和实现人员思想和设备运行“两个稳定”。依据主体厂生产工艺及设备维护检修方式的不同需求,把维修人员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与工作对象之间的关系,从空间和时间上有效组织起来,充分利用人力和物力资源,建立一个适应统管后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建立包含服务质量、维修质量、检修计划执行等指标,并将维修工作和所服务主体厂的产量、质量及设备运行指标一同挂钩,责权利对等考核方式。

3.2 维护检修模式

形成“一个中心、一个体系、两个组合、四种机制” 扁平化组织的维护检修新模式。

一个中心:设备维护检修中心,集中统一管理各检修部或分公司各项事宜。包括:维检工程组织、劳动人事、资材供应及奖金分配等都集中统一,中心具有统一组织协调领导和权衡功能。

一个体系:为满足公司各主体厂对设备事故故障停机时间越来越少的要求,本着提高中、夜班及节假日维护人员处理事故故障的快速反应能力,尽可能减少接人,并使设备事故故障停机在最短时间内修复,构建“110”调度指挥抢修体系。由中心调度负责统一安排、协调和指挥,以设备事故区的区域调度和区域维护班为检修主体,快速实施抢修。以调度指挥为中心,所构建的设备抢修“110”优质服务体系,其最大举措就是整合了各分公司,突出了“一体化”,做到设备维护抢修“速度最快、质量最好、成本最低、服务最佳”。

两个组合:维护区域化组合和检修专业化组合。维护区域化组合,促进区域临近的分公司迅速组成互助队伍。根据维护工作就要快速恢复生产,最大限度地缩短设备停机时间,最好是“零”停机率运行的性质,本着维护人员对设备“必熟”而须相对稳定,维护故障事故处理到位率“必快”而须服务半径要小的原则,形成完整的区域设备维护组合。经过维护区域化组合的各个分公司,每个维护单元不再是“单打、独斗”仅为某一台套设备维护,形成一个单元承担若干台套设备或车间的设备维护,充分利用了每个单元的维护力量。检修专业化组合,促进组建有特殊要求或技术要求高设备维检的快速反映队伍。根据各主体厂设备检修性质、特点及实际需要,建立适应集团公司需求的各种专业化检修队伍,专业化检修队伍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有:具有绝技、绝活,有专业特长,并可发挥其专业特长来完成集团公司内外部各单位的特殊检修任务;具备机动性,可根据各主体厂需求随时调动出来参与厂际之间、分公司之间联合检修、应急抢修。

四种机制:为保障维检中心高效运行必须配套相应的运行管理机制:

(1)维护巡检责任追究机制:弥补主体厂点检不到位及漏检等现象,建立维护人员区域、机台巡检专责制,确立内部量化考核内容,包括反应速度,巡检频次,维护质量等。

(2)检修跨区域作业机制:建立三项保证措施:确立“五保”指导思想,严把项目委托、项目准备、项目验收环节,无论何种情况出现的技术质量疑义,必须做到无条件的快速回访处理,否则奖金不予兑现;在项目开工前,根据项目专业性质,技术难易程度,工程量大小等来确定相应分公司专业检修队伍;针对跨厂应急检修项目时间、工作量大、作业环境差、技术较复杂等情况,采取集中抽调优势兵力速战速决。

(3)检修工时机制:挖掘维修人员的技术潜能和工作积极性,统一《检修工时定额》标准,依据其进行考核。把职工在设备维修过程中不规则的有形劳动和无形劳动都进行量化,用工时工票记载劳动效果,再把量化后的工时与奖金挂靠分配。通过按劳定酬的利益分配形式来挖掘职工工作潜能。

(4)兼工种作业机制:实施岗位技能培训和安全培训,实施优化劳动组织。挖掘人的潜能必须提高职工“单兵”作战能力,培养职工“一专多能” 的“多面手”,走维检作业相关兼职化道路。在工种之间调剂劳动力余缺,充分利用劳动力;優化班组工种设置,正确处理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之间以及劳动者与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之间的关系,不断调整和改善劳动者分工协作的组织形式,以充分利用劳动时间,提高工效。建立和深化自我激励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激活了职工的“惰性”,促进了工效提高和企业活力。

4  设备维修专业化管理模式建立的预期效果

4.1  创新管理机制实现企业流程再造,解决维检人员松散、工时利用率低下状况。

4.2  在实现人力资源优化情况下,企业凝聚力倍增,而且设备安全经济运行。

4.3  维修工效显著提高,维修成本显著降低,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4.4  深化“点检定修制”,实现公司设备的点检定修工作统一标准,合理统筹安排各系统的检修任务、时间,建立合理的点检、检修与生产协作机制。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机制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设备维修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也都在不断变革,所探讨的话题也是大多国企的共性问题,本文提供了一些借鉴。

6  参考文献

[1]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手册(修订本),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组织编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12月第2版,P12。

[2] 冶金劳动定员定额标准(上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人事司编,冶金工业出版社,1993年12月第一版,LD/T 44.1-93 P14。